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元
媒介融合環境下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創新分析
□李玉元
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強有力的作用是我們黨的一大傳統和優勢。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員。通過媒介融合,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新形勢下黨中央著眼于鞏固思想政治宣傳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新形勢下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觸發內部變革,對進一步強化和改進黨的宣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媒介融合”的概念入手,以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在媒介融合大環境中面臨的創新點為突破口,分析如何有效利用新媒體全方位實現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方式、方法創新。
新媒體;媒介融合;創新;思想政治宣傳工作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是指將原先分屬不同類型的媒介結合在一起,它是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區別而界定的概念。筆者認為,“媒介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更是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和融合。
媒介融合是傳媒發展的大趨勢,互聯網、云技術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媒介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這無形中給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方式、方法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電視業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媒介結構、傳播載體和傳播理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觸發內部變革、融合創新,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思考的首要問題。
(一)在媒介融合新時期開展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優勢
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事關黨執政興國全局,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宣傳工作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讓廣大群眾的閱讀習慣和認知理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些新媒體的互動交流性特點,使得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效性、全面性、透明性得到充分發揮,這是任何傳統傳播媒介所無法實現和超越的。
這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借助新媒體平臺去吸引受眾,增強感染力和影響力。一方面,這些新媒體具有快速反應與交互能力。另一方面,新興媒體打破了地域和時空限制,省內外、國內外一網包覽,新聞源更豐富,更貼近大眾。此外,在信息反饋方面,新媒體可以做到快速準確反饋,這對于改進黨的新聞宣傳工作、掌握輿情具有積極作用。
(二)媒介融合環境下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創新難點
新媒體傳播的優勢毋庸置疑,但其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互動性強的特性,也對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開展帶來了相應的挑戰和創新難點。一方面,新媒體的快速反應和互動性,有可能成為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滋生、蔓延的溫床。在諸多事件中新聞源的開放性表現出積極正面的作用,但也有惡意炒作、謾罵攻擊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就我國目前初步構建的媒介融合組織來看,多數傳統媒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媒介融合的基本框架,只有操作層面的初級融合,而沒能實現產權融通,融合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
思想政治宣傳工作是黨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員。通過媒介融合,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新形勢下黨中央著眼于鞏固思想宣傳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如何多維思考,引領廣大媒體從業人員堅定信心、增強定力,更好地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進一步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利用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文化傳播平臺,向社會公眾傳播多樣和諧的價值觀,力求全方位實現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形式創新,是擺在媒體面前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一)利用媒介融合資源,提高思想政治宣傳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在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宣傳工作中,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不斷考驗著新聞工作者的網絡適應力。為此,應該充分利用媒介融合資源,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編、攝、播于一體,并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儲備人才力量。
(二)利用媒介融合契機,開發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網絡呈現形式
隨著以百度貼吧、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崛起,現代生活交流方式從傳統的面對面發展成為三維、四維的多重交流方式。如何打造資源共享、服務至上的新媒體陣地,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就成為新聞工作者的新課題。為此,應該利用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建立微觀點、微話題等板塊,如廣西電視臺官方微博、臺OA網中發起的“身邊的雷鋒”“感動人物”“隨手發現身邊的美”的微原創作品征集評選活動,就讓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實際工作。此外,還可以利用新媒體“隨拍隨傳評論分享”的新模式,讓廣大群眾和基層黨員干部對這些新媒體產生信賴感與情感鏈接,更好地增強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互動性。
(三)利用媒介融合契機,豐富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文化傳播形式
互聯網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社會化、個性化、生活化、制度化的進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提供了新的載體,促進了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方式、方法革新。
在融媒體時代,想要建立黨支部與基層黨員之間的“情感鏈接”,就要善于通過新媒體平臺,特別是社交網絡平臺來進行。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改變過去僵化的大道理式的灌輸模式,注重實際效果。各級黨支部在思想政治宣傳工作中,要逐步引入“互聯網+”的理念,有效傳播思想政治理論,運用互聯網便捷、形象、自由、交互等特點,創新思想政治宣傳方式。同時,在網絡環境中注入正能量話題,聚攏人氣;在線下支部生活中,多與支部黨員面對面交談,使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形成合力,強化黨政思想工作的傳播力度,實現對支部黨員的實時教育引導,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只有線上線下虛實聯動,共筑多元化政治思想陣地,堅守互聯網與現實輿論陣地,這樣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方位互動。
任何媒體都是特定社會環境的產物,政治制度、社會關系等因素決定著媒體的特定功能以及功能的實現方式。所以,媒介融合既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契機,也是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可利用、必須利用的新形式。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單位,廣西電視臺的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必須主動適應新環境、新變化,利用新媒體這一新載體和新手段,不斷進行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創新,積極應對挑戰。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廣西電視臺每一個新聞工作者應對媒介融合中各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有效運用新媒體手段,在廣大群眾與媒體之間、基層黨組織與黨員之間搭建起一座互動交流的聯系橋梁,有效利用新媒體的力量正確引導輿論,將思想政治宣傳工作更快、更準確地傳遞出去。
思想政治宣傳工作事關黨執政興國全局,只有多維思考、多方聯動、全員參與,巧妙運用新媒體手段創新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方式、方法,穩固地把新媒體傳播與電視臺的思想政治宣傳功能結合起來,凝聚推進宣傳思想工作的強大合力,才能全方位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譜寫同心共鳴的和諧篇章。
1.陳浩文.媒介融合的分類——以美國媒體為例[N].中華新聞報,2007-07-04.
2.石磊.媒介融合語境下媒介產品生產模式之變[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0(6).
3.欒軼玫.媒介融合時代傳統媒體管理創新的五個維度[N].光明日報,2015-04-11.
4.王智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虛擬世界人的存在方式[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8(3).
(作者單位:廣西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