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本文介紹了TPRS教學法的定義、教學模式和教學原則。TPRS教學法具有的明顯優勢.使其成為一種更適合高職外語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在高職院校外語課堂中創設友好的學習氛圍.夯實學習者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及提高學習者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TPRS 教學模式 高職外語教學
一、TPRs教學法概述
1.TPRS定義
為幫助學生習得第二語言、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美國著名西班牙語教師Blaine Ray于1990年創立了TPRS(Teaching Proficiency through Reading and Storytelling)教學法。它基于美國心理學家James Asher提出的“全身反應法”,把故事講述和角色扮演應用于外語課堂教學并大獲成功。
2.TPRS理論基礎
作為一種新型的外語教學模式。TPRS受到越來越多外語教師的關注。這種新型教學法是以James Asher的“全身反應法”及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說理論”作為其理論基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James Asher在20世紀60年代創立了TPR教學法(即全身反應法)。這種教學模式建立在言語和動作協調的基礎上,使大量聽力信息的接受與肢體動作反應相結合,有助于二語習得。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s.D.Krashen)提出的“輸入假說理論”認為,人類對信息的理解主要是通過吸收可理解的輸入實現的。對于所輸入的語言信息的難易程度,可以用“i+1”來表示,即略高于其現有水平的語言輸入。教授語言最好的方法是聽力先行原則。最終幫助學習者自然而然地獲得口語表達能力。
3.TPRS教學模式
Blaine Ray提出了TPRS教學模式的三個環節。即:確立意義、故事詢問、閱讀與討論。TPRS教學法在外語課堂實施的過程中。學習者和教師共同參與發展故事環節。并通過對學習者循環提問故事細節。讓學習者不斷重復目標詞匯及語法點,保證學習者注意力的集中,最終實現學習者習得目的語的目標。課堂提供給學習者個性化的生活故事情境是不斷擴展的,因此語言信息的輸入量和重復量都是動態逐漸發展的過程。閱讀與討論環節,基于前面所編故事,教師引導學習者閱讀、翻譯和討論教材中的相關閱讀內容。以便學習者能夠鞏固所學知識并能根據閱讀內容進行討論與寫作練習,使學習者所習得的語言點最終得以內化并能達到自然輸出的效果。
4.TPRS教學原則
TPRS教學過程包括大量輸入原則。語言的學習和習得都需要大量豐富的有意義的材料作為可理解性輸入:主體性原則,在課堂上應該突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在個性化問題的設計和追問中。使故事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關注每一位學習者;真實性原則,教師所創設的各種話題和問題需要貼近生活與真實的實際情境相聯系:反復性原則,學習者通過不斷回答教師的各種問題,實現了語言的反復卻有意義的重復,完成對情境的補充;動態性原則,在故事的推進和構成方面,教師、學習者共同合作,故事內容是課堂的臨時性生成??傊琓PRS外語教學課堂使學習者主體在大量的可理解輸入的真實信息中。通過對語言進行動態地反復復現和鞏固,實現了語言習得的內化和輸出。
二、TPRs教學法在高llP,外語教學中的優勢
高職院校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須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為依據。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調動外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習者的外語應用能力,突出外語向職業技能提供服務的特征。TPRS教學法無論是在教學模式、教學原則還是教學手段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優勢和可行性??稍诟呗氃盒M庹Z教學中充分發揮:
1.創設良好課堂氛圍
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調動學習者的最佳學習狀態。TPRS教學法的課堂上,重新塑造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之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有利于其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高效學習。
2.夯實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TPRS課堂教學有助于夯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由于課堂教學內容來自于學生的個性化經歷。學生課堂專注度有所提高。學生愿意為自己或他人的個性化故事錦上添花,因此更加樂于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課堂活躍度有所提高。TPRS教學法有助于發揮外語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培養學生綜合語言素養
一直以來,高職外語課堂對于學習者的培養注重讀寫能力,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TPRS整個教學環節是通過教師的反復提問和追問。實現學習者語言知識和內容的內化,最后實現無壓力狀態下的口頭輸出和對文本的理解。學習者主動參與,共同合作,促進了學習者社會性的發展,合作學習的獲得。對于聽說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高職外語學習者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三、結語
TPRS教學法是高職外語課堂中的一種嘗試。是適應高職外語發展趨勢,符合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的一種有益的教學方法。這種嘗試是對高職外語教學的積極思考,會對高職外語學習有著重要的積極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