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劉斌貝++王紫薇
摘要:近年來,高校擴招,就業壓力不斷加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而受傳統觀念和女大學生生理特點以及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女性大學生的就業也是越來越困難。因此,積極開展切實有效的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轉變女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提高女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是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有力措施,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女大學生;創業;問題
近年來,高校擴招,就業壓力不斷加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而受傳統觀念和女大學生生理特點以及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女性大學生的就業也是越來越困難。因此,積極開展切實有效的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轉變女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提高女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是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有力措施,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
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大學教育階段,女大學生與男大學生雖然享受著平等的教育機會,但由于先天性生理、傳統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導致了女大學生就業的存在機會不平等,不公平競爭等現象,使得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益突出。2009年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主持委托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開展的全國“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56.7%的被訪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感到“女生機會更少”,91.9%的被訪女大學生感受到用人單位的性別偏見。[1]于是,不想遭遇“畢業=失業”的女大學生們大多選擇了自主創業,換而言之,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催生了女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熱情。
二、女大學生創業的不利因素
盡管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的女大學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選擇了自主創業,并已取得一定成績。但總體而言,女大學生創業實際參與率并不高,主要影響因素有:
1.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傳統觀念嚴重制約、經營環境不好。受幾千年傳統觀念的影響,傳統的性別角色模式已經深深根植于大多數的頭腦中,并且社會也普遍認可。人們對女性事業的期待值較低,認可度不高,女性創業的整體社會氛圍比較薄弱,女性創業者往往被看作“女強人”,或者被認為是“不安分的女人”,這就無形中造成了女性創業的弱勢心理。然而女大學生創業也是一種社會性別歧視,尤其是關系到大學生創業的財稅等創業關鍵問題時,創業的女大學生幾乎不享受真正的支持,因此,女大學生創業之路更加困難。
2.從學校視角上,專門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仍然是空白。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逐漸關注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教育部在近10年發布的針對大學生就業工作文件中,關于“大學生創業教育”比例呈上升趨勢。所謂創業教育,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等。[2]眾多研究表明:女性在創業的動機、創業的行業選擇、企業規模等方面與男性存在一定差異。但是,當前,我國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往往忽視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通常采用研究男性創業的方法來研究女性創業,特別是專門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尚屬于空白領域,導致女大學生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因此,目前一些具有創業意識的女大學生,只有通過其個人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很難使創業形成一定的規模。
3.從女大學生自身來說,女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業意識十分淡薄,在其成長過程中,由于受到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對女性創業的期待很低。因此,雖然很多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大多畢業后還是處于“賢妻良母”的狀態,在家相夫教子。一些女孩認為“學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迫切希望過上家庭式的生活,他們不關心政治,而是更多地依靠父母,家庭,被動的等待單位的選擇錄用。
三、促進女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應對措施
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社會影響廣泛,對于促進婦女自身的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社會、政府、高校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幫助,女大學生也應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創業做好準備。
1.樹立全新的創業教育理念,加強對女大學生創業教育。
首先要實行全新的理念教育?!澳兄魍馀鲀取钡葌鹘y觀念的影響,女性更多的被定位為妻子和母親的角色,這削弱女大學生創業動機的作用。事實上,在西方發達國家,女性創業者的人數急劇增加,女性經營企業明顯高于男性。其次要實施社會性別意識教育、所謂性別意識,是指從性別的視角觀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環境,對其進行性別分析和規劃。[3]高校的決策層應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并滲透到創業教育的方方面面,培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社會性別意識,提高性別敏感度,營造有利于女性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女大學生的創業欲望,發揮其創業潛能。[4]最后,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特別是創業教育的動機。開設培訓課程,提高他們創業的勇氣和信心,為他們搭建創業平臺,鼓勵他們投身經濟建設的大潮中,積極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或者領域,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構建和諧的創業教育環境,為女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撐體系。
能夠有效地實現了對女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強大外部支持體系,主要包括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礎,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學校是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是培養青少年良好心態、健康人格和優秀道德修養,它是提高學生適應能力的根本保證。家庭成員之間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能夠積極參與社交娛樂活動,關心時政與社會,有利于子女心理品質健康成長,有利于形成樂于助人、積極樂觀、面對現實、勇于挑戰、做事有計劃和有主見的個性。[5]創業教育不僅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更是全社會全民的大事,政府和社會都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為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和成長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為女大學生建立起支撐體系和平臺。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大力度支持創業,為高校發展提供物質保障,重點培養創業教育和創業人才的培養。其次,構建以政府、社會、高校共同參與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支持體系和平臺。再次,各社會團體、企業、公司等要為創業人才的培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提供資金支持,解決創業人才培養的資金問題,為高校提供實習場所和建立培訓基地,探索有效的合作培養模式等。
作者簡介:
李墨(1982- ),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教育學、心理學研究。
劉斌貝(1990-),女,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人事部,主要從事高校組織人事制度相關研究。
王紫薇(1980- ),女,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民生調研專項課題項目“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創業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研究”理論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6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