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爽
(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事業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河南新鄉 453007)
書評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圖書館史研究”專欄述評
——基于中國近代以來圖書館史研究的考察
鄭 爽
(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事業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河南新鄉 453007)
圖書館史研究不僅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組成,也為圖書館的自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與智慧啟迪。《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圖書館史研究”專欄從圖書館事業的宏觀考察與微觀梳理、圖書館史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歷史貢獻、圖書館行業協會及其會刊建設、圖書館學教育史、圖書館史研究的自我反思、國外圖書館史的引介與比較研究等方面對中國近代以來的圖書館史進行全面回顧與省思。專欄以繁榮學術為宗旨,積極倡導研究視野的開放性與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發展形成館內、省內、國內三級作者群,為研究近代以來圖書館史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
圖書館史研究 專欄建設 研究視野 學術貢獻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自有文字記錄以來,中國的藏書傳統一直賡續未斷,構成了自先秦以來三千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藏書文化長卷。可以說,一部中國圖書館史就是一部中華文明史的縮影。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始于近代,誕生于風云激蕩的社會環境與中西渾融的文化背景。就外史研究視域而言,近代以來的圖書館事業是社會歷史大視野中的一顆明亮的星宿,與經濟、科技、政治、教育等文化要素相互影響、興衰更替、適應調整,共同形成中國文化變遷的歷史軌跡。深入認識和理解近代以來圖書館事業與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環境諸要素之間的因果聯系,不僅能夠準確把握圖書館作為一個開放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交換信息、共享資源、競合發展的規律,更能為現在及未來的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借鑒。
中國圖書館事業固然受到政權更迭、社會文化發展的深刻影響,然而“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的客觀規律,卻依舊能夠在其自身組成要素的回顧與特征考察中獲得總結,逐漸形成有別于社會歷史分期的具有自身規律可循的專門史分期。近代以來的圖書館事業是一段最為跌宕起伏卻又精彩紛呈的歷史。綿長的古代藏書史醞釀著近代圖書館的誕生,直至清末西學東漸引入日本與歐美圖書館理念,并與傳統的藏書思想碰撞融合,形成本土化的圖書館建設理念與活動實踐。近代圖書館“公共”“公開”“共享”的開放性與古代藏書樓“私有”“封閉”“專用”的保守性相距甚遠,卻在藏與用的本質屬性上一脈相承。近代圖書館對古代藏書樓的取代,正是在基本職能暗合的基礎上,社會職能順應時代要求的一種必然。此間,不僅誕生了公共圖書館運動與新圖書館運動,迎來了20世紀圖書館事業的一次高潮:民眾圖書館、通俗圖書館、流通圖書館等大批公共圖書館相繼產生,中華圖書館協會、各級地方圖書館協會陸續成立;也遭遇了八國聯軍、日本侵華帶來的書籍劫掠與劫毀之厄。不僅培養了兩代圖書館學人:以沈祖榮、杜定友、袁同禮、劉國鈞等為代表的“留美”的一代,與以裘開明、桂質柏、査修、嚴文郁為代表的“文華”的一代;同時也奠定了中國圖書館學教育的堅實基石。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圖書館事業,同樣百折不撓、發展迅速,歷經兩次高潮,一次政治浩劫,培養了兩代學人,完成了一場學術輪回,最終迎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春天。在此期間,不僅完成了對舊有圖書館的接管與改造,實現了圖書館建設數量的飛躍;也更新了知識傳播的載體,迎來了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熱潮。學術發展歷經蘇聯圖書館學的流入、歐美圖書館學的傳播、圖書館學中國化的探索,鑄就了以孫云疇、陳譽為代表的“留蘇”的一代,與以吳建中、柯平、范并思、徐雁、王余光等為代表的“開放”的一代。歷史榮光的背后,亦不能掩飾文革“破四舊”對書籍的焚毀、階級斗爭導致的“書荒”。回顧我國近代以來圖書館事業曲折坎坷、錯綜復雜、悠久綿長、堅韌執著的成長歷程,每一代圖書館人都將追問,如此小心翼翼保護歷史典籍的圖書館,又怎能忽視對圖書館自身歷史軌跡的梳理與總結?
太行南麓、衛水之濱,牧野古城書香馥郁。近年來,坐落城北的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逐漸在我國圖書館事業的歷史回顧中尋找到圖書館人的精神歸宿、圖書館管理的智慧啟迪;并試圖在面向數字化建設的時代大潮前,撐槁扁舟一葉,為技術領航的圖書館事業尋找人文根基,使科技攻堅飽含文化意蘊。圖書館史研究雖迎面秋風,卻賦含深蘊。史學出身的蘇全有館長,是河南師大圖書館教授治館的典范,也是我館圖書館史研究的領軍人。任職以來,他以敏銳的史學眼光在圖書館管理的躬行踐履中尋找到圖書館學研究的路徑,帶領本館學人潛心學問、沙里淘金,提出“研究型圖書館”的角色定位,帶領出一支兼具較強科研實力與專業服務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河南師大圖書館事業的進步。自2010年始,蘇全有館長主編的《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史稿》《河南省師范院校圖書館志略》《河南圖書館百年史稿》《建國以來的圖書館史研究述評》相繼問世。2013年,河南師范大學特色與應用研究培育基地“圖書館事業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在我館掛牌成立,并于2016年通過學校驗收、邁入正軌。圖書館史研究正是中心致力發展的重點。2014年伊始,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攜手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編輯部,共同創辦“圖書館史研究”專欄,由中心熱衷館史研究的學人主持運作,廣納學界俊杰與后起之秀的真知灼見,為“圖書館史”的探究與交流提供一片自由爭鳴的廣闊空間。專欄單月出版,每年6期,至今已走過近四個春秋,在國內學界引起良好反響。其創設不僅符合《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特而優”的辦刊宗旨[1];也成為研究中心的特色服務,藉此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出版功能,旨在繁榮學術,促進館內外學人的交流合作、爭鳴省思,可謂一件圖林幸事。思想的會晤最終迎來友誼的締結。2014年12月27日至29日,由河南省高校圖工委主辦、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事業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圖書館事業的歷史與未來”學術研討會在河南新鄉成功召開[2],應邀而來的圖林學人、活躍在專欄上的投稿作者歡聚一堂,共敘史話,會議文集《圖書館史沉思錄》應時出版,極大激發了圖書館史學者們的研究熱情。2016年10月26日至27日,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在安徽銅陵隆重召開,“數字人文:圖書館的歷史傳統與時代使命”分會場舉辦新一屆圖書館史研究專業委員會聘任儀式,作為專欄責任編輯的蘇全有館長應邀出席并受聘委員[3],可視為對其開展的圖書館史研究工作的認可與支持,也激勵著專欄工作者向專業、精進、創新的征程邁進。
對歷史的追問,始終伴隨著對現實的關照,伴隨著對一段歷史當代價值與現實意義的尋找。行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有對輝煌文明的興嘆、亦有對歷史創傷的惋惜,盛衰興替的考究,旨在提供現實鏡鑒與精神眷注。近代以來的圖書館事業雖至今不過百余年,卻是一段尤為重要的歷史。它經歷過社會結構的動蕩與變革,交織著中外圖書館學術的碰撞與融合,歷經興衰、別有一番綿延迤邐的風光。專欄自2014年第1期創辦始,至2017年第5期止,共刊載文章100篇,放眼近代以來圖書館事業的多達70余篇,內容涉及圖書館事業史述評、圖書館歷史人物、圖書館行業協會發展、圖書館學教育、圖書館史研究的自我反思、國外圖書館史的引介等。盡管專欄所述,與百余年燦爛的中國圖書館文明相比不過滄海一栗,卻也突顯了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可以略見一斑。
圖書館史研究中,選題最為廣泛的,是針對特定時段、特定區域、特定類型圖書館群體發展史的宏觀考察與共性總結。這對完善圖書館史研究體系、發現歷史發展規律、總結發展特點大有裨益。專欄不僅出現了對文革后70年代初我國圖書館事業的梳理,也對河南省圖書館事業的百年歷程進行了回顧,并且對民國歷史上出現的特種圖書館進行了梳理總結。此外,利用地域與史料優勢挖掘歷史上存在的個體圖書館的發展歷程,亦是將圖書館史研究引向豐富與細化的路徑。如專欄對貴州私立貴山民眾圖書館、河南省立中山圖書館、金陵女子大學圖書館、東南大學孟芳圖書館、上海理工大學圖書館等圖書館的歷史回顧與經驗總結。尤為重要的是,特定社會環境中圖書館具體工作的演進發展構成了圖書館事業整體闊步前行的基石,這就引發了當代學者對歷史上圖書館所開展的具體工作與所身處的特定環境的關注。專欄則研究過圖書館事業史上的館舍、服務、經費、館員等問題,以及圖書館宣傳推廣、講演教育、危機應對、體系建設、政策環境,與文獻資源捐贈、保護、整理、編目等工作。不僅對我國近代圖書館創建之初的館舍來源進行考察,也對上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經濟體制轉型對圖書館服務帶來的變革進行總結;不僅對抗戰初期,國立北平圖書館面臨的經費危機進行回顧,也對民國民眾圖書館館員的地位、素養、來源、聘任、待遇等問題進行梳理;不僅對民國時期圖書館采用的宣傳推廣方法進行考察借鑒,也對抗戰時期江陰巷實驗民眾圖書館的危機應對與愛國舉措進行了回憶緬懷;不僅對我國近代公共圖書館事業起步之初的30年間體系建設與職能分工進行了探討,也對改革開放初期粵港澳交流合作背景下廣東圖書館事業發展以及建國初期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進行考察。民國時期廣州中山圖書館以社會捐贈為特色的館藏建設、抗戰時期貴州立圖書館對文瀾閣《四庫全書》的保護、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整理與編目工作發展歷程等均構成對我國近代以來圖書館事業史的微觀梳理。
不管歷史本身有多少內涵、解說或定義,歷史人物應該是歷史最重要的因素與范疇之一。如果這些原初歷史事件缺少了人的實踐參與和理性之光的燭照,歷史的本真也將永遠難以現實的歷史狀態呈現出來并發揮其潛在的意義。正因如此,在圖書館史研究方面,我們可以說“全部圖書館的歷史實質上是圖書館人本身的歷史”[4]。因此,我們必須要對圖書館史中的人物及其研究加以回顧、審視與梳理。圖書館歷史人物按照參與圖書館事業的方式與影響,可將其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創建了或持久地管理了某一個或者數個圖書館,并且他們的主要功績和影響,也僅局限在這一個或與他們直接相關的圖書館上,并沒有對其他圖書館造成更久遠或更大范圍的影響。第二類是一些和圖書館歷史發生了某些短暫或偶然聯系的非圖書館領域人物。如曾開展藏書實踐活動的現當代著名史學家陳垣與近現代史學家鄧之誠,捐建算學圖書室的現代數學家周美權,在兒童讀物編纂思想方面貢獻頗豐的民國兒童教育家胡叔異,開展藏書捐贈活動的民初愛國教育家王植善等。第三類是創建了或持久管理了某一或數個圖書館,但他們的影響在其他圖書館中造成了廣泛或者深遠的影響,也就是說,他們的圖書館具有開創性和范式意義。如創建大公圖書館的民國榮氏家族、國家圖書館首任館長繆荃孫、河南中州大學圖書館主任李燕亭、先后任職于國立北平圖書館與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向達等。第四類是創建了某種對圖書館歷史有重要影響的圖書館學人。如我國圖書館學的奠基者劉國鈞、著名圖書館學家洪有豐、撰寫中華民國圖書館建設綱領《全國圖書館計劃書》的李小緣、近代兒童圖書館學的引領者杜定友、抗戰期間鉆研學術不辱使命的國圖學人袁同禮、對民眾圖書館建設探討至深的徐旭、我國第二次圖書館學高潮的代表人物金天游、開展圖書館學翻譯實踐并在北高師圖書館學講習會布道講學的楊昭悊、提出“創造世界共通的國際的圖書館學”理論構想的馬宗榮、致力于兒童圖書館學術思想研究的王柏年、開展兒童圖書館思想研究的代表人物錢亞新等。
對于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來說,行業協會的出現無疑是其發展成熟的一個標志。歷史上的中華圖書館協會以及各地方圖書館協會,均是以制定行業規劃與法規標準、躬行政策游說、提供信息服務、協調溝通業內事務為己任的民間教育學術團體。對于協助政府管理、擴大業界影響、擴展圖書館服務、促進專業教育發展不無裨益。此外,中央及地方各級圖書館協會除協調統籌圖書館事業發展外,研究圖書館學術亦是其宗旨之一,很多圖書館協會在運行期間,也編輯出版圖書館相關刊物,對圖書館協會會刊的研究也是了解各地區圖書館事業及學術發展動態的重要途徑,會刊已成為開展圖書館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來源。專欄不僅考述了中華圖書館協會第三次年會的沿革與特點、民國地方圖書館協會的成立,也對《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的刊文重心及特色進行了論述總結。
圖書館學教育是圖書館專業人員的養成教育,目的在于培養能勝任圖書館各項工作,以及能為不同讀者提供服務的人員。圖書館學教育與圖書館事業密切相關,中國圖書館學教育始于民國時期,這是一個吐舊納新、思想激蕩的時期。為了培養符合中國圖書館現實需要的人才、建設中國圖書館學,圖書館學教育本土化成為重要理念并為時人所倡導。這種本土化的教育理念成為當時圖書館界的普遍共識,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層次辦學模式、圖書館學課程設置、教學與教材內容編排,貫穿于圖書館學教育的全過程,為新時期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吳稌年先生借專欄描摹了我國近代圖書館學教育之初的景象,認為近代圖書館人借鑒國外圖書館學教育的經驗,在實踐中建設完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教育體系,較大程度滿足了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快速發展的需求[5]。此外專欄也關注了近代教育刊物《中華教育界》的創辦對近代中國兒童圖書館學的貢獻。
圖書館史的自我反思性研究包括對史料搜集整理的意義探討與方法研究,對圖書館史研究中的歷史觀與方法論的反思,以及圖書館史研究綜述與書評等。在史料搜集整理方面:專欄曾別開新意,援引《申報》史料,展開對民國時期圖書館學教育與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圖書館的考察梳理,這不僅給圖書館史研究的史料搜集注入了新鮮血液,也是史料方面的有力補充。在歷史觀與方法論方面:不僅理清了從“藏書樓”到“圖書館”的術語演變過程,也對當代私家藏書的功能定位與歸宿保藏進行了理論探討;不僅關注了圖書館學史對圖書館學科發展的邊際效用規律,也對近代圖書館引入與運用的調查統計方法進行了總結;不僅解答了“我國圖書館史應該研究什么”這個宏觀命題,也對建國后圖書館史研究中的歷史觀進行考述。對高校圖書館的圖書館史編修熱象與現當代圖書館學人的類型研究也做了專門論述。在研究綜述與書評方面:不僅對1980-2014年間我國圖書館史研究進行了文獻計量分析,也對臺灣圖書館史研究與北京大學圖書館學術研究的百年歷程進行了梳理總結。《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史稿》《芷蘭齋書跋》《湖南文獻匯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李燕亭圖書館學著譯整理與研究》以及《美國公共圖書館思想研究》《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的創建與發展》等著作的書評,完成了對圖書館史研究與史料搜集整理方面優秀新作的推介,實現了圖書館學人在研究方法與學術價值上的隔空對話。
對國外圖書館辦館經驗與辦館理念的介紹與對比研究是加強國內外圖書館學術交流,拓寬圖書館學研究的國際視野,為我國圖書館建設提供幫助與啟示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圖書館建設西學東漸傳統經驗的延續。專欄作者亦有不少將目光投向國際圖書館的發展。如對當代國外圖書館法案動向與國際圖聯立場進行介紹,能夠明晰世界圖書館立法史及法權理念;對美國國會圖書館與斯洛文尼亞圖書的發展史進行梳理,則有助于借鑒圖書館的管理方法、探求圖書館的歷史淵源;而對晚清美國圖書館譯介史的考述,能夠幫助我們全面了解美國圖書館早期在華接受史。
專欄之專,在于精心主持好一個問題的研究。在圖情學刊林立、優秀刊物輩出的當下環境,借助一個專欄躋身圖林,吸引諸多學人眼球實屬不易。這不僅仰仗《河南科技學院學報》長期以來因敬業、嚴謹、創新贏得的良好口碑,也依靠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致力打造研究型圖書館取得的可喜成績。近年來,大批文史背景碩博人員的引進為館內開展圖書館史研究奠定了人才基礎。史學出身的蘇全有館長試以學術研究激發青年館員的工作熱情,幫助他們從館史研究中尋求圖書館人的價值認同,培養館員愛崗、敬業的情操,也藉此拓寬青年館員的知識視野與發展平臺。在這一指導思想的引領下,館內逐漸形成以“一支研究隊伍、一個科研平臺、兩個專欄、一個出版分社”為基礎的科研機制。“圖書館史研究”專欄不僅是館員們耕耘之余遙望歷史的隧道,也是推開校門放眼世界的窗口。借助這個平臺,活躍在權威書刊上的名字逐漸與我們拉近距離,成為良師益友,激發帶動館員的科研熱情。而圖書館史作為圖書館人文精神的靈魂,無論圖書館未來何去何從、變幻成何等模樣,都將以原初的追問與時間的經驗詮釋、庇護著圖書館的演變發展。在數字化引領下疾馳前行的當代圖書館事業中,我們慶幸能擁“圖書館史”這方沃土,成為圖書館建設的守魂人。當國內越來越多的圖書館人將歷史的燭照與前行的慎思播撒、匯聚在這里時,專欄是否也是當前圖書館事業的一種慶幸?這正是專欄工作人員辛勤耕耘、致力實現的目標。
專欄開辦以來,伴隨河南師大圖書館學術交流的增多與學界同仁的支持推廣,逐漸匯成龐大的作者群體,影響范圍亦不斷擴大,從館內拓展到省內、再向全國范圍延伸,發展形成館內、省內、國內三級作者群體。河南師大圖書館主要以蘇全有館長為代表,形成以王安功、賀科偉等青年館員為骨干,以若干國家與省廳級科研項目為支撐的作者群體。河南省圖書館界業已形成以鄭州大學圖書館、河南大學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為代表,諸多高校館與地市館為依托的作者群體。其中張懷濤、王國強、趙長海、秦珂、翟桂榮等學者在圖書館學領域取得豐碩的成績,他們一如既往地投稿支持,為稿件質量的提升作出貢獻。伴隨專欄的發展,不少省外專家學者紛紛加入,逐漸形成以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江南大學的圖情院系與圖書館為代表的作者群體,謝灼華、姚伯岳、吳稌年、徐雁、范凡、鄭永田、周余姣、顧燁青、彭敏惠等知名學者的加入,不僅給專欄建設帶來極大鼓舞,也提高了專欄的學術層次,增加了專欄的影響力。圖書館史研究再次以專欄的堅持獲得學者們的諸多關注與喜愛。
專欄在與諸多資深學者與專刊編輯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收獲了不少建設性意見。這使專欄在錄用稿件時,形成緊扣主題、兼容并包的選稿風格,使專欄論史秉持視野的開放性與方法的多元化原則。建欄以來,近代以來的圖書館史研究成為投稿主體,錄用稿件內容不僅囊及國內外圖書館史研究的現狀、意義與反思,也關注基礎理論與基本問題的研究;不僅涉足近代以來圖書館史中重要人物與事件的專題研究,也放眼外國圖書館史研究與中外圖書館史比較研究。文革后我國圖書館事業的恢復與緩慢發展,港澳臺地區的圖書館事業與學術研究進展狀況等選題均彌補了當下圖書館史研究的不足。專欄反映圖書館歷史現象事無巨細、橫跨百年,藉此激發群智、集思廣益,為圖書館史理論框架的建構與研究范圍的拓展提供幫助。研究方法方面既重視新史料的挖掘與整理,又善用中外古今做對比,數據調查統計、文獻計量分析、歷史圖片與口述資料的引證等,使圖書館史研究路徑更多元、更新穎、更使人信服。專欄在組稿方面,堅持每期稿源省外與省內結合、古代與近現代搭配、理論探討與史實描述共存,從而保證每一期專欄選文的豐富性與可讀性。伴隨專欄在圖書館界知名度的提升,選定主題開展專題研究將成為專欄未來的努力方向。
歷史與現實,是一種溫情脈脈的時間遙望,每一次叩問,終會收獲答案與啟迪、凝聚精神與情操,這就是《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圖書館史研究”專欄的創辦初衷。她堅守的,不僅只是圖書館人與歷史的隔岸對話,也是當代圖書館人之間的秉燭交談,衷心期待歷史賦予每一位圖林學者的妙悟盈思都能匯聚在此,給圖書館發展帶來思想的啟迪、精神的眷注,帶來當前的思考與未來的展望。
〔1〕 圖書館史研究 編者按[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10
〔2〕 鄭爽.“圖書館事業的歷史與未來”學術研討會綜述[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78-82
〔3〕 中國圖書館學會.2016年中國圖書館年會第19分會場:數字人文——圖書館的歷史傳統與時代使命[EB/OL].[2016-11-08].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410142
〔4〕 程煥文.圖書館人與圖書館精神[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2(2):35
〔5〕 吳稌年.近代圖書館學教育之初[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69-73
ReviewoftheSpecialColumnof“ResearchonLibraryHistory”in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InvestigationofLibraryHistoryResearchinModernChina
ZhengShuang
Library history research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history research, but also provides intellectual impetus and enlightenment of wisdom for the library development. The special column of “Research on Library History” in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comprehensively reviews and introspects on librarianship since modern times from the macroscopic investigation and microscopic arrangement of library cause, important figures in the library history and their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journal, history of 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 self-reflection of library history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library history in foreign countries. For the purpose of academic prosperity, this column actively advocates the openness of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so as to develop three-tier author groups in the library,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level so as to create a good platform for library history research in modern China.
Library history research; Special column construction; Research perspective; Academic contribution
G250.9
A
鄭爽(1982-),女,碩士,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閱讀史與圖書館史,發表論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