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群麗,曾念茂
(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000)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實驗指標定量檢測結果分析及其臨床意義研究
包群麗,曾念茂
(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000)
目的 分析并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關實驗指標定量檢測結果的臨床意義。方法 將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期間住院或在門診接受乙型肝炎病毒5項指標定量檢測的受檢者共30 0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檢測結果(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比觀察。結果 HBsAg總的陽性檢出率為4.33%(1 303/30 084)、HBs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58.20%(17 509/30 084)、HBeAg總的陽性檢出率為0.77%(231/30 084)、HBe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7.43%(2 236/30 084)、HBc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7.82%(2 352/30 084)。男性組31~40歲患者HBsAg陽性檢出率最高,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女性組51~60歲患者HBsAg陽性檢出率最高,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31~40歲組、81~90歲組男性HBsAb陽性檢出率顯著低于女性(P<0.05),61~70歲、71~80歲組男性HBsAb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21~30歲、31~40歲組男性HBeAg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各年齡組男性、女性HBeAb陽性檢出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31~40歲、41~50歲、51~60歲男性HBcAb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結論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別、年齡差異。整體來看,20歲以下人群抵抗力強、感染風險低,男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風險較女性高,應在防控方面引起重視。
乙型肝炎病毒;實驗指標;定量檢測;臨床意義
乙型肝炎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見傳染性疾病,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有部分患者可能后期轉化為肝硬化后肝癌[1],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因此,乙型肝炎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據WHO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屬于乙型肝炎的中、高風險流行區,如何對乙型肝炎進行科學防控已成為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的課題之一[2-4]。為分析并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關實驗指標定量檢測結果的臨床意義,將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期間住院或在門診接受乙型肝炎病毒5項指標定量檢測的受檢者共30 0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匯總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期間住院或在門診接受乙型肝炎病毒5項指標定量檢測的受檢者共30 0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30 084例患者中,男性12 758例,女性17 326例;年齡范圍0~90歲。按照0~10歲、11~20歲、21~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61~70歲、71~80歲、81~90歲標準進行分組研究。
1.2方法
檢測儀器為Easy Cuta全自動時間分辨熒光分析儀,同時選用蘇州新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乙型肝炎病毒5項指標定量檢測試劑盒配套使用。檢測方法為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法,嚴格按照相關儀器以及試劑使用說明書展開操作,檢測全程進行質量控制。檢測結果判定標準為:HBsAg檢出陽性判定標準為>0.5 ng/ml、HBsAb檢出陽性判定標準為>10.0 mIU/ml、HBeAg檢出陽性判定標準為>0.5 PEI/ml、HBeAb檢出陽性判定標準為>30.5 PEI/ml、HBcAb檢出陽性判定標準為>0.9 PEI/ml。
1.3觀察指標
對本組30 084例檢測樣本實驗室相關指標(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定量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并對比觀察。
1.4統計學處理
按實驗指標單項陽性進行統計,HBsAg總的陽性檢出率為4.33%(1 303/30 084)、HBs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58.20%(17 509/30 084)、HBeAg總的陽性檢出率為0.77%(231/30 084)、HBe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7.43%(2 236/30 084)、HBc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7.82%(2 352/30 084)。

表1 不同年齡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相關實驗指標定量檢測結果[n(%)]
2.1 HBsAg定量檢測結果分析
表1顯示,0~10歲組HBsAg陽性檢出率最低,11~20歲組HBsAg陽性檢出率有輕微升高,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0~10歲組HBsAg陽性檢出率低于21~30歲組、31~40歲組、41~50歲組、51~60歲組、61~70歲組、71~80歲組、81~90歲組(P<0.05),11~20歲組HBsAg陽性檢出率低于21~30歲組、31~40歲組、41~50歲組、51~60歲組、61~70歲組、71~80歲組(P<0.05)。男性組31~40歲患者HBsAg陽性檢出率最高,為7.54%,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女性組51~60歲患者HBsAg陽性檢出率最高,為4.97%,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
2.2 HBsAb定量檢測結果分析
由表1可見,0~10歲組HBsAb陽性檢出率最高,11~20歲組HBsAb陽性檢出率有輕微下降,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同時,這兩組HBsAb陽性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31~40歲組、81~90歲組男性HBsAb陽性檢出率顯著低于女性(P<0.05),61~70歲、71~80歲組男性HBsAb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
2.3 HBeAg定量檢測結果分析
結果顯示,21~30歲組HBeAg陽性檢出率最高,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21~30歲、31~40歲組男性HBeAg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總體來看,隨著年齡的增加,HBeAg陽性檢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2.4 HBeAb定量檢測結果分析
從表1可知,11~20歲組HBeAb陽性檢出率最低,其后HBeAb陽性檢出率隨年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至71~80歲HBeAb陽性檢出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各年齡組男性、女性HBeAb陽性檢出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5 HBcAb定量檢測結果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0~10歲組HBcAb陽性檢出率最低,其后隨著年齡的增加,HBcAb陽性檢出率呈上升趨勢,至71~80歲,HBcAb陽性檢出率呈明顯下降趨勢。31~40歲、41~50歲、51~60歲男性HBcAb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
本研究針對30 084例受檢者的乙型肝炎病毒5項指標定量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HBsAg總的陽性檢出率為4.33%(1 303/30 084)、HBs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58.20%(17 509/30 084)、HBeAg總的陽性檢出率為0.77%(231/30 084)、HBe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7.43%(2 236/30 084)、HBcAb總的陽性檢出率為7.82%(2 352/30 084)。以上數據提示本地區就診人群乙肝疫苗接種效果良好。但在HBeAg、HBeAb、HBcAb的定量檢測結果方面與既往報道存在較大差異[5-7],主要原因包括指標檢測方法不同、檢測過程中影響因素眾多以及檢出結果設置臨界值不同等[8]。
在HBsAg定量檢測結果方面,本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0~ 10歲組HBsAg陽性檢出率最低,11~20歲組HBsAg陽性檢出率有輕微升高,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0~10歲組HBsAg陽性檢出率低于21~30歲組、31~40歲組、41~50歲組、51~60歲組、61~70歲組、71~80歲組、81~90歲組(P<0.05),11~20歲組HBsAg陽性檢出率低于21~30歲組、31~40歲組、41~50歲組、51~60歲組、61~70歲組、71~80歲組(P<0.05)。在21~ 70歲各年齡組中,男性HBsAg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對于71~80歲以及81~90歲組受檢者而言,HBsAg陽性檢出率明顯下降,這可能與受檢者急性感染后發展為慢性乙型肝炎有關。
在HBsAb定量檢測結果方面,本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0~ 10歲組HBsAb陽性檢出率最高,11~20歲組HBsAb陽性檢出率有輕微下降,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同時,這兩組HBsAb陽性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該趨勢可能與乙肝疫苗接種計劃納入計劃免疫管理體系有關。在所有受檢者中,男性HBsAb陽性檢出率較女性低(P<0.05),提示女性對乙肝病毒的抵抗力普遍高于男性,感染風險低。
在HBeAg定量檢測結果方面,男性受檢者HBeAg陽性檢出率在0~30歲區間均呈上升趨勢,31歲以后呈波動下降趨勢。但對于女性受檢者而言,HBeAg陽性檢出率在11~20歲已經達到高峰,后期呈波動下降趨勢。11~20歲組HBeAb陽性檢出率最低,其后HBeAb陽性檢出率隨年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至71~80歲HBeAb陽性檢出率呈明顯下降趨勢。由于HBeAg與HBeAb有血清學轉換關系,因此發生這種轉換表明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處于恢復階段。同時,女性患者HBeAg與HBeAb的血清學轉換時間更早,轉換幅度更大,提示女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較男性有更強的自我恢復能力。
我們將HBcAb檢測陽性作為感染/既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指標之一,臨床意義確切。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受檢者在該指標陽性檢出率方面的變化趨勢與HBsAg陽性檢出率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即從低水平開始,經一定升高后逐漸下降,且31~40歲、41~50歲、51~60歲男性HBcAb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上述數據進一步反映:相較于女性而言,男性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感染者。
綜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別、年齡差異。整體來看,20歲以下人群抵抗力強、感染風險低,男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風險較女性高,應在防控方面引起重視。
[1]高春芳,吳孟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標志物的檢測現狀和思考[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145-147.
[2]吉強,顧星,周軍,等.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前后實驗室常規檢測指標的變化及意義分析[J].檢驗醫學,2013,28(3):178-182.
[3]段斌煒,盧實春,邱寧,等.乙型肝炎相關疾病肝移植術后患者體內HBV DNA和共價閉合環狀DNA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5,23(8):594-598.
[4]王秋平,陳斌,張瓊,等.3種免核酸提取PCR試劑盒檢測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比較[J].廣東醫學,2011,32(17):2251-2253.
[5]王新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與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乙型肝炎5項血清標志物的對比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6):807-808.
[6]張碧瑩,邢延芳,王珍珠,等.血清稀釋與否對檢測乙型肝炎核心抗體結果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3):428-430.
[7]李曉玲,施文娟.乙型肝炎慢性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15、白細胞介素-17檢測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4):3587-3588.
[8]黃惠,王麗娜,詹詣.TECAN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檢測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的特異性評價[J].檢驗醫學,2010,25(3):161-163.
R195
B
1671-1246(2017)06-0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