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潔
主旋律電影對國家形象的表達
——以《湄公河行動》為例
□李夢潔
電影《湄公河行動》是一部正能量十足且具有濃厚主旋律色彩的電影,該片在上映期實現了單日“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導演在敘事手法、情節配置、演員選擇上都下足了功夫,在近乎還原了湄公河事件的同時講好了故事。我國強大而不容侵犯的國家形象在影片中得以清晰立體地呈現,同時影片所折射出的社會問題一樣不容小覷。
真實呈現;大國形象;中國式英雄;主旋律電影
影片《湄公河行動》(以下簡稱《湄》)取材于2011年震驚中外的“10·5湄公河慘案”,講述了我國公安干警為解開中國商船船員遇難所隱藏的陰謀,將幕后黑手繩之以法、捍衛公民權益的故事。導演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慘案的真實性,同時兼顧了影片的流暢性和生動性。《湄》向全世界呈現了我國公安人員機智勇敢、不怕流血犧牲的新形象,呈現了國家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態度,彰顯出一個有擔當、有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一)講真故事和真講故事的電影
《湄》改編自真實事件,是我國自建國以來中國警察第一次在境外追捕一個外國人,可以說導演選擇了一個真實的好故事。為了真正講好這個故事,林孝賢前后籌備三年,幾十萬字的錄音、卷宗都一一詳細閱讀,與西雙版納最前線的緝毒警察們一起進行深度交流,確保資料完整后才正式開拍。電影中展現出來的警察有血有肉,有情感也有私心,在某些時刻他們和常人一樣。不同的是,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可以舍棄自身,令人感動又敬佩。
《湄》在導演充滿誠意的敘事中迎來了好口碑和高票房,這在主旋律題材的電影中著實很難見到。這再一次證明:中國電影從來不缺乏好的故事題材,缺乏的是真講故事的好電影。
(二)“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電影中“湄公河慘案”的制造者大毒梟糯卡常年躲在金三角地區,而該地向來是多事之地,老、緬、泰三國從來不管。沒有正義,我們的國家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伸張正義,一個強大的祖國,決不能容許外敵對自己人民的屠戮。
電影中,高剛的任務是“活捉糯卡以及參與這起案件的同謀”,其目的就是要將他們交給國家,由法院整理、審判罪犯,給予犯人懲處的同時警示其他不法分子。這背后展現出的是國家帶給民眾強大的安全感和后盾。堅決打擊,嚴懲兇手,是大國擔當,也是對人民的承諾。
(三)當今社會毒品問題依舊嚴峻
報告披露,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累計發現、登記吸毒人員295.5萬名。參照國際上通用的吸毒人員顯性與隱性比例,實際吸毒人員超過1400萬。
2014年的“明星吸毒事件”幾乎席卷了大半個娛樂圈,歌手李代沫、導演張元、編劇寧財神等紛紛被捕。在影片中,方新武的女友因吸毒而不斷墮落,最后因愧疚而持槍自殺。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吸毒引發的犯罪和社會丑惡現象比比皆是,許多人因此家破人亡。正如影片中所說的:濫藥的問題就像一場瘟疫,不斷在我國擴散,荼毒生靈。
《人民日報》曾刊發評論指出,中國缺少《太陽的后裔》這樣的“形象”劇,“能代表中國當代形象向外輸出的優秀作品仍然不多。”
建國初期,我國電影剛剛走入西方,貧困落后的山區、紅色革命等,迄今為止仍是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的刻板化印象。縱觀《湄》卻恰好修正了這一問題:從影片開頭無數人民警察開展的緊張而有序的演習行動到行動小組從屋頂跑酷逃避追擊、高空驚魂水中激戰,“中國式英雄”戰斗力爆棚,導演在無形中表達出了中國的大國形象和堅決保衛人們群眾的國家政策。
(一)“中國式英雄”——勇敢而注重民生
影片主人公高剛具有典型的“中國式英雄”的特點。在他身上,筆者能看到,他既是一個接地氣、不怕死、勇往直前的緝毒警,又是一個極具人文關懷的人。在抓捕糯卡的行動還未實施時,面對圍坐在地上打牌賭錢的娃娃兵,高剛仍秉承極高的人文關懷,指示隊友“盡量不要傷害他們”;同樣的情景還出現在第一次行動時,高剛要求所有配槍都使用低速橡膠子彈,目標是要在不殺害任何人的情況下把巖多帕救出來。
(二)“中國式英雄”——團隊精神
“中國式英雄”還有另一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團隊協作。在商場談判段落中,追蹤器、高科技竊聽設備輪番登場,各個行動組成員相互配合掩護,團隊的力量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影片的高潮大部分是高剛和方新武的“個人秀”,但如果沒有最后的營救,他們是無法完成任務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講團結、有凝聚力的民族,團隊精神在人們的成長、生活、工作中無處不在,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思想價值觀的體現。
(三)“中國式英雄”——傳承
警犬嘯天在行動中不幸殉職,這只緝毒犬在行動中屢屢協助高剛,狗和人結下了深厚的情感。緝毒警察在犧牲后,往往怕家人被報復,不能有墓碑。在嘯天的墓前,除了祭奠這只英勇犧牲的警犬外,高剛和他的戰友也一定借此寄托了對已故戰友的悼念。高剛的女兒同父親一起敬禮,在這里,人的情感得以傳承,堅決打擊毒販、抵制毒品的信念也一定能得以傳承。
《湄》在不知不覺中將“主旋律電影大片時代”的序幕悄然拉開,相較于以往,這部影片帶給觀眾的感受更多的是對國家形象和緝毒警察更深層次的認知。筆者期盼今后能有更多的好故事被真講故事的導演拍攝出來,只有當好片已成規模時,中國的影視輸出、文化輸出才會更進一步,國家形象才能被真正塑造出來,中國才能真正成為文化強國。
1.《湄公河行動》不只是官方電影丨專訪林超賢.“電影”微信公眾號,2016-10-31.
2.一部主旋律大片的政治紅線與商業邏輯.“中國藝術報”微信公眾號,2016-11-07.
(作者系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