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古代紙質文獻防霉措施研究

2017-04-12 07:56:29霍艷芳何思源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7年6期

霍艷芳 何思源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冊府說苑

古代紙質文獻防霉措施研究

霍艷芳 何思源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自從紙張和印刷術普及以來,紙質文獻成為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載體,然而在影響其耐久性的眾多因素中,霉變一直是不容忽視的。古人為了使紙質文獻得以長久保存和利用,有意或無意地在防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對之進行研究,可以消除今人關于古人只防蠹不防霉的誤解,可以更清楚地認識防蠹和防霉的關系,而且其中有些仍然值得今天的紙質文獻保護工作借鑒。

紙質文獻 文獻保護 防霉措施 古代

在紙張發明以前,中國古代文獻的載體材料先后有甲骨、金石、竹木、縑帛等,甲骨、金石、竹木比較笨重,縑帛非常昂貴,都不便于推廣使用。紙張以其輕便、價廉、取材廣等優點,發明之后漸漸被人們廣泛接受。印刷術的發明,使得文獻能夠化身千百,社會上紙質文獻的數量大大增多,漸漸居于主導地位。然而與其他載體材料的文獻相比,紙質文獻的耐久性面臨著更多因素的威脅,霉菌腐蝕即是其中一個方面。霉菌對紙質文獻的破壞作用潛移默化,使它逐漸地受到損壞,然而時間久了,霉爛程度也是非常嚴重的。古代收藏家意識到這點,在防霉方面慢慢摸索一些保護方法,采取了一定的防霉措施。不過由于時代因素,他們對有害微生物的認識有限,這制約著他們在防治技術方面的繼續深入。古代關于紙質文獻防霉措施值得今天的研究者注意,進而消除今人關于古人只防蠹不防霉的誤解,更清楚地認識防蠹和防霉的關系,其中有些措施還值得今天的紙質文獻保護工作借鑒。

1 載體材料本身的防霉措施

文獻的耐久性首先取決于制成材料本身,對于紙質文獻而講,制成材料包括載體材料紙張和字跡材料墨、印泥兩個方面。在長期的實踐中,古人對紙張、墨和印泥積累了一定的防霉經驗。

1.1 對紙張進行藥物處理

古人為了防蠹和改善紙張性能,對用于書寫、印刷的紙張進行藥物處理。同時,這些物質會起到一定的防霉作用。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就將紙張浸漬在黃色的黃蘗溶液中,晾干后再用于書寫,故書卷又有“黃卷”之稱。唐宋時期,黃紙更為流行,官方文獻多以此為載體。染紙原料黃蘗是一種開黃綠色小花的蕓香科落葉喬木,皮和根中含有小檗堿、棕櫚堿和黃柏堿等多種生物堿,其中小檗堿是主要有效成分,它不僅對蠹蟲具有趨避和殺滅作用,對細菌、真菌、病毒、病原體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1]。如此,黃蘗不僅具有防蟲殺蟲功能,對紙質文獻的防霉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黃紙盛行之時,古人發現可以用雌黃滅誤,這是因為雌黃呈檸檬黃色,可以覆蓋掉原來的字跡,使被改處與原紙同色。沈括《夢溪筆談·故事》記載雌黃滅誤法跟刮洗、紙貼和粉涂的改錯法相比,顯示極大的優越性:“館閣新書凈本有誤書處,以雌黃涂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涂則字不沒,涂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有素矣。”[2]雌黃的化學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是一種有毒物質,用之涂紙可以起到殺蟲滅菌的作用。

據潘吉星《中國的造紙術》載,古人為了改善紙張的性能,發明了涂布技術。涂布技術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將白色礦物細粉用膠黏劑均勻涂刷在紙面,既能增加紙表的白度、平滑度,又可減少透光度,使紙表緊密,吸墨性好。20世紀初奧地利科學家威斯納化驗的新疆出土南北朝紙張,1973年潘吉星檢驗新疆出土的前涼建興三十六年(348年)文書紙和東晉寫本《三國志·孫權傳》的用紙,都是表面涂布紙。涂布常用的白色礦物粉有白堊土、石膏、滑石粉、石灰,后來又用瓷土或高嶺土等[3]。古人在紙張表面涂礦物質白粉,是為了增加紙張的平整光滑性,但某些礦物質白粉具有殺菌消毒性能,如石灰,從而使紙張具有抗霉性[4]。

1.2 制墨過程中的防霉措施

墨是我國傳統的書寫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煙料、動物膠和一些特殊輔料:煙料有松煙、油煙等,炭黑是其化學成分,其理化性質穩定,耐久性好;動物膠有鹿角膠、豬皮膠等,用來調和及固定炭黑顆粒,在紙張表面結膜,使字跡牢固耐久;加入的各種輔料是為了防腐、改善黏度、硬度、色澤及氣味。

中國古代制墨工藝之精湛,堪稱一絕。不同時代墨的制作方法有所差別,添加的輔料也有所不同。據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載:東漢末年著名書法家韋誕造墨時“煙一斤已上,好膠五兩,浸梣皮汁中……可下去黃雞子白五枚,亦以真珠一兩、麝香一兩,皆別治細簁”,加入的配料是秦皮、蛋白、珍珠和麝香;南朝冀公的制墨配方是“松煙二兩,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許,以膠水溲作挺,火煙上薰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其色俱可愛。”[5]加入的輔料是丁香、麝香、干漆、紫草末或秦皮末。南唐制墨名家李廷珪的配方是“每松煙一斤、真珠三兩、玉屑一兩、龍腦一兩,和以生漆,搗十萬杵”[6],加入的配料是珍珠、玉屑和龍腦。宋代《墨譜法式》記載多個油煙墨法配方,其中用桐油制墨頗具代表性:“桐油二十斤……此二十斤可出煤一斤。秦皮二兩,巴豆、黃蘗各一兩,梔子仁、甘松香、陵零香各半兩,皂角五梃,細槌碎,以水五升浸一宿”[7],加入的配料有秦皮、巴豆、黃蘗、梔子仁、甘松香、零陵香和皂角。明代沈繼孫《墨法集要·浸油》記載:“每桐油十五斤,芝麻油五斤。先將蘇木二兩,黃連一兩半,海桐皮、香仁、紫草、檀香各一兩,梔子、白芷各半兩,木鱉子仁六枚,右剉碎,入麻油內浸半月余。”[8]可見,其配料更多,有蘇木、黃連、海桐皮、香仁、紫草、檀香、梔子、白芷和木鱉子仁。清代內務府墨作造墨供給皇室使用,不同墨種添加的輔料也不同:制作朱砂墨,“用朱砂一觔,廣膠六兩,冰片三錢……”;制作獨草墨過程中,“燉膠用白檀香十二兩、排草八兩、零陵香八兩”,“合墨用飛金六百張,熊膽四兩,冰片十兩,麝香五兩”;制作三草墨過程中,“熬水用白檀香十二兩,排草四兩,零陵香四兩”,“合墨用豬膽八十個,冰片六兩,麝香三兩”;制作搨墨是在三草墨的基礎上加工,“熬水用白檀香十二兩,合墨用豬膽五十個,冰片三兩二錢,麝香一兩六錢”[9]。

墨中由于動物膠、膽的存在,最易生霉,而以上添加的輔料雖多,真正起到防霉作用的是麝香、黃蘗、朱砂、檀香等。麝香是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其有效成分是巨環麝香酮,具有殺菌防腐和除臭增香的功能。黃蘗即黃檗,前已敘述,它具有殺菌防腐和驅蟲防蠹的作用。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它具有防霉抗蠹的作用。檀香,又名白檀香、真檀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香氣,但也具有抗菌的作用。許多古代紙質文獻墨跡依然如故,不霉不腐,既與其色素成分穩定有關,又與其中含有防腐劑密不可分。

1.3 制作印泥過程中的防霉措施

古人重視蓋印為憑證,印跡是古代文獻中一種常見的字跡。隨著紙張的普及,紙上用印取代了以往的泥封。印泥最早是用水調和朱砂而成,但時間一久,朱砂易從紙上脫落。南宋時用蜜調朱砂,雖比水調的耐久,仍會脫落。元代開始用油調朱砂,效果要好很多。

清朝康熙年間,開始用朱砂、艾絨和蓖麻油制作印泥,漳州府“麗華齋”業主魏長安精選麝香、珍珠、猴棗、瑪瑙、珊瑚、金箔、梅片、琥珀等八種名貴原料研磨成粉,再加入陳油、洋紅和艾絨,精心加工成“八寶印泥”。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和改良,以其夏不吐油、冬不凝凍、色澤鮮紅、芳香撲鼻等優點而享譽中外。乾隆帝也曾創制“八寶印泥”,不過“所謂八寶者,一珠粉,二辰州朱砂,三真臘紅寶石,四赤金粉,五石鐘乳,六珊瑚屑,七車渠粉,八水晶粉”,均為不易得到之物,而且“珠粉、珊瑚、車渠磨細后皆無色”,“珊瑚更易起霉”,“寶石堅度僅次金剛石一等”難以磨粉,這種八寶印泥是否存在尚有疑問[10]。印泥中色素成分朱砂本身即具有一定的防霉作用,漳州八寶印泥的原料中,珍珠、瑪瑙、琥珀等不會生霉,珊瑚雖易起霉,而麝香具有防霉作用。

2 裝潢、修裱過程中的防霉措施

經卷、字畫、書籍、檔冊等是在書寫、繪制、印刷之后,經過裝潢工藝才告完成。而且,這些文獻破損之后,為了長久保存和恢復原貌,又需要對之修裱。裝潢時如書匣、函套、包角、夾板等保護外殼的制作及裝潢和修裱時漿糊的使用,這些環節恰當與否都會影響到防霉效果的好壞。

2.1 保護外殼的制作

古人為了追求精美、厚重及更好地保護藏品,會給書籍和檔冊裝上外殼。不過,古人認識到在追求美觀和大氣的同時,也要注意防霉,明代周嘉胄用切身實踐指出他收藏的“碑帖冊頁之偉觀而能歷久無患者”,功勞全在其親手制作的硬殼,制法是:“糊用白芨、明礬,少加乳香、黃蠟,又用花椒、百部煎水投之,紙用秋闈敗卷,純是棉料,價等劣紙,以之充用,可謂絕勝。間用金膏紙,擇風燥之候,用厚糊刷紙三層,以石砑之,疊疊如是,曝之烈日干。以大石壓之聽用,其堅如木,但裝者艱裁,而可永無蠹蝕脫落等患。”[11]8同時期的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指出:“藏畫以杉、桫木為匣,匣內切勿油漆、糊紙,恐惹霉濕。四、五月,先將畫幅幅展看,微見日色,收起入匣,去地丈余,庶免霉白。”[12]193他認為收藏書畫的匣內不能涂油漆,不能糊紙,以防發霉潮濕,四五月間將書畫略微晾曬后,收起放入匣內,擱置在距離地面丈余的高處,以免生霉。

其實,將紙質文獻裝入殼內可以隔絕空氣中的水分,避免其泛潮起霉。此外,還能避免它與灰塵直接接觸,而霉菌孢子常常附著在灰塵中到處傳播,落在書頁上,如遇溫濕度適宜,就會生長發育,將它放在匣或套內就降低了感染霉菌的幾率。

2.2 藥物漿糊的使用

漿糊是裝潢和修裱過程必需的粘接劑,其質量的好壞同樣會關系到紙質文獻壽命的長短。古人發現使用普通的漿糊容易使文獻遭受損害,因為其中的淀粉及少量的蛋白質、無機鹽等是蠹蟲和霉菌的營養物,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很容易生蟲長霉,于是經過慢慢地探索,發明了藥物漿糊。

最早創制藥物漿糊的是唐代張彥遠,他在《歷代名畫記·論裝背裱軸》指出:“凡煮糊,必去筋。稀緩得所,攪之不停,自然調熟。余往往入少細研薰陸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蠹而牢固,古人未之思也。”[13]30他注意到為了防蠹要去除面粉中的面筋且加入少量薰陸香。明末清初周嘉胄《裝潢志·治糊》論及藥糊的制作:“先以花椒熬湯,濾去椒,盛凈瓦盆內放冷,將白面逐旋輕輕糝上,令其慢沈,不可攪動,過一夜,明早攪勻。如浸數日,每早必攪一次,俟令過性,淋去原浸椒湯,另放一處,卻入白礬末、乳香少許,用新水調和,稀稠得中,入冷鍋內,用長大擂槌不住手擂轉,不令結成塊子。方用慢火燒候熟,就鍋切作塊子,用元浸椒湯煮之,攪勻再煮,攪不停手,多攪則糊性有力。候熟取起,面上用冷水浸之,常換水,可留數月,用之平貼不瓦。”[11]8-9周嘉胄所說制藥糊的步驟是,先將白面浸泡在用花椒熬成、放冷的水里,幾天之后撇去花椒水,在里面配入白礬末、乳香加水攪拌,快熟時,再加入被撇去的花椒水不斷攪拌,直到煮熟即可。清代周二學《賞延素心錄·糊法》載:“用陳天水一缸,以潔白飛面入水,水氣作酸,再易前水,酸盡為度。既曝干,入白礬少許,和秋下陳天水,打成團,入鍋煮熟。傾置一缸,候冷,浸以前水,日須一易。臨用入磁瓿,千杵爛熟,以前水勻薄,大忌濃厚。”[14]3周二學所述有點偏方秘笈的意味,制糊時要用存下來的雨水浸泡面粉,放至變酸,然后不停換水直到將酸味去掉,曬干之后加入白礬,再加入秋天存下的雨水打成團,在鍋中煮熟。等冷之后,加入之前浸泡面粉的水,每天一換,等用時在瓿里搗爛,加適量的水稀釋煮熟。

雖然每個時代有不同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項,但細究之,其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去除面粉中的面筋,如張彥遠所說的“凡煮糊,必去筋”和周嘉胄、周二學所說的換水浸泡;二是添加防蟲防霉的藥物,如張彥遠提到的薰陸香,周嘉胄所說的花椒水、白礬、乳香,周二學所述的白礬。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這兩個目的都是有科學依據的。面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將之去掉能夠增加漿糊的保存時間,減少使用后文獻滋生蟲害和霉菌的可能性。添加的那些藥物中,薰陸香(即乳香)和花椒具有防蠹作用,白礬能夠防霉。白礬即明礬,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硫酸鋁,能夠使霉菌脫水死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的白礬劑量不能太多,這是因為白礬容易水解產生硫酸,對紙張耐久性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2.3 裝裱季節的選擇

季節的交替和天氣的變化,影響著紙質文獻裝裱的效果。古人關于裝裱的季節,總結了一些經驗。

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佳候》中指出:“已涼天氣未寒時,是最善候也。未霉之先,候亦佳。冬燥而夏溽,秋勝春、春勝冬夏。夏防霉、冬防凍。”[11]10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認為:“裝潢書畫,秋為上時,春為中時,夏為下時,暑濕及冱寒俱不可裝裱。”[12]182清代周二學在《賞延素心錄·裝潢》中也提到:“春和秋爽為佳候,忌黃梅積雨癡風嚴寒。”[14]3他們三個的觀點大致相同,都認為在一年四季中,秋天和春天不潮不燥是裝裱的好季節,而夏季比較濕熱容易生霉,冬季干冷會使漿糊結冰而失去粘合力。

3 收藏、利用過程中的防霉措施

在收藏、利用過程中古人認識到防潮就能防霉,這是因為水分是霉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對其繁殖和生長有極大的影響。除濕之外,古人還認識到翻動也能夠防霉,不過要避免手汗、頭汗等玷污紙質文獻。

3.1 裝具方面的防霉措施

古人認識到裝具對紙質文獻具有防霉作用,明清皇家檔案館——皇史宬用的是樟木柜,樟木可以防蟲蛀、防發霉,對檔冊、書籍等收藏品具有很好的保護功能。不過,紙質文獻在裝具內不能排列得太緊,相互之間要有間隙,即如孫從添所說“書要透風,則不蛀不霉”[15]12,這是因為空氣流動,霉菌孢子就不容易著生。不過,也不是說庫房內時刻要通風,通風的季節和時間長短需要根據氣候來安排。葉德輝《藏書十約·收藏》結合南方氣候的特點,指出收藏時的注意事項:“春夏之交,宜時時清理,以防潮濕。四五月黃霉,或四時久雨不晴,則宜封閉。六七月以后至冬盡春初,又宜敞開。”[16]311

古人還指出裝具底層不可放置紙質文獻,如書架“下格不可以置書,以近地卑濕故也”[12]238。而且還需要在裝具下面堆放一些吸潮劑,防止濕氣向裝具內侵襲。天一閣的書櫥下各置一塊英石,以便吸收潮氣。盡管英石具有吸潮的作用已被大家懷疑和否定[17],但它畢竟是范欽為保護藏品所做的一種嘗試和努力。光緒十四年(1888年),廣雅書院山長梁鼎芬作《豐湖書藏四約》,其三為藏書約,其中言及防潮的措施:“箱腳宜用瓦器盛之,中藏石灰,可辟濕,可去蟻。”[18]

3.2 避免手汗、頭汗等玷污文獻

在保管和使用過程中,不恰當地欣賞或觸摸都會使紙質文獻受損。早在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即指出:“非好事者,不可妄傳書畫;近火燭,不可觀書畫;向風日,正餐飲唾涕,不洗手,并不可觀書畫。”[13]23要求雖多,旨在對書畫進行長久保存,其中“正餐飲唾涕,不洗手”不可觀書畫,是為了避免書畫因沾上飯渣、唾液、手汗而受潮生霉。用手觸碰文獻,難免會使其沾上手汗,如果在夏季,頭汗也會滴至其上。古人認識到手汗和頭汗的危害,孫從添指出“摺訂宜春,若夏天摺訂,汗手并頭汗滴于書上,日后泛潮,必致霉爛生蟲,不可不防”,還強調經過晾曬后的書籍準備收入柜中之前“攤書板上須要早涼,恐汗手拏書,沾有痕跡”[15]9-13。可見,手汗和頭汗粘在文獻上,會使它泛潮,進而霉爛生蟲。

今天在取放、檢查或閱讀珍貴文獻時,要求工作人員戴上清潔的白色軟質手套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手上的檔案霉菌菌體和孢子多,而且手印上的汗液和脂肪也是檔案霉菌良好的營養物質,如果用手直接接觸檔案,就會給檔案造成污染。所以,為了更好地保護檔案,利用者在利用檔案時也應避免用手直接接觸檔案,有條件的檔案館、室可以利用復制件和縮微品等代替原件利用”[19]。

3.3 晾曬和翻動防霉

潮濕容易滋生蠹蟲和霉菌,使紙張機械強度降低。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說:“江淮已南,地氣卑濕,五月上旬連下旬尤甚。月令土潤溽暑,是五月中氣,過此節已后,皆須曝書。”[20]交代江淮以南是在夏至之后曝曬文獻。唐宋至明清,官方比較重視藉晾曬保護藏品,甚至當做一項文化活動來搞。晾曬不僅能夠去除蠹蟲和霉菌生長發育需要的水分,而且陽光的熱能可以破壞霉菌的細胞組織,如此霉菌的新陳代謝活動受阻,直接威脅著它的生存。此外,曝曬文獻就需要對之搬動、翻動、安放,雖然整個過程難免錯亂、牽扯和玷污,卻可以去掉部分灰塵和霉菌孢子,從而起到預防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古人認識到翻動紙質文獻能夠防霉,葉德輝在《藏書十約·校勘》中曾說“書不校勘,不如不讀”,還指出校勘的八大功用,其三是“日日翻檢,不生潮霉,蠹魚蛀蟲,應手拂去”[16]308。民國時期,成都嚴雁峰和嚴谷聲父子經營的賁園書庫是當時當地著名的藏書樓,“庫外有敞房三大間,屋中端坐七、八人用手不停的把書一頁一頁的翻動,側面書籍堆如小山,一年四季都是這個單純動作。這是保護書的方法,可以防止蟲蛀和霉變”[21]。這段話就是翻動防霉的很好詮釋。利用或專門翻動是一個翻、抖、掃、查的過程,不僅可以減少紙張中過高的含水量,而且能夠除去灰塵、蟲卵、霉菌孢子,從而起到防蟲和防霉的作用。盡管翻動會使紙質文獻上沾上手汗,但如果能夠做到翻前洗手,這種損害還是能夠降低到最低限度的。

總的來看,古人關于紙質文獻防霉的措施大多不是專門而為之的行為,或者說是為了防蠹而產生的溢出效應,比如對紙張的藥物處理、藥物漿糊的制作等。而且,古代有關紙質文獻霉變的記載往往與蟲蛀同時出現,這是因為紙質文獻滋生蠹蟲和發生霉變的原因大致相同,如高溫高濕,密不透風等。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措施也有不少弊端,例如:晾曬會使紙張和字跡的內部結構、性能產生一定的變化,對紙質文獻耐久性有不利的影響,且會造成歸架錯誤;翻動雖然能夠驚擾蠹蟲,除去蟲卵、灰塵和霉菌孢子,卻容易沾上手汗。不過,我們需要對這些利弊進行辨證地分析。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除了借助自然力量,沒有其他辦法除濕、防霉,人們只能按照“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原則做出這樣的選擇。

〔1〕 仇壯麗.中國檔案保護史論[M].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07:127

〔2〕 沈括.夢溪筆談[M].北京:中華書局,2009:19

〔3〕 潘吉星.中國的造紙術[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24-25

〔4〕 羅茂斌.檔案保護技術[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98

〔5〕 蘇易簡.文房四譜[M].北京:中華書局,2011:246

〔6〕 張岱.夜航船[M].成都:巴蜀書社,1998:239

〔7〕 李孝美.墨譜法式[M]//叢書集成續編第80冊子部工藝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20-21

〔8〕 沈繼孫.墨法集要[M].北京:中華書局,1985:1

〔9〕 內務府墨作則例[M]//叢書集成續編第80冊子部工藝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389

〔10〕 鄧散木.篆刻學下編[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238

〔11〕 周嘉胄.裝潢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5:8,8-9,10

〔12〕 文震亨.長物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93,182,238

〔13〕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30,23

〔14〕 周二學.賞延素心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3

〔15〕 孫從添.藏書記要[M].北京:中華書局,1991:12,9-13

〔16〕 葉德輝.藏書十約[M]//葉德輝.書林清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311,308

〔17〕 駱兆平.天一閣叢談[M].北京:中華書局,1993:38

〔18〕 梁鼎芬.豐湖書藏四約[C]//袁詠秋,曾季光.中國歷代國家藏書機構及名家藏讀敘傳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221

〔19〕 郭莉珠,張美芳,張建華.檔案保護技術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66

〔20〕 陳藏器.本草拾遺[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7

〔21〕 孫恭.“西南書庫”——賁園[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都市金牛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金牛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成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都市金牛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1986:126

AnalysisontheMildewPreventingandControllingMeasuresOfAncientPaperDocuments

HuoYanfangHeSiyuan

Since the popularization of paper and printing, paper document beca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However, the damage of mildew to it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among those factors affecting its durability. In order to save and use the paper document for a long time, the ancients took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mildew and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The analysis of mildew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can help us to eliminate our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ncients, and clearly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 and mildew prevention, some of which are still worth learning for today’s protection work of paper documents.

Paper documents; Documents protection; Mildew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The ancient times

G253.6

A

霍艷芳(1985-),女,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檔案學、文獻學,已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30篇。何思源(1996-),男,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檔案學專業本科生,發表論文6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不卡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精品国产自|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在线看国产精品| 1024国产在线|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第一页|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青青极品在线|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日韩性网站|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第八页|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永久毛片在线播|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美女国产在线|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激情综合图区|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区在线看|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无码福利视频|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无码91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久| 国内精品免费|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91视频| 天堂成人av|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综合久久五月天|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