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蘭,賀 莉,劉秀花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對急診科實習護士各階段心理狀態的調查及應對
李瑞蘭,賀 莉,劉秀花*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目的 分析急診科實習護士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其減輕壓力、預防臨床差錯,使其身心健康地學習和實踐。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急診科93名實習護士進行調查,以此來了解她們不同實習階段的心理狀態。結果 初進急診科的實習護士擔心的主要問題是出差錯事故(權重0.250);患者及其家屬的暴力行為(權重0.219);患者及其家屬不信任(權重0.188);自己業務水平低,難以勝任護理工作(權重0.156)和操作不熟練,擔心同行嘲笑(權重0.094)。實習中期急診科實習護士主要希望能獨立操作(權重0.267);盡快使患者康復(權重0.200)。實習末期急診科實習護士希望能留在本單位繼續工作(權重0.233)、希望繼續深造(權重0.133)、想要轉行(權重0.133)。結論 急診科實習護士尚未掌握應對壓力的有效方法,臨床帶教教師應了解其心理壓力來源,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實習護士;急診科;心理狀態
當前,實習護士以獨生子女及“90后”為主,獨特的家庭環境及所處的社會環境對其心理素質有著很大的影響。護理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學習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掌握基本的崗位操作技能,若是環境改變,會影響其心理,進而影響其職業生涯。本次以2014—2015年在急診科實習的93名護士為研究對象,調查她們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以便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使她們能夠順利完成臨床實習,同時也為今后的帶教工作提供參考依據,現介紹如下。
1.1研究對象
以2014—2015年來急診科實習的93名護士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24歲,平均(21±0.2)歲,實習期限30天。其中最先實習的科室為急診科的73名,轉科進入急診科實習的20名。
1.2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來了解實習護士不同實習階段的心理狀態。根據心理測驗問卷調查原則[1]及多年帶教經驗設計了急診科實習護士的實習方案,同時設計了3份不同實習階段的調查問卷,問卷發放時期分別是初次接收見面會之后、實習15天、實習末。
問卷1設計的主要內容為:初次進入醫院實習,目前最擔心的問題主要是下列哪一項?(1)出差錯事故;(2)患者及其家屬不信任;(3)自己業務水平低,難以勝任護理工作;(4)操作不熟練,擔心同行嘲笑;(5)緊張的工作身體受不了;(6)難以堅持夜班工作;(7)患者及其家屬的暴力行為;(8)帶教教師嚴厲;(9)工作環境差;(10)其他問題(自己說明)。
問卷2設計的主要內容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目前希望做到以下哪一項?(1)獨立操作;(2)掌握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的技能;(3)熟悉搶救流程;(4)加強相互協作;(5)盡快使患者康復;(6)書本知識能與工作盡快結合;(7)盡可能體現新知識的優勢;(8)體現自我;(9)得到同事的認可;(10)其他問題(自己說明)。
問卷3設計的主要內容為:實習即將結束,對自己未來的計劃是以下哪一項?(1)希望能留在本單位繼續工作;(2)醫院工作環境不適合自己發展;(3)自己業務水平低,還需進一步提高;(4)希望繼續深造;(5)希望盡快參加工作;(6)對護理工作有顧慮;(7)轉行;(8)聽從家人安排;(9)不好說;(10)其他問題(自己說明)。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由于許多問題在實習生來看均很重要,所以我們計算出各問題的相對權重,加權平均后再進行比較分析。
2.1實習初期的緊張感
調查發現,實習護士擔心的問題主要是出差錯事故(權重0.250);患者及其家屬的暴力行為(權重0.219);患者及其家屬不信任(權重0.188);自己業務水平低,難以勝任護理工作(權重0.156)和操作不熟練,擔心同行嘲笑(權重0.094)。結果見表1。正因為有上述心理狀態,加之初入醫院面對陌生環境,實習護士會在工作中有一種膽怯心理和緊張感,這樣難免在工作中出現差錯,也會導致患者及其家屬的不信任,因此正確引導顯得尤其重要。

表1 初進急診科的實習護士最擔心的問題
2.2實習中期急于求成的心理
調查發現,經過一段時間實習,實習護士的心理發生了較大變化,“90后”自我表現欲望強烈,她們主要希望能獨立操作(權重0.267)、盡快使患者康復(權重0.200),同時希望盡快熟悉搶救流程(權重0.133)、體現自我(權重0.133)。但在掌握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的技能(權重0.033)及加強相互協作(權重0.033)這兩個重要方面積極性較低,反映了“90后”與人打交道不主動的一面。具體見表2。

表2 實習中期的急診科實習護士最希望做到的項目
2.3實習末期不安定的心理
調查顯示,實習護士在即將實習結束時,基本會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打算,許多實習護士希望能留在本單位繼續工作(權重0.233),但又覺得醫院工作環境不適合自己發展(權重0.200),心理起伏較大,繼而希望繼續深造(權重0.133),而有些實習護士則想要轉行(權重0.133),從事其他工作。具體見表3。面對這一時期實習護士的不安定心理,我們要在工作中嚴格要求,以防差錯事故及實習護士不良情緒的產生。
3.1實習初期的心理引導
針對初入醫院實習護士緊張的心理狀態,如何正確引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認為,應加強宣教,啟發實習護士,做到干一行愛一行[2]。帶教教師應在每次工作過程中指導實習護士現場操作,一方面可以熟悉病房環境,另一方面做到對護理工作的深入了解,同時舉既往差錯事故的實例及其危害性和預防方法,培養實習護士,使其具有符合患者需要的優良素質。另外,鼓勵實習護士多與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溝通,加強相互了解,消除實習護士的緊張和膽怯心理[3]。
3.2實習中期的心理引導
此階段,實習護士對醫院的環境和護理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對技術操作還不太熟練。當看到帶教教師的熟練操作和嫻熟的技術時,內心非常羨慕,并產生一種迫切想要掌握護理技術的心理。此時,實習護士表現為對技術操作積極主動、熱情較高,希望能立即學會一切,以獨立完成一切工作。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她們畢竟缺少臨床工作經驗,急于求成是行不通的。而且這個階段最易出現差錯事故,有個別實習護士接到醫囑后不請示帶教教師,而是自己處理,這很危險。在實際工作中,實習護士必須有一個認真學習的過程,千萬不能操之過急。而對一些基本護理操作,如晨晚間護理,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實習護士可以獨立進行,而配制液體、配血、動靜脈穿刺等操作,實習護士必須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積累臨床經驗。
3.3實習末期的心理引導
實習末期,面臨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許多實習護士會出現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的現象,可能會導致其主觀觀察和處理問題能力的下降。這一時期要加強對實習護士的思想教育,教導其無論到哪里工作,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是自己終生的財富,對自己與家人都有益處。另外,要嚴格要求實習護士,抓好臨床帶教工作,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對實習護士的各項操作放手不放眼,經常提醒、經常引導,使實習護士在畢業前集中精力,圓滿完成實習任務,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綜上所述,加強實習護士的心理素質教育,使其不但能在實習期間學到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能,同時也能提高其心理素質,從而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

表3 實習末期的急診科實習護士對自己未來的計劃
[1]王中鳴.心理學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
[2]顧仿婭,馮運華.護理學繼續教育的實施與管理[J].護理學雜志,2001(1):49.
[3]于瑞花,張雅麗.現代護生的心理特征與引導[J].黑龍江護理雜志,2001(6):40.
(*通訊作者:劉秀花)
R195
B
1671-1246(2017)06-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