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嘉榮 符茂 王艷娜 張俊婷
摘要: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高校大學生社團的考核模式同樣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才能從宏觀層面指引大學生社團應對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謀求長遠發展。本文借助在企業中廣泛應用的持續改進管理思想,對高校社團考核的方法進行修正和完善,并以廣東s高校的實際做法為例進行分析,為探索出一種基于創新的高校社團考核新模式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關鍵詞:持續改進 創新 大學生社團
高校學生社團管理處在永恒變化的環境中。在當前提倡創新創業和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社團活動形式和內容、社團可持續發展等躍升為學生社團管理的熱點問題:而即使是看似一直存在的社團日常管理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管理內涵均已有所變化。這就需要社團管理工作者作出相應的變化,以應對已經變化的環境。
筆者對廣東s高校的50多位高校學生社團學生干部進行隨機調查。發現超過70%的被調查者認同靈活和隨機應變的社團管理理念。可見這種基于對變化進行管理和不斷修正改進的管理思路,得到了大多數學生干部的認可。由此,作為規范社團行為、考評社團績效的社團考核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必須跟上步伐,即通過創新優化的考核機制來強化社團的不斷改進意識。
一、理論分析和實際應用
持續改進(Kaizen)最初應用在企業管理中。日本持續改進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一日本企業成功的關鍵》一書中提出,Kaizen意味著改進,涉及每一個人、每一環節的連續不斷的改進——從最高的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到工人。持續改進理論幫助日本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后經理論的拓展。認為Kaizen理論應當應用在改進工作和生活的每個方面。本研究運用“持續改進管理思想”中關于持續改進和優化流程的相關理論來再設計高校學生社團的考核標準,以此作為高校社團考核的新視角。
當前大多高校學生社團的考核標準普遍存在著考核方法難以量化、主觀、死板等問題,本文以廣東s高校修正后的社團管理考核模式為例進行研究。
(一)優化考核指標
考核指標的可操作性、客觀性和定量性,遵循了改進觀念“拋棄原有僵化的做法…‘對現有方法質疑”的原則。以S高校為例,改進過的考核方式否定了以往單憑個別考核人員對社團活動的主觀感受而隨意評分的做法。要求對每個社團的考核都采取統一模式的考核表,在一級、二級考核指標不改變的前提下,設置可考核的、客觀的考核標準。并由此催生了s高校社團聯合會考評小組的組建,考評小組務必根據考核表上需要上交的佐證材料來進行評分,排除人為因素對評分的干擾。
(二)注重過程考核
改進思想重視對過程的考核,關注P型指標(過程指標)的設置和評估。圖3中,根據參加社團活動隨機選擇的15名學生對活動效果的打分,作為考核該社團活動的過程分。圖2的結果指標分加上圖3的過程指標分,總分作為對該社團活動的總評價。修正過的考核方式,摒棄了“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方法。
(三)形成總結反饋機制
圖2的考核表中,要求各社團在開展活動后上交活動情況反饋表。考核小組以此表作為社團活動結果考核的依據之一。換言之,社團若在開展活動后不予總結,則不把該活動視為完整開展,從而扣除相應的考核分。改進思想強調不斷地總結和反思。以此來優化活動流程和效果,避免同類錯誤的延伸出現。值得注意的是,反饋機制務必是雙向的,考核小組在審核完社團活動反饋表后,必須及時地提出修正意見,并反饋給社團,以協助社團更好地開展改進。
(四)鼓勵創新工作
改進后的s高校社團考核方案中。增加了鼓勵創新工作方案,對確有成效的社團創新管理、先進工作、特色活動予以對應級別的加分(如不具備創新性不加分,一般創新加5分,重大創新加10分)。將創新工作納入到組織管理中。在持續改進思想中早有體現。如柯達公司為企業員工制定的建言獻策系統。并對有所建樹的建議提出者給予相應的獎勵。重視創新的做法,能讓組織不斷學習和更新觀念,從而保持競爭力。
(五)效果
得益于上述社團考核機制的約束和鞭策。s高校經濟管理學院的十一個學生社團的創新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1)社團敢于探索新活動的積極性加強,也逐步將視野拓展到校外,通過與金融機構、成功企業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促使社團活動更加豐富和出色;2)社團內部和社團間的關系融洽,注重溝通;3)社團內部更關注制度的完善,致力于排除工作開展中人為因素帶來的阻力。
同時,改進思想下的社團考核機制,也為s高校考核社團工作的考核人員提供了清晰的考核目標和方法。杜絕了個人感情色彩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結語
本文通過對廣東s高校基于持續改進管理思想而進行修正的社團考核方式進行分析,總結出當前高校學生社團考核的一種新模式。其要點包括制定具可操作性的客觀的考核指標、注重過程考核、強調雙向反饋和鼓勵創新。通過s高校的實踐效果證明。持續改進管理思想能較好地應用于高校學生社團的考核工作中。能指引學生社團通過重視不斷改進從而達到創新的效果。可作為對大學生社團管理模式的一種新探索。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