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儒學現代轉換及當代價值研究*①

2017-04-12 10:28:15呂雯瑜李亞莉
實事求是 2017年4期
關鍵詞:儒家文化

呂雯瑜李亞莉

(1吉首大學 哲學研究所 湖南 吉首 416000;2中國社會科學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儒學現代轉換及當代價值研究*①

呂雯瑜1李亞莉2

(1吉首大學 哲學研究所 湖南 吉首 416000;2中國社會科學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儒學在現代社會實現其現代轉換會面臨著一定困境。儒學在現代社會如何實現其現代轉換,主要有三個問題:第一,如何處理傳統儒學的問題;第二,如何對待西學的問題;第三,如何面對當代人類尤其是中國社會實踐的問題。此外,實現儒學現代轉換的路徑有“常道”“接通”“復興”,但這幾種路徑都面臨著困境。儒學要想在實踐中得以實現現代轉換,回歸傳統是必須的;而經過中西文化對比、中西文化對接和中西文化對話三個階段,也可以促進儒學的現代發展。儒學在現代社會中體現著其自身的價值。儒學中所蘊含的優秀的精神文化資源對現代政治、生態環境和現代管理都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

儒學 現代轉換 傳統 和諧

一、儒學現代轉換面臨的困境

儒學在現代社會如何實現其現代轉換,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第一,如何解決傳統儒學的問題;第二,如何對待西學的問題;第三,如何面對當代人類特別是中國社會實踐的問題。[1](P30)而這三個問題在現代社會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第一,如何解決傳統儒學的問題。如果我們一味指責傳統儒學帶給我們的弊端,認為傳統儒學帶給我們的認識大多數都是不正確的,這樣的說法本身就是片面的。因此,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儒學,而應該對其進行客觀冷靜的分析和思考。例如,我們以儒家常講的“天”為例。無論是“自然之天”還是“義理之天”,都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傳統儒學在現實功用方面對于現代社會也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那么,怎樣保持儒學的本質不變化并且能夠展現給人們新的形態,成為十分困難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夠對此問題取得相對統一的認識,那么傳統儒學與現代儒學構建的這個過程就會被人們質疑。

第二,如何看待西學的問題。西方文化在近現代一直處于強勢地位,勢必會使得傳統文化及其當代形態對其作出相應的回應。而現代儒學對其回應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指出其缺點和所帶來的弊端;一種是能夠吸收其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對于持有批評態度的一方,僅僅是用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的弱勢作比較,卻往往忽視了這些缺點背后所隱藏的歷史必然性,那么儒學對當代西方的文化就顯得相對單薄無力,缺少一點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也進一步造成儒學對西方文化的包容性較差,難以很好的應對西方文化帶來的挑戰。

第三,如何面對當代人類特別是中國社會實踐的問題。面對近現代的歷史,思想家們和各種學派都會以自身的經驗為基礎,對史實予以總結和評價。對于現代儒學家來說,同樣也會對近代歷史和經驗進行概括和評述,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民族的歷史與實踐經驗。但是傳統儒學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處理這些問題就顯得能力有限,這也會成為現代儒學面臨的一個困境。

此外,實現儒學現代轉換的路徑有“常道”“接通”“復興”,但這幾種路徑都面臨著困境。[2]第一,儒學不是一以貫之的“常道”。所謂“常道”即適合于萬事萬物的普遍原則。而儒學就是中國社會的常道。我們說中國現代文化倡導民主與科學,而這是西方文化對人類的貢獻,這在中國文化中則是缺乏的,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科學主要是指科技,科技主要是技術和手藝,這與西方的科學是不一樣的。儒學也沒有形成像西方那樣的民主思想,而是“民本思想”。第二,儒學與現代化難以“接通”。隨著西方科技的發展,怎樣使儒學與現代化“接通”,就成了儒學現代化需要急迫解決的問題。現代新儒家十分致力于這一方面的工作,如唐君毅認為應該返本開新,但從實際來看,卻是返本有余,開新不足。儒學可以繼往,但卻難以開來,難以與現代社會接通,這是儒學現代轉換困境的根本所在。如何從“常道”中開出現代化,這是現代新儒學面臨的困境。第三,儒學的“復興”無法證實。儒學復興的根基有兩個:一是“推測性”的。儒學曾成功吸收了佛學,如宋明理學就是對印度佛學的回應。如今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儒學也理所應當能夠作出回應。其實不然,理學與佛學是同時代的,而儒學與現代西方文化卻是異時代的,因此不可同日而語。二是所謂“實證性”的,即認為東亞現代化使儒學的復興得到“實證”。但其實從儒學本身來說是不可能自然生成現代化的,是要引進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科學技術,經濟得到發展以后實現的。因此,實證說也一定程度上被推翻。

二、儒學現代轉換的路徑

(一)理論路徑:心性之學是轉換的內在動力

在儒學理論調試的進程中,尤其是唐代中期以后,心性一直構成“擴充”的動力。心性之學是儒學傳統現代轉換的內在動力。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儒家對于“心”的理解經歷了許多過程,也衍生出了很多問題,眾說紛紜,必須進行取舍。從孟子“先立乎其大”入手,考察“心”作為主宰,統合所謂性情問題,其間涉及王陽明后學的一些問題,隨后轉入對“主動”或者習性觀點的研究,接續顏元的講法,從“主靜”轉向“主動”,為實踐哲學的開展注入新的活力。[3](PP3~6)

此外,在心性修養與制度正義的互動構建中轉換傳統理念。傳統理念中有豐富的價值意蘊,許多優秀的思想內核可以成為全球共識、人類共理。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對待理念,就必須要在制度上下一番工夫,不僅是指制度本身要符合公平和正義、民主和法治,同時要使優秀的傳統精神通過制度得以張目,使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通過制度的保障得以大力弘揚,使傳統精神在制度中得以彰顯,使人們在生活中自然受到優良傳統的熏陶。從制度層面看,只有當一個社會的上層、中層、下層之間存在著合理而有序的社會流動時,傳統道德的理念才能充分發揮其應用的作用。

(二)儒學現代轉換的實踐路徑

儒學要想在實踐中得以實現現代轉換,必須要回歸傳統。考察制度,分析傳統,不是為了原封不動地去重復以往的傳統,而是要通過反思傳統,促使傳統進行變革,從而綜合地創造新傳統。傳統道德資源中蘊藏著豐富的與現代精神相契合的寶藏,需要現代轉換和創新。只要是為解決中國人的問題,都必須與傳統理念打交道,無法繞開傳統理念這個“坎”,也無法切斷傳統理念。雖然文化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但實際上沒有一個民族可以拋棄傳統文化的根,還是要回歸傳統。而回歸傳統并不是要回到傳統社會。近代以來中國人孜孜以求想要實現現代化,是為了告別封建的傳統社會、落后的生產方式及傳統觀念等。[4](P12)

回歸傳統是必然的,其目的有這幾個方面:第一,回歸傳統是為了轉換傳統。回歸傳統可以實現傳統在社會、價值及人格方面的現代性轉換。中國傳統文化講求仁愛和道義,追求和諧境界,注重人文主義和人道精神,但這些精神又都有兩面性。例如愚忠愚孝,以及在現代社會里,那些巴結上司,濫用職權的人大有所在,這是封建等級制度的殘骸。又比如“仁”,它是首先賦予有血緣關系的人,再到社會和國家,但其依然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實踐中會受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儒家傳統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比西方社會更具有內部的整合功能,在現代社會中能夠很好的減少許多問題,但它還是有弊端的,例如容易導致“人情至上”、以情感代替理性、情大于法、私德勝于公德,導致現代社會公平的缺失,等等。總之,與西方文化傳統注重理性、法律、契約、民主、個人的自由相比較,我們的文化傳統注重道德自覺、生命智慧、家族和整體、天道和人心、中庸與和諧。因此,中西文化應該在反思和比較中互補。第二,回歸傳統是為了創新“活著的”傳統。在現實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批判地繼承和創新傳統,傳統首先是在中西文化的沖突中傳承下來的,傳統的繼承實際上走向了一條中西融合創新的道路。一方面,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精髓與科學精神、民主、人權等結合;另一方面,傳統文化中糟粕的部分與西方的理性、民主等聯結起來又成為阻礙現代化的絆腳石。從古至今,不斷有異質的新東西流進來,它是善惡相混,難以辨別的;傳統又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永遠處在創造之中,它由生活中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理解它、規定它、創新它。第三,傳統還有生命力。盡管傳統的東西與人們今天的社會生活有著很大的區別,但是你又不能否認在面對生老病死、義利、善惡等問題上,古今東西方社會的人還有大體相同和不變的地方,否則回歸傳統也就毫無意義和價值。回歸傳統除了理論上的深入研究外,在制度層面也需要進行設計。例如在課程中整體規劃設計一套傳統經典方面的課程,培訓一批教授傳統經典的師資力量,在媒體中鼓勵對傳統經典方面的傳播,在網絡上運用創新的方式對傳統經典進行宣傳。最后,回歸傳統是為了走向未來,走向世界。回歸不是要走回頭路,而是要向前進。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更新自己古老文化傳統,完成文化轉型的問題。總之,回歸傳統是為了實現自身的突破。

在進行傳統儒學的現代化轉換道路中,現代新儒家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即“內圣開出新外王”。所謂“內圣開出新外王”,就是說對儒學的改造要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上,是必須以堅持傳統為前提,而不是拋棄和背離本土文化。他們持有的觀點是,傳統儒學在政治和倫理層面所講的“新外王”和現代新儒家所講的是不同的概念:傳統所講的是一種“德治主義”和“民本主義”,而現代新儒家們所講的是現代科學和民主價值。因此,在轉化的過程中,既要肯定傳統儒學的合理價值,又要揚棄傳統儒學中的負面因素,這樣才能實現文化的兼容并包,從而建立儒學的現代形態。[5](P6)總之,現代新儒家在推動儒學現代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體系,并以其自身獨有的方式促進著儒學的發展。

三、儒學的當代價值

在今天,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例如在經濟方面,資源分配不公平,南北差距繼續擴大;在文化方面,現代化的發展使人們面臨著一個精神匱乏的時代;在倫理方面,現代化的發展很多方面都有了進步,但是在倫理道德方面卻出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倒退,道德淪喪的事例也是很多。面對現代化出現的種種問題,很多學者都呼吁在現代社會應重視對儒學思想的吸收。

(一)儒學與現代政治

和平是人們所追求和向往的,是現代政治的重大主題。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強調“和”,推崇“和諧”思想,其思想也主要表現在儒、道兩家。在社會和諧問題的論述上,儒家堅持“和為貴”,強調以禮樂制度來支持人際和諧,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則推崇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合”思想,也能夠體現在人際關系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當今世界在政治上存在著種種沖突,儒家的“和合”思想與精神有助于沖突的化解,它為各國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源,也為反對霸權主義,促進各國優秀文化和文明的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幫助。[6](P7)我國也一直提倡這種“和合思想”。例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既倡導了和睦的國際氛圍,又強調平等互利的合作精神。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雖然是結合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而提出的新構想,卻也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相契合,將傳統與現代很好的融為一體。[7](PP72~74)

儒家的政治倫理思想追求社會和諧與穩定,借此形成的政治模式,在現代化建設的今天也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首先,歷史發展的動力是人民群眾。孟子說“民貴君輕”,荀子說“庶人安政”。儒家的重民、愛民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其現實價值。在政治需求上,儒家的“民惟邦本”與現代化建設是一致的。儒家的“富民”思想對于現代社會也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就得力于黨的“富民”政策。其次,“禮治”是儒家政治倫理思想的重要部分,也依然適合于現代社會。儒家所提倡的“禮”,它介乎于“德治”與“法治”之間,是治理國家的一種調節系統、禮儀規范和行為準則,對協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穩定提供了理論和思想的借鑒。最后,儒家所強調的“為仁由己”以及“正人正己”的官德主體意識,為現代化的官德建設提供了方法論的借鑒,是新時期官德建設應當汲取的積極因素。[8](P10)

儒家治理國家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是德法兼治。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也就是說要用道德教化來培養子民,使百姓具有德性。他不主張用刑罰的方式來治理子民,他認為如果以強硬的手段來對百姓施壓,強行讓百姓接受這些政策法規,人們從心里是不接受的,他們只是因為要逃脫刑法而暫時接受這些法令法規的。而如果通過仁義禮法對百姓進行德化教育,去感化他們,他們便從心里認同和接受這種行為并自覺踐行。儒家的為國之道重禮,講求“為政以德”,這對當下我國依法治國的啟示是:要德法兼備。新時期的“禮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黨制定的文化戰略,對此我們在實施依法治國的同時,用法治來引領核心價值觀,從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儒學與生態環境

第一,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中國古代哲人探究“天人合一”思想,雖有不同說法,但是基本思路都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看成是整體的。[9]“天人合一”思想最早起源于周代,后來為儒家所提倡和發展,董仲舒進一步推動了這一思想。宋代張載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明清時期,王夫之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既不是人類中心主義,也不是自然中心主義,它是人們的一種思考方式,即把人與自然看成是一個整體。孔子曾提出:“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0](P193)孔子用“生”點化了自然界。這不是對自然界的改造,也不是將人和自然界割裂開來,而是將人和自然看成一個整體,人不是主宰者,而是與天地并立。因此“天人合一”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儒家還認為人和自然萬物是息息相通的,是通過感悟宇宙生命的“心”來實現的,這種心具有“仁”的德性,能夠把天地萬物看成是一個整體,從而實現天地萬物一體。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同時,環境卻遭到越來越嚴重的破壞。探究“天人合一”,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防治環境污染,維護生態的平衡。

第二,儒家大化流行的宇宙觀。大化流行,就是說宇宙是富有生命的,無時無刻不在按其自身規律運動變化的,這種生命是剛健有力、生生不息的。這種說法最早來源于《易經》。《易經》中提到“天行健”“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國人把自然看作是有靈性、有生命的,他們把整個世界看作是一種大化流行的生命現象,天地是生生不息的、是神圣的,而不是呆板的。而西方把自然看作是無生命的物質,可以說現代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做法直接來源于西方的這種思想,因此我們要摒棄掉西方這種“物化自然”的思想,而應推崇儒家把自然視為生生不息的生命大流,接受儒學大化流行的自然觀,以敬畏的態度對待自然,以感恩的心態禮待自然,從而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第三,儒家盡物之性的物與觀。《中庸》里提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11](P353)所謂盡物之性,就是人類不會按照自己的意志強行改變自然,而是去幫助自然實現其本性。因此,人類人格的完善是不能建立在破壞自然本性的基礎上,而應幫助自然實現其本性,人類幫助自然實現其本性是一種責任,是一種道德義務,相比西方自然觀把人類看作是自然的統治者和征服者,在現代社會我們更加要倡導儒學的“盡物之性”的物與觀,而不是西方的唯人獨尊的自然觀。[12](P4)在當下社會,環境日益遭到破壞,我們不能任意破壞賴以生存的環境,而應愛護、尊重自然界,保護好生態環境。

第四,儒學的著作《易經》中對許多卦的解釋蘊含了“久”和“大”的思想。《周易》強調變異,變異的目標是“久”和“大”,朝“吉”“利”的方向發展,即持續發展。所謂“大”,就是說人類社會的可持續性;所謂“久”,指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久”和“大”在現代社會的體現就是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追求“大”和“久”的統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目標。那么,怎樣才能將可持續發展落實到社會實踐中呢?儒家提出了“中和”思想。這種思想所體現的態度與價值觀就是:在對待人類有限的資源時,要學會節制使用;在處理人與自然利益關系的時候要適度而行。[13](P6)“中”是不偏不倚,是既不“過”,也不“不及”,是一種處世態度,一種方法。“和”,不是一致,而是“和而不同”,是在差異基礎上的和諧,是多樣性上的統一,是“和而不同”,從而指導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

(三)儒學與現代管理

第一,現代管理中的人本意識可以借鑒儒學的人本哲學。儒學的精神核心是“仁”。孔子說:“仁者,人也”。他認為“仁”的核心是“愛人”,是人的本質所在。由此可見,儒家認為人的本質屬性是道德性。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企業管理者影響著企業的價值理念和追求。因此,企業管理者應該愛護員工,建立起團結、和睦、友愛的文化氛圍。現代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就是借鑒儒家人本哲學而形成的。

此外,儒家也非常重視禮。儒學中的“禮”包含了多種意思:首先,禮強調秩序性,要求人們各安其位。儒家強調“各正性命”,就是要各安其位,各盡其力,才能“保合太和”,即實現全面、整體的和諧,這對現代管理具有借鑒作用。其次,禮是具有道德內涵的社會規范。相比法家所制定的缺乏道德內涵,只強調厚賞重罰,苛求于人的規章制度,儒家的“禮”更加人性化。禮要求企業的制度和紀律要合理、合情,使員工容易遵守。再次,禮更趨向于一種道德感化,而不是外在的強迫,對于當政者而言,應該采取感化的方式,引導民眾接受和奉行道德規范;對現代企業而言,禮要求對員工進行職業教育,使員工將企業理念內化于心,能夠自己遵守。只有建立在員工內心自覺認同基礎上的紀律規范才是最有效的紀律規范。

第二,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管理之道對儒學的借鑒。首先是儒家的任人論。儒家十分重視對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儒家對用人之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核心思想是“任人唯賢”。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任人唯賢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賢的標準是什么呢?對此,儒學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德才兼備。儒家一方面強調“為政以德”,認為用人必須以德為本,另一方面又認為沒有足夠的才能也不能為官。管理者用人,也必須要強調德和才的統一。此外,孔子還要求管理者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人才。他說:“寬則得眾”。[10](P166)揭示管理者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下屬,才能得到眾人的擁護和支持。如果管理者心胸狹窄,不能容忍異己,聽不進不同的聲音,他就會受到別人的疏遠,成為缺少幫助的孤寡老人。周公還強調要“無求備于一人”,即不要指望和要求在一個人身上具備所有的優點。因此,管理者用人不可求全責備,關鍵是要發掘別人的長處,包容他人的短處。第二,儒家還十分重視對人的教化和培養。“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0](P119)孔子在此提出了首先使人口興旺,然后富民,然后教民的管理思想,這種“庶——富——教”的管理模式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首先,企業要招納和選拔一定數量的人才群;其次,要保障他們的物質生活,讓他們跟隨企業一起富裕起來;最后,要對員工進行教育和培養,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和知識技能。在當今社會下,知識更新和技術進步在不斷加快,企業員工依靠原有的知識儲備和技術水平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于先進技術的需要,對員工進行繼續教育成為時代對企業提出的新要求。孔子的弟子子夏就說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10](P184)也就是說,工作有余力則學習,學習而有余力則工作。孟子也說:“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14](P228)同樣的道理,只知用人而不知培養人的企業,只能使企業內部的人才素質退化,也會使企業逐漸喪失發展和進步的活力,而且日益落后,最終導致失敗。

第三,現代管理中的倫理經營對儒學的借鑒。儒家重視義,提倡義的行為,同時也不回避利。《大學》中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15](P218)仁者能合理地運用財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不仁者只會忘身取財。企業管理者如果“好仁”,必會影響員工“好義”,并引導社會風氣向好的方面轉化。在企業內外都講“仁”、行“義”的良好氛圍中,管理者的事業就不會不成功,而其最終也會獲利。管理者必須“以義為利”,而不是“以利為利”,才能“義利雙贏”,取得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另一方面,儒家也重視“禮”,孔子提出“富民”的主張,孟子也提出過“制民之產”的社會經濟思想,要求保障百姓的物質生活。可見,儒家也重視滿足民眾對物質利益的要求,這種觀念啟發企業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經濟活動利國利民的性質,并通過生產經營造福社會,造福百姓。總之,儒家義利觀仍然適用于當代社會的道德建設,運用儒家義利觀重建當代社會的道德體系和價值觀念,以義利和諧統一作為企業經營的倫理準則,不但是企業自身發展所必須的,也必有助于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

[1]劉東超.中國當代儒學批判[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郭建寧.儒學現代轉換的困頓[J].開放時代,1997(03).

[3]劉偉.儒學傳統與文化綜合創新[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4]邵龍寶.全球化語境下的儒學價值與現代踐行[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

[5]沈小勇.百年回眸,儒學的現代之境[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6]張能為.多視角中的詮釋:儒學文化的現代展開與實踐[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7]馮樂.試論儒學對現代中國政治方略的影響[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0(03).

[8]姜林祥,薛君度.儒學與社會現代化(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9]李鴻,金濤.從“天人合一”看儒學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智慧[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0(03).

[10]論語[M].楊伯峻,楊逢彬,譯.長沙:岳麓書社,2000.

[11]中庸儒家經典[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

[12]蔣慶.儒學的時代價值[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13]周立升,顏炳罡.儒家文化與當代社會[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

[14]孟子[M].劉鳳泉,李福興,譯.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

[15]大學[M].李陵申,劉強,譯.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編輯:楊遠楨

B222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4.18

①*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儒家傳統倫理的現代轉換及當代價值研究”(CX2017B744)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儒家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誰遠誰近?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江淮論壇(2017年2期)2017-03-30 10:15:31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與現代秩序的追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亚洲91在线精品|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AV熟女乱|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中文字幕 91| 伊人色在线视频| 最新国产在线|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 污视频日本|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夜夜操天天摸|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亚洲无码37.|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久久免费成人|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欧美性天天|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久久婷婷六月|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99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久久青草视频|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夜夜操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97|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色综合中文| 深爱婷婷激情网| 午夜视频www|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久久国语对白|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 免费毛片视频|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jizz国产在线|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亚洲bt欧美bt精品|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