王海榮
摘要: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習主要是以養成良好習慣,為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的。正因為如此,注重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探究的欲望,打造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是必須。本文結合實踐教學將從以下幾點展開探討: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習動力;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將靜態課堂變動態;加強賞識教育,增強學困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信心;設立實驗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做實驗以及強化生物課堂評價,加強課后反思等五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新思路;興趣
引言
初中生物作為入門級別的自然科學,對學生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要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每節生物課的教學質量都將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然而,目前由于中考不考生物,許多學校對生物學科都不太重視,使得初中生物課教學有效性偏低。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辛苦”這一問題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非常突出。將有效教學理論與初中生物課教學相結合,探索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新思路,實現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無論對于有效教學理論與生物學科教學論的發展,還是對于教師和學生自我發展及其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如何建立高效的生物課堂呢?這是本文將要論述的主要內容。
一、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習動力
生物研究的對象是活生生的生命。生命的奧秘是最易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很多內容大都與初中生的生活密切關聯。這些都是激發學生探究生物知識的積極動力。當學生一旦對生物知識感興趣后,動力也更足,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也就有了保障。
例如,在學習“流動的組織——血液”中,當學完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氧氣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而在氧氣含量較低的地方容易和氧分離。此時,根據這一知識點可以提出問題:中國足球隊在備戰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時,在眾多條件優越的情況中,最終將訓練地選擇在了昆明。大家分析其中主要因素是什么?這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根據問題引導學生學于致用。鑒于很多學生對足球感興趣,他們探究其中緣由的主動性也很快被提起來。
二、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將靜態課堂變動態
初中生物教材主要研究的是細胞結構、動植物體各種生命活動以及生物進化等方面的知識,其中,穿插大量圖片。若靠教師純粹講授,學生也很難感受到這些生命過程,而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則能較好地彌補這一缺陷。例如,在分析“種子萌發形成幼苗”內容時,先展示種子的結構,再借助相關視頻將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的動態過程呈現出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種子各部位的發育變化情況,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愿意學習生物知識,喜歡研究生物知識,從而真正學好生物學科。讓每位學生都能從學習生物知識中受益,真正實現生物學科的價值所在。
三、加強賞識教育,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信心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表揚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隨處可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在課堂學習上。因此,生物教學要重視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加強對學生的賞識教育,比如,教學中,將較容易的問題留給學困生。待他們回答正確時,要及時送一句“你很棒”,或者面帶微笑地朝他們豎起大拇指。這些學生往往會因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激動萬分,從而主動投入到其中,為樹立學好生物學科的信心邁開堅實一步。再如,在分析小腸的結構是如何構成的以及功能相適應的這一問題,可以將其留給基礎較好的學生,如果他們不能完整回答,教師可以適當干預,補充學生的回答,增強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主動性。
四、設立實驗問題,帶著疑問做實驗
生物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生物科學取得發展的關鍵力量。通過實驗,能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的基礎,實驗教學設計效果有效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學效率。而實驗教學的設置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帶領學生做實驗、懂實驗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一節成功的生物實驗教學應該是集研究性、引導性、發現性與一體,最大限度調動學習熱情。生物教師在實驗設置時可提出相關的問題,便于學生有目的的實驗,有計劃地學習。例如,在開始光合作用的實驗中,實驗前,先向提問: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做實驗,能使實驗教學事半功倍。
五、強化課堂評價,加強課后反思
課堂是教與學的主要陣地,生物課堂教學成功與否都要建立在合理的評價機制上的。其中,學生的考試成績將不是判斷的唯一標準。生物教師要將更多的關注力放在學生的課堂動態表現上,合理分析課堂教學活動,對此作出恰當評價,再反饋指導課堂教學,循環漸進。例如,在開始“認識生物細胞”實驗課時,先設計實驗教學方案,通過實驗讓學生去觀察看各種細胞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再思考問題:植物的細胞形態結構較穩定,為什么?動物的細胞生態結構較多樣,為什么?待學生回答完后,教師適當給予評價,建立和諧課堂。此外,也要加強課后反思。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認真反思,及時發現教學瑕疵,合理分配教與學,這樣便于教師真正掌控課堂教學進度,使生物教學真正走向高效。持之以恒地加強課后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一步。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是由多個部分構建而成。教學設計有其共性特征,同樣,也要體現出個體性差異。作為生物教師,積極開展高效課堂的教學探索與設計,更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化狀態。總之,高效課堂的創建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師及時吸取經驗,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主動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加強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促使教與學同時得以提升,把生物課講“活”,讓學生都能在生物課堂的海洋里自由探究。
參考文獻:
[1]黃珊珊.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初中生物情景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刊),2013.
[2]楊立彬.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高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 2011(05).
[3]劉廳.任務驅動,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6(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