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珂
時空交織,親情在場
——《含淚活著》視聽分析
□ 王珂
《含淚活著》這部紀錄片的影像魅力在于將一切過去式變成現在進行時,充分發揮出影像的強大表現力,并配置以精選的音樂,使視聽協奏共鳴,兩者交相輝映。其剪輯的精髓在于對節奏的精準把控,情緒的精妙掌控,把觀眾縫合入情景當中享受一場感官的視聽盛宴。本文將從敘事節奏和蒙太奇、鏡頭視點和臨場感、時間壓縮和剪輯、閉環對稱和回味性、記錄催淚和缺點五個維度分析《含淚活著》的視聽技巧,指出并分析其突出的視聽語言運用和蒙太奇手法,這一切共同撐起了本片的形式結構并與內容和主題和諧共融。
敘事;剪輯;視聽分析;美感體驗
《含淚活著》力圖展現大時代的風云變化中小人物的聚散離合,其核心是一個“情”字,導演所有的視聽技巧和剪輯手段都是為了描摹動人的親情。影片有三段明顯的起伏,第一個高潮點在父女二人的相聚處。此前的平行蒙太奇將分隔兩地的一家人分別加以展現,這既把一家人在影像層面上聯系在了一起,也暗中突出了一家人的距離。雖然兩個場景幾乎沒有間隙般地流暢呈現,但正是這種無間隙中透露著咫尺天涯的感覺。平行蒙太奇在這里不僅僅是一種敘事技巧,還參與了紀錄片的構建和情感的烘托。而在平行蒙太奇敘事內部,導演為了延宕敘事高潮的來臨,在分別講述老丁和老丁母女的故事時,又以倒敘的方式呈現了老丁坎坷的過去。在第二個敘事高潮即老丁與妻子的相逢之前,導演也如法炮制,故技重施。第三個敘事高潮就是老丁的回國之時,在這一時刻來臨前導演依然采用延宕的策略,以人物重回舊地的方式再一次梳理了老丁坎坷的過去,為老丁登上飛機回國的高潮時刻做足了鋪墊。
影片最精彩的一段交叉剪輯出現在夫妻分別后,鏡頭在妻子拉箱子轉機和老丁回家路上的采訪之間切換。不同于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將同一時刻不同地點的事件聯系起來,或形成對比,或彼此補充。妻子單獨拉著行李穿梭在候機大廳,鏡頭切換到老丁,他正對著鏡頭對妻子的辛勤付出做出評價,妻子并不知道這一切,仍舊沉浸在離別的感傷當中。但觀眾在老丁的評價聲中再觀看妻子行走的畫面時,已被老丁的話語聲籠罩,畫面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他的妻子這一生就如同現在這般孤獨,行走在路上無人陪伴。從敘事空間上看,老丁和妻子的交叉蒙太奇段落,二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一個返回住處,另一個則飛向遙遠的美國。交叉蒙太奇將二人剪輯到一起的同時,敘事人悄然拉開了二人的空間距離。
第四步:一致性檢驗。層次分析法中通過檢驗系數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系數CR=CIRI,當CR<0.1時,我們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就需要重新調整判斷矩陣,其中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RI是平均一致性指標,取值如下表6所示。
這部紀錄片的鮮明特色就是攝影機參與敘事,與影片人物互動,補充視覺所不能傳達的人物心理意緒,同時也營造了一種真實的臨場感,讓觀眾以為自己既是扛著攝影機的人,又是無所不知覽三條敘事線索的上帝,享受著上帝視角帶來的掌控快感。導演為了營造現場感大量使用跟鏡頭、晃動鏡頭和推鏡頭。丁啉離開上海到達日本,準備和父親短暫相聚,在下動車之前她激動地說看到了父親,下車后就是一段精彩的跟鏡頭。跟鏡頭讓觀眾參與到了老丁父女相聚的時刻,所造成的效果就是相聚時刻被推上了敘事的高潮。在老丁夫妻相遇的時刻,導演卻用了視線剪輯手法,但他又加入升格的手法,稀釋了視線剪輯的快速匹配效果并延宕了相聚時刻。老丁妻子下車后,導演迅速在兩者之間建立了視線匹配,并迅速用升格鏡頭加上背景音樂將故事推上第二個高潮。導演意在指明夫妻二人雖然十數年未見,但依然心有靈犀,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望見對方,之后的升格鏡頭則是為了讓這一相遇時刻無限延長,恍如隔世、滄海桑田的感覺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通過對山東省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統計分析研究,確定了山東省54項指標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這些成果為地方政府改善生態環境,進行農業區劃、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管理、地方病防治等領域提供了基礎地球化學資料和科學依據。
推鏡頭也對構建臨場感發揮了巨大作用。老丁夫妻在成田車站分別,老丁下車后站在車窗外面,二人同框,隨后鏡頭緩緩向前推去,一直到老丁臉部停下??梢园l現鏡頭處在晃動之中,給觀眾一種現場捕捉精彩瞬間的感覺。這一段落是老丁和妻子分別十數年在日本相聚72小時后離別的畫面,也是整部紀錄片第二個敘事高潮點,導演選擇這種有意突出攝影機存在的不穩定鏡頭,試圖表達一種動蕩中的不安、乍遇又別的無奈之情。從前景的妻子推向后景的丈夫,一個鏡頭將二者聯系了起來,他們之間隔著一扇很薄的車窗,但意味著二人的遠別。之后鏡頭又從后景拉回前景,長焦鏡頭原本被壓縮到極小的空間距離又被緩緩放大,推鏡頭積累的情緒被拉鏡頭悄然消融,老丁夫妻倆前途漫漫,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火車緩緩啟動……
老丁夫妻在火車上分別在即,原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此刻卻被一組鏡頭交代。鏡頭順序如下:夫或妻特寫,夫妻中景同框,窗外空鏡頭,中景,空鏡頭,中景,推鏡頭特寫擦淚,中景擦淚,空鏡頭,特寫擦淚拉中景,空鏡頭,中鏡頭,特寫手,特寫夫妻臉部,空鏡頭,中景推特寫;全程抒情的背景音樂??梢钥吹皆讵M小的車廂內鏡頭幾乎全部集中在夫妻二人的身上,捕捉他們在離別時的感情狀態,而不時切入的五個空鏡頭則表示時間的流逝,這一組鏡頭不超過五分鐘,卻將一個小時多的狀態壓縮凝聚在了一起,而近特寫鏡頭的不停切換則構成一種時間快速流逝的幻覺,這也是老丁夫妻二人對時間的感覺:太快了,一個小時還沒有經歷就要結束了。這一段落中推鏡頭的存在則是急中有緩,一急一緩造成極大的敘事張力,導演的節奏把控可見一斑。
這部紀錄片橫跨十五年,素材不計其數,如何選出導演想要的鏡頭以及想要講的故事,考驗的是導演的情節掌控能力和剪輯能力。導演抓住了老丁一生中的重要場景,也把握住了觀眾的情感訴求點,因為不管是日本還是中國都處于儒家文化圈子,重親情傷離別是永恒的主題。因此導演訴諸情字結構全片,將漫長的十五年精簡為幾場離別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紀錄片的對稱性表現在敘事前后呼應銜接上,從老丁乘機離開上海為開始,又以老丁乘飛機離開東京為結尾,構成一個相接的閉環。從上海起飛的飛機帶著的是老丁全家的希望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未曾料到前途多舛一的家三口分隔三地,老丁為了女兒留在日本,女兒為了求學報父母之恩他國求學,妻子為了家庭埋頭工作,心中委屈無處訴說……十五年過去,一家三口生活好轉,女兒即將畢業步入中薪階層,老丁完成命運的安排啟程回國,在回國的飛機上老丁回首往事,感慨萬千,潸然淚下。
綠色的草地、黑色的路面、紅白相間的路肩,以及飛馳而過的保時捷911 GT2 RS,自然和科技在這里融合得如何和諧,
觀看到此,觀眾心中未免也情緒跌宕,依稀記起片頭飛機的沖天而起。這種對稱性還體現在父女和夫妻相聚的兩場戲中,集中在同一個地點接機,同一個共聚無語之夜,相同的送別場景,相同的在成田機場的上一站下車,也在相同的位置——一個窗外一個車內,這種相似性送別場景老丁經歷了兩次,第二次的離別疊加在第一次的離別之上,對于老丁來說是非常奇妙的,對于觀眾來說催情的效果被放大兩倍。兩次送別之后都有一個采訪段落,第一個段落采訪的是女兒,第二次是老丁。處于全知視角的觀眾知道了片中人更多的信息,但觀眾感受到的卻是宿命的無奈,全知也不能擺脫宿命的纏繞。在日本相聚的時候,老丁忙著給妻子做飯,老丁回國則是妻子給他做飯,老丁終于可以享受到家的溫暖了。對稱性或曰似曾相似的段落的出現顯然是導演的有意安排,類似于詩歌中的復踏、小說中的前后呼應,無非是在突出本片情感主題的基礎上營造一種回味悠長的感覺,達到催淚的效果。
《含淚活著》使用了大量的敘事電影技巧,這是當今紀錄片的趨勢?!逗瑴I活著》雖然沒有華麗的視聽語言和精巧的敘事結構,但影片中也穿插了大量的廣告,這說明紀錄片至少是要考慮商業因素的。本文并不是批評它的商業因素,而是意在指出大量的催情段落、刻意的抒情手法在將老丁塑造成一個偉大的父親、一個勤勞奮斗的普通人、一個淚腺發達的男人的同時,也掩蓋了老丁這個人物的豐滿和復雜,含淚活著的人留給我們的應該是無盡的深思,而不是感動落淚后的無動于衷。該片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情感上,所有的敘事手法和敘事技巧乃至剪輯技巧都在為了突出三聚三別而服務,將老丁一家的情感狀態放至無限大,片中流淚的鏡頭出現不少于三十次,對于一部紀錄片來說太多了,人表達感情不僅僅是哭泣,鏡頭的任務也不僅僅止于對流淚鏡頭的精確把握。攝影機不是放大鏡,對于紀錄片來說,攝影機更應該作為客觀的觀察者,冷靜記錄、謹慎表態,將思考的自由和空間留給觀眾,觀眾自會有判斷,而不是為觀眾奉上催人淚下的作品,以讓觀眾哭作為紀錄片的價值所在。老丁半輩子的精力原本可以有更多的展現維度,更深的意涵層次,更廣的表現角度,更充分的剪輯選擇,導演并未考慮到這一點,這從他對背景音樂的偏好上可以明顯看出。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