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菊
摘要:本文主要對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和諧關系進行策略研究,以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角度促進班級的正常化發展,以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和諧關系
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屬于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范疇,是指作為班主任的教師和學生在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間的認知和態度等,它是班級各種教育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矚目,在教育關系中最受矚目的便是師生關系,尤其是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開端,針對小學學生群體的獨有特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關于小學班主任與學生間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問題。
一、樹立新型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樹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師道尊嚴”,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今天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育面臨新的挑戰。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傳統教育觀,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師觀和學生觀。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古人把 “傳道”擺在受業的前面,強調“道”的重要性,在今天,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發展格局中,在經濟全球化的開放社會中,人的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是一個人站穩腳跟,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在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注重 “以人為本”,而學生應尊師重教,獨立思考,在學習活動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健全人格。優化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 班主任若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會更有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小學生對教師都具有比較強烈的“向師性”,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生活中或者是教學中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行之有道。在政治和思想道德修養、 文化知識、生活態度等方面都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較好的榜樣。例如,班主任要以自己豐富的知識促使學生努力學習,以自己較好的道德修養促使學生自尊自愛,以自己自立自強的態度影響學生的為人處事,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
二、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掌握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技巧
小學班主任的具體工作就是要深入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進步和發展。因此,要想更好地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我們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和情況,真正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做到因材施教。小學生的心態和性格都沒有完全成熟, 也就是所謂的自我意識比較薄弱,往往會犯簡單的錯誤。這時,小學班主任不能隨便出言傷害學生,取而代之的是要更加有耐心地深入了解學生的真正想法,多一些包容和關心,少一些斥責和體罰,班主任要理解學生,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班主任要學會“品味”學生的過失,少一些指責和歧視,多一些寬容與理解。懂得品味和藝術地糾正學生的過失,是檢驗教育者是否真正具備素質教育觀念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更能反映出教育者綜合素質的高低。班主任還應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積極改正。
另外,掌握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技巧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小學生的內心想法比較單純,若是班主任可以“蹲”下身去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思考問題,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會變得更加融洽。因 此,小學班主任要重視培養與學生之間溝通的能力,以更好地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1.班主任要深入班級接觸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積極地與其溝通交流,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2.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應該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少運用貶低性的語言,從而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三、關注學生在學習、情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情感關注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班主任不僅僅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應該關注學生在情感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通過情感溝通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在進行五下課文《母愛》的教學時,筆者讓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寫一篇關于“母愛”的作文,講述自己與母親之間發生的故事,班里有一個學生寫到自己的母親整天上班,沒有時間陪伴自己,作為班主任,筆者找到了這位學生進行溝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能夠理解自己的父母,與此同時,筆者還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能夠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除此之外,筆者還推薦給學生一些關于父愛、母愛的讀物,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父母的艱辛。
四、對待學生嚴慈相濟,形成亦師亦友的良好師生關系
雖然班主任在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時要避免過于嚴厲,造成學生不愿意,甚至不敢與班主任交流,但這并不是說班主任就應該完全放下教師姿態,完全聽從、放縱學生,因為這種過于溺愛的管理方式雖然會讓學生愿意與教師交流,但也會影響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許多學生會因此不服從班主任的管教,降低了班級的管理質量。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應該注意嚴慈相濟,既讓學生愿意與自己交流,同時又能夠尊重、聽從自己的管理,形成亦師亦友的良好師生關系。例如,筆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會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趣味測驗等方式,鞏固、檢測所學知識,但往往有些學生的回答不夠好,這時筆者并不會只是單方面鼓勵,也會指出學生回答中的錯誤,提出完善意見,從而讓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為嚴謹。
五、開拓途徑,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每個學生生長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經歷各不相同,性格愛好千差萬別,志向追求迥異。針對獨特個性的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缺點,想方設法與學生交流溝通,開拓途徑,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用典范事例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愛國情感,進而走進學生內心,啟迪學生心智。在課堂上創設討論教學模式,善于啟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交流。允許學生出錯,引導學生吸納他人意見,讓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敞開心扉。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興趣小組活動、體育競技活動、登山野炊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熱愛科學、親近自然的情感,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在活動中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和應答學生的呼聲,讓師生心與心產生碰撞,打動學生的心。
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它都有被探索的價值。探討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內涵及如何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只有在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構建起和諧良好的關系,學生才能夠與班主任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在此基礎上更好的接受班主任的指導與教育,共同克服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使班級和學生都向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蔣超文,劉樹謙主編.《教師的人際關系》[M].廣東出版社.
[2]郭躍.淺談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建構[J].亞太教育,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