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講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等能力的文本載體。本文以六年級講讀課文為例分析和論述了講讀課文的"新"講法,即注重導入、從整體到細節把握課文內容。通過本次對六年級講讀課文新探,旨在為一線語文教師講解講讀課文時提供可借鑒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講讀課文 六年級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的培養目標、教學任務和重點等,引導小學生積累基礎性的語文知識、掌握學習語文知識和內容的方法,從閱讀、理解、口語交際等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最終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挖掘講讀課文的作用和價值,有效利用講讀課文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相關能力。
一、講讀課文的特點
小學語文課文類型分為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兩種類型,前者是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求講解的文章,通常情況下,該類型文章為教學重點;后者是指學生自主閱讀的文章,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疑惑和問題時,教師需要幫助解答和解決。由小學語文課文類型分類情況可見,不同文章類型的劃分依據于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主體性發揮情況。講讀課文在于強調教師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教師借助于講讀課文幫助學生豐富基礎知識、提高相關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二、六年級講讀課文教學方法變革的必要性
六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講讀課文的教學時,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注重對方法的變革和變化,主要由于,其一,六年級學生思維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理解能力、解決問題以及對文章的評價和賞析能力等均得到了提高;另外,六年級學生自主獨立性提高,能夠針對文章提出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其二,與小學其他年級相比,六年級講讀課文的理解難度相對較大,要求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高,這便對語文教師提出高要求。因此,語文教師只有變革傳統講讀課文的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三、六年級講讀課文的“新”講法
縱觀講讀課教學的傳統環節而言,主要由“點”和“面”共同構成,即語文文章由“點”到“面”逐步講解并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再由“點”到“面”進行實際運用。
(一)巧用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是一堂課的關鍵和中心,傳統的導入形式主要由教師講解完成,該過程僅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和觸覺,并不能全面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加之,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有一定的評價賞析能力,可以引入現代多媒體工具進行導入,即幫助學生形成課文內容立體化的體驗,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講讀課文《山中訪友》是一篇適合六年級學生閱讀和學習的優美散文,這篇文章運用了栩栩如生的實地景觀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深化這種感受,即將山中的景比擬為自己的朋友。教師讓學生感受自然景觀的美,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播放關于大自然的視頻、flash動畫、圖片等展示自然之美。如下圖所示,碧海藍天、山間瀑布、遼闊的大草原和蔚藍的大海。視覺上的沖擊往往能帶動學生快速進入教學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文章的興趣度。
(二)整體入手,關注細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師在講解時注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教師應充分把握整體——部分——整體的關系。因此,講讀課文在課文導入后,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從文章整體內容把握入手,逐步主觀各個自然段的細節內容,為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奠定基礎。
例如,在《山中訪客》內容導入后,教師按照以下步驟從整體到細節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總之,講讀課文的講解應該從學生整體認知入手,然后對各個自然段涉及的內容進行整體到局部的理解和感受,幫助學生感受大自然具有的人的感受。學生到導入和整體理解中大致能夠較為全面化地理解文章的大意,為生詞以及句子和段落的理解提供了方向。
(三)講讀并重,議練結合
學生在整體認知后通過細節深入理解文章,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語文教師應根據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加以講解。語文教師把握講讀的重要程度,“讀”是“講”的基礎,“講”是“讀”的升華。有針對性地講解便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欲表達的感情。
例如,《山中訪客》中教師可重點講解4—7段中對樹、落葉、石頭等山中朋友打招呼的感受和體驗,透過大自然的一物一景感受生命的輪回和世事的變遷,在此基礎上進而把握文章的真諦。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遵路、入境、悟神”。 “遵路”即教師在講讀課文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采用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的方法開展教學。運用全新的導入形式引導學生“入境”;“悟神”即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到細節感知文字的魅力和靈魂。本文按照以上幾方面總結了講讀課文的“新”講法,為一線語文教師提供了講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經驗,有助于語文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為擴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等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林大洋.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與教學策略[J].教學研究,2012,(06).
[2]李宜格.在講讀課中進行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研究,2015,(25).
[3]吳衷豪,湯振鋼.關于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10,(12).
(作者簡介:蘭廣程,大專,教育教學,宜州市洛西鎮福田小學,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