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蓮 孔靜靜 朱賢燕 王紅玉
·基礎護理·
品管圈活動在延長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中的應用
戴 蓮 孔靜靜 朱賢燕 王紅玉
目的:探討品管圈在延長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中的效果觀察。方法:通過對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進行調查,分析安全留置時間短的原因,設定目標并對原因進行真因驗證,制定對策,按照品管圈活動步驟進行對策實施和效果確認。結果: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由活動前的36.60 h延長至活動后的55.30 h;圈員在向心力、成就感、問題意識、改善意識、溝通協(xié)調、積極性、品管手法等方面得到提升。結論:開展品管圈不僅延長了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還提升了護士護理質量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識。
品管圈;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 QCC)是持續(xù)質量改進的運作方式,已不斷融入醫(yī)院細節(jié)管理中[1]。外周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可以保護靜脈,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方便合理安排用藥時間,提高藥效,危重患者保留靜脈通路,便于搶救用藥[2],減少護理人員工作量,提高其安全留置時間很有必要。2013年8~12月,我院骨科開展了延長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的品管圈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成立QCC小組 QCC小組由8名病區(qū)護士組成,年齡22~46歲,平均34歲,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3名,護士1名。本科5名,大專3名。設圈長1名,負責整個小組活動策劃,護士長為輔導員。選定圈名為“彩虹圈”,并精心設定了圈徽。
1.2 主題選定及計劃擬定 2013年8月1~9日選定主題階段。召開QCC小組會議,全體圈員經過頭腦風暴,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亟待改善的問題共4項,根據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級政策4個方面以評價法進行評價,根據票選分數,得分最高的為本期活動主題,即延長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8月10~16日,制定活動計劃表。
1.3 現狀調查及目標設定 現狀調查時間8月17~23日,調查方法、內容及結果如下:
1.3.1 由2名圈員調查50例留置針患者靜脈留置時間和非正常時間拔管原因,結果如下:留置時間48~72 h人數占22%,<48 h占78%,平均留置時間為36.60 h。與本院靜脈治療規(guī)范建議的留置針留置72 h相比較,安全留置時間的實施率為:實際留置時間/本院靜脈治療規(guī)范建議留置時間=50.8%。對41例非正常時間拔管的原因進行統(tǒng)計,并將統(tǒng)計結果繪制柏拉圖,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表1 41例活動前外周靜脈留置針非正常時間拔管原因分析(%)
從活動前的非正常時間拔管原因分析可以看到,靜脈炎、堵管、針眼出血占總拔管原因的82.90%,因此按20/80原則,小組將該3項問題列為改善重點。
1.3.2 目標設定 按照QCC目標值及公式[2],目標值=現況值+(1-現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50.80%+(1-50.8%)×0.62×0.82=75.80%。即留置針安全留置實施率的目標值為75.80%,換算成安全留置時間的目標值為:72 h×75.80%=54.50 h,安全留置時間延長17.90 h。
1.4 解析,原因探討,真因驗證 8月24日~9月6日,針對現狀調查的結果,全體圈員經過頭腦風暴,對影響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的原因進行探討,根據探討的內容繪制魚骨圖。通過魚骨圖確定了護理人員、患者、材料等3個方面的因素。護理人員方面包括留置針應知應會掌握不全面、留置針管夾位置錯誤、封管方法不正確、靜脈選擇不當、穿刺技術不嫻熟、留置針型號選擇不當、貼膜固定不規(guī)范、對患者宣教不到位等。患者方面因素包括活動受限要求拔管、肢體活動過度導致堵管、健康宣教不到位、留置位置不當等。材料因素方面包括刺激性藥物的過多使用、缺乏留置針規(guī)范使用的書面指導手冊、無留置針質量檢查表等。
全體圈員針對每一原因進行評價,依可行性、圈能力、經濟性等項目進行要因選定,評價標準:優(yōu)5分,可3分,差1分,本品管圈圈員共8人,總分40分,以“80/20”的原則,32分以上考慮為要因,選定護理人員留置針應知應會掌握不全面、封管方法不正確、穿刺技術不嫻熟、留置針型號選擇錯誤、貼膜固定方法不正確、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共6個要因,進入真因驗證。
1.4.1 真因驗證1 調查科內所有護士對外周靜脈留置針規(guī)范使用知曉情況,留置針規(guī)范使用應知應會內容包括留置針消毒范圍、留置針型號選擇、封管方法、刺激性藥物輸液安排、病區(qū)常見刺激性藥物種類等,對護士理論考核,考核結果均分為78.50分。得出結論“護士對外周靜脈留置針應知應會掌握不全面”判定為真因。
1.4.2 真因驗證2 調查科內護士外周靜脈留置針的操作情況,由2名圈員對15名靜脈留置針操作的情況利用觀察法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15名護士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情況調查結果 名(%)
在被調查的幾個方面中,護士的封管方法及留置針型號選擇的正確率為66.67%,得出結論“封管方法不正確”及“留置針型號選擇不規(guī)范”判定為真因;護士的穿刺技術和貼膜固定正確率達80.00%,得出結論“穿刺技術不嫻熟”及“貼膜固定方法不正確”判定為非真因。
1.4.3 真因驗證3 患者對于外周靜脈留置針健康教育知曉情況,設計咨詢表,2名圈員對50例使用留置針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使用留置針的意義、帶針時如何活動,患者能夠回答80%即為知曉,調查結果患者的知曉率為44.00%。得出結論“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判定為真因。
1.5 對策擬定 9月7~13日,針對幾個真因,8名圈員再次采用頭腦風暴思考解決對策,并對選出的對策進行選定:依可行性、經濟性、效益性等項目進行對策選定[3],評價方式:優(yōu)5分,可3分,差1分,圈員共8人,總分120分,以“80/20”的原則,96分以上實行對策,共圈選出4組對策:(1)護士對外周靜脈留置針應知應會掌握不全面。對策:組織學習留置針相關知識,將留置針的規(guī)范使用納入病區(qū)業(yè)務學習范疇,內容包括常見刺激性藥物種類、刺激性藥物規(guī)范使用、封管方法等;在病區(qū)護士站內張貼留置針規(guī)范執(zhí)行圖冊,提高護士對規(guī)范執(zhí)行的認知度;晨會上護士長不定期提問留置針相關知識;輪轉人員采取一對一帶教制度,一對一指導留置針的使用方法。建立刺激性藥物使用后沖管流程,護士對甘露醇、脂肪乳劑等刺激性輸液完畢后沖管,刺激性藥物在輸液袋上標識,更換脂肪乳及甘露醇后在輸液袋上標識,提醒更換者沖管。(2)封管方法不正確。對策:將留置針的規(guī)范使用包括封管方法納入病區(qū)操作培訓范疇;護理組長每天觀察本組護士的封管情況,每周對本組留置針封管規(guī)范執(zhí)行情況進行點評。(3)留置針型號選擇不規(guī)范。對策:留置針的型號齊全,保證護士的選擇;規(guī)范留置針型號的選擇,從最小號起開始選擇;護理組長對留置針型號選擇進行觀察,每周進行點評;針對留置針的規(guī)范使用加強督查力度,每月評優(yōu)秀留置針規(guī)范執(zhí)行明星,并予以表揚和經濟獎勵。(4)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對策:護士對患者加強留置針使用的宣教,宣傳留置針的優(yōu)點,增加宣傳模式,制作留置針使用的宣傳圖冊,發(fā)放給患者及家屬;在病區(qū)的宣傳欄內增加推廣使用留置針的內容;指導患者留置期間的活動技巧,避免按壓和下垂肢體,減少帶針肢體的活動強度;加強督查力度,護理組長和護士長不定期詢問患者對留置針使用情況的知曉情況,并每周進行點評。
1.6 對策實施與檢討 9月14日~12月13日 針對圈選的對策組織實施階段,每月定期檢查、分析,進行持續(xù)改進,并對實施效果進行確認。
1.6.1 強化護士留置針規(guī)范使用知識 對策處置包括對護士的培訓資料存檔備用、護士站內張貼的留置針規(guī)范執(zhí)行圖冊存檔備用、護士長晨會提問制度、帶教制度、刺激性藥物的規(guī)范使用納入科室管理制度。對策效果確認,應知應會考試平均分從活動前78.5分提高到活動后90分。
1.6.2 規(guī)范留置針的封管 對策處置包括對留置針規(guī)范封管納入病區(qū)業(yè)務培訓常規(guī)計劃、護士長對規(guī)范封管檢查納入護士長病區(qū)質控常規(guī)內容。對策效果確認,留置針的規(guī)范封管的正確率從活動前66.67%,提高到活動后86.70%。
1.6.3 規(guī)范留置針型號選擇 對策處置包括保證留置針各種型號齊全及留置針規(guī)范使用的評比納入科室管理制度、護理組長對留置針使用的督查納入病區(qū)護理質控必查內容。對策效果確認,留置針型號的規(guī)范選擇的正確率從活動前66.67%,提高到活動后93.30%。
1.6.4 強化患者留置針健康宣教 對策處置包括留置針使用的宣傳圖冊及病區(qū)宣傳欄的宣傳內容存檔備用、對患者的活動指導納入病區(qū)護理健康宣教內容、護理組長和護士長對患者健康宣教知曉的檢查納入病區(qū)護理質控必查內容。對策效果確認,患者健康宣教的知曉率從活動前44%,提高到活動后82%。
2.1 效果確認
2.1.1 有形成果 12月14~21日,由2名圈員調查50例留置針患者的靜脈留置時間和非正常時間拔管原因,其中靜脈留置時間48~72 h人數占54%,<48 h占46%,平均留置時間為55.30 h,與本院靜脈治療規(guī)范建議的留置針留置72 h相比較,安全留置時間的實施率為:實際留置時間/本院靜脈治療規(guī)范建議留置時間=76.80%。對24例非正常時間拔管的原因進行統(tǒng)計,并將統(tǒng)計結果繪制柏拉圖,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表3 24例活動后外周靜脈留置針非正常時間拔管原因分析
從活動后拔管原因分析可以看到,靜脈炎、堵管、針眼出血的累計百分率已小于80%,為66.70%,3項改善重點問題不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都較活動前大幅下降。計算目標達標率 =(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 %=(76.80-50.80)/(75.80-50.80)=104%。計算進步率 =(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76.80-50.80)/50.80×100%=51.10%。
2.1.2 無形成果(圖1)

圖1 無形成果雷達圖
2.2 標準化效果 小組將此次活動中形成的培訓資料、宣教資料、質控檢查標準、科室管理制度等予以固化,以期長期保持活動成果,同時在骨科其他病區(qū)推廣,“外周靜脈留置針規(guī)范使用獎勵辦法、外周靜脈留置針使用檢查標準和帶教制度”作為骨科病區(qū)管理制度下發(fā)。
3.1 品管圈活動提高了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 外周靜脈留置針在我國已推廣多年[4],提高安全留置時間始終是臨床護理管理者追求的目標。我科開展品管圈活動,通過學習留置針相關知識、強化刺激性藥物的規(guī)范封管方法、將留置針的規(guī)范使用納入病區(qū)操作培訓范疇、規(guī)范留置針的型號選擇,加強患者帶針期間活動、體位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并對留置針規(guī)范使用進行標準化的培訓和質控等一系列措施,統(tǒng)計實施3個月的數據顯示,安全留置時間由活動前的36.60 h延長至活動后的55.30 h,有效延長了留置針的安全留置時間。
3.2 提高了護理團隊的內在動力 科學知識和護理文化是護理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5]。品管圈活動有利于提高護士的溝通能力[6],在品管圈活動中,圈員增加了情感的交流,病區(qū)護理人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無形中增加了團結的默契,增強了整個護理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通過激烈的討論、身體力行的實施,通過參與標準制定、參與質量管理,極大地激發(fā)了團隊的工作熱情。為達到目標制定了一系列的規(guī)范及制度,也使病區(qū)工作更加嚴謹,提升了規(guī)范護理操作的意識。護士學會使用管理工具來解決工作中的困難,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自信。
3.3 品管圈的運用手法有待改善 在此次品管圈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包括:(1)現狀把握的查檢不夠細化,此次因初始的查檢表不夠細化導致了反復查檢,增加了工作量,也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擾,在以后的品管圈活動中查檢之前要多做調查分析,細化查檢表。(2)解析過程不夠詳盡,對原因的分析除了針對護士及患者,還有設備、環(huán)境等方面,圈員的頭腦風暴是決定解析的關鍵。(3)真因驗證時凸顯圈能力有待提升,圈員的自愿參與及自身綜合能力會增加圈能力。(4)效果確認需要不斷完善持之以恒,要避免閉圈之后執(zhí)行力下降,固化相關培訓、質控以保障品管圈活動的效果得以保持。(5)圈會運作形式較單一,需要更加多元化的運作形式,圈會不一定全在工作環(huán)境召開,如選擇茶社、居家、郊外等處會,圈員會更加輕松,更有益增加圈員的積極性等。
[1] 沈玲麗,馮素文,朱秀芳,等.品管圈對提高醫(yī)護人員手衛(wèi)生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1,10(10):907-909.
[2] 陳 斐,熊 宇,張小昊,等.品管圈在護士規(guī)范執(zhí)行靜脈治療技術操作標準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20):51-55.
[3] 陳懿帆,高志英.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6):90-91.
[4] 白艷萍,田彥梅.品管圈活動在老年病人靜脈留置針穿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8):3032-3033.
[5] 王慧琴.品質管理中的護理文化[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41.
[6] 李德燕,郝學娟,黃麗璇.品管圈活動用于提高腎臟科監(jiān)護患者足背動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2016,33(14):57-60.
(本文編輯 陳景景)
210006 南京市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護理部
戴蓮: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2016-10-25)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