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妮,李 山,莫武寧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廣西 南寧 530021)
·衛生事業管理與教育·
淺析進行血液形態學實習教學的困境與對策
黃春妮,李 山,莫武寧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廣西 南寧 530021)
血液形態學是《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檢驗專業的學生進行臨床實習時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本文對血液形態學實習教學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提高該學科實習教學的質量,促進該學科的發展。
血液形態學;實習教學;困境;對策
《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是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血液形態學是《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通過對血液細胞形態的特征進行研究、對血液細胞進行鑒別分類來診斷和鑒別診斷血液疾病及與血液疾病相關的疾病。該學科涉及的范圍廣,學習的難度大,一直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臨床實習是檢驗專業的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從課堂走向崗位、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也是醫學院校培養合格檢驗人才的關鍵環節。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與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既往的血液形態學實習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臨床上對血液檢驗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為該學科的學生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實習教學模式,以提高其綜合學習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成為該學科實習教學工作的難題。筆者從事血液形態學檢查工作多年,也是該學科實習生主要的帶教負責人。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日常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驗,分析血液形態學實習教學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促進該學科實習教學的長足發展提供幫助。
1.1.1 師資缺乏 隨著自動化檢驗設備的發展及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醫院的檢驗科對儀器和設備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對細胞形態學檢驗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這一現象在客觀上加劇了細胞形態學檢驗人才匱乏的程度,甚至導致該學科的人才出現斷檔的現象,這就使得可從事該學科實習帶教工作的老師越來越少。
1.1.2 教學意識淡薄 目前,大多數實習單位的帶教老師都具有臨床醫生、實習帶教老師和科研工作者的三重身份,使其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實習帶教工作中,導致其對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意識淡薄。部分帶教老師甚至認為,血液形態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從事血液形態學檢驗工作的臨床醫生在上崗前都需要進行半年以上的專業培訓。而實習生的實習期僅4~6周,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帶教老師不可能將該學科的專業知識系統地教授給他們,不如聽之任之。
1.1.3 專業水平不足 醫學是一門快速發展的科學,血液形態學的知識也在不斷更新。老教師若不積極地補充新知識、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就無法向實習生傳授新的知識和理念。
1.1.4 教學方式落伍 由于血液形態學的教學內容抽象、教學難度大,因此既往的教學方式多以“填鴨式”[1]或“注入式”為主。具體而言,即由該學科的教師對血液疾病及細胞形態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性講解,由實習生各自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受操作空間和教學資源不足的限制,既不利于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1.2.1 學習積極性不高 長期以來,血液形態學檢查一直是檢驗科公認的最難的檢查項目。部分實習生難以忍受長時間枯燥地看片,對這門學科產生抵觸的情緒,故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1.2.2 臨床實踐能力不足 有些實習生由于未意識到實習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從學校到崗位、從學生到醫學工作者的轉折時期,故對實習的重視程度不夠,未將在學校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從而導致其臨床實踐能力不足。
1.2.3 相關臨床知識匱乏 相關臨床知識匱乏是檢驗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該學科的學生對臨床疾病的認知往往拘泥于課本所授的血液系統疾病,一旦超出這類疾病的范圍,其診斷思維就會受到嚴重的限制。
1.2.4 綜合分析能力與臨床溝通能力較差 由于血液病的診斷較復雜,有時僅依靠血液形態學檢查的結果并不能完全得出結論,還需要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并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其他的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這使得學生在剛進入實習時常感到無所適從。很多學生僅能做到正確地分類計數200個血液有核細胞,但不會對分類的結果進行分析,更無法給出正確的診斷意見。
1.3.1 學制與教材發生改變 目前,絕大多數醫學檢驗專業的本科學制已從五年制改為四年制,學科的內涵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其教材《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以檢測項目和檢測技術為主,同時整合、補充和刪減了以往的部分教學內容[2]。但是,實習生在進入實習單位后,所面臨的臨床實習工作其內容未發生改變。這在客觀上增加了本科實習生實習工作的難度。
1.3.2 管理機制不完善 醫院和科室對實習生進行管理的措施是否嚴格,對其進行考核約束的機制是否得當,對帶教老師進行激勵的措施是否到位,都直接影響著實習教學的質量。
教師是實習教學資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立一支水準上乘、經驗豐富、數量充足、人員穩定的血液形態學實習教學團隊是提高實習帶教質量的前提和保證。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臨床技術水平以及學校的教學環境會直接影響著實習生臨床實習目標的實現。我科是廣西醫科大學及廣西地區其他高等醫學院校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師資力量雄厚。我科的血液形態學實習帶教小組共擁有5位帶教老師。他們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每批次可帶教實習生10人左右。
要想提高實習教學的質量,必須端正帶教老師的教學態度。醫院應要求教師嚴格遵守臨床教學制度和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并制定嚴格的教評制度,讓各批次的實習生和教師進行雙盲教學評價,并周期性地統計學生對帶教老師的評價和建議,從而不斷強化教師的教學意識,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
目前,很多實習單位為實習生設定的目標僅僅是掌握標本接收、細胞染色等簡單的操作技術、了解常見的血液疾病、看得懂教師發完報告的骨髓片等。這是遠遠不夠的。對此,實習單位應結合自身的教學資源為實習生制定實習目標。以我院為例,我院每年約有50~80名檢驗專業的實習生,我們為其制定的實習目標是:讓實習生自己動手參與檢驗的各個環節、能獨立地報告大致正常的骨髓象、常見貧血及白血病的骨髓象、其他(如腫瘤侵犯、多發性骨髓瘤及血小板減少癥等)的骨髓象、對疑難病例能提出分析依據。
實習帶教老師不僅肩負著傳授臨床知識的任務,還要成為一名引路人,引導實習生對知識進行學習和領悟。同時,帶教老師還應結合實際情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其在實習過程中產生“所學即所需”的感覺,以刺激其求知欲,使其能夠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查閱文獻和資料,找出答案。另外,帶教老師應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如病例討論、多媒體小講課、大理論學習等)向實習生傳授專業知識,以調動其對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實習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是提高檢驗專業實習教學質量的重點和難點。帶教老師應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實習生完成指定的病例報告,然后對其完成情況進行審核和指導,由易至難、由少至多、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對血液形態學檢查結果的綜合分析能力。以我院為例。我科每天進行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的標本量為25~35份,進行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的標本量約為40~70份,完全能夠滿足實習生在實習的不同階段對不同病例樣本的需求[3]。因此,我科為實習生制定的教學目標為:1)實習的第1周:在實習的第1~第2天,安排實習生學習臨床工作的流程與染色的方法,由帶教老師在旁進行指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學會染色,重點是使其掌握形態學染色的注意事項及細胞化學染色的方法和意義。從第3天開始,指導實習生看片,使其通過分類大致正常的骨髓象,掌握如何判斷骨髓的取材、涂片及染色情況,同時學習骨髓報告的模式和圖文系統的應用方法。2)實習的第2周:讓實習生獨立診斷大致正常的骨髓象(如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期患者的骨髓象、干細胞移植供髓者的骨髓涂片),以培養其獨立工作的能力。3)實習的第3周:讓實習生獨立診斷病史資料較完整的初診病例,培養其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意識。4)實習的第4~第6周:讓學生診斷病史資料不夠齊全的病例,以培養其臨床思維和臨床溝通能力。5)實習的最后1周:對實習生進行實習考核,同時對實習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
作為醫學院校的帶教老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堅持“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還要注重言傳身教,在工作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帶動實習生,培養其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幫助其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學工作者[4]。具體而言,由于骨髓穿刺涂片均為臨床醫生進行操作,因此,教師在帶實習生到病房進行觀摩時,要讓其深刻理解每一份骨髓形態學標本的來之不易,從而使其堅定尊重生命、關愛患者、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理念。教師還應告知實習生血液細胞形態學報告屬于診斷性報告,故應盡可能長時間地留存每一份標本,不得有一絲的馬虎和急躁。實習單位也可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和引導,向其強調遵守實習紀律的重要性,使其明確實習的目的,樹立愛崗敬業的職業理念。
臨床實習是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轉變為臨床檢驗工作者的關鍵過程。目前,血液形態學的實習教學工作面臨多重困境。作為帶教老師,應結合該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實習教學方法,從而為檢驗科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新生力量。
[1]王艷娟.“填鴨式”教育退出舞臺的必然性[J].現代教育,2012(11-12)23-24:96.
[2]夏薇,陳婷梅.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第1版.3-4.
[3]趙新東,管洪在,吳春梅,等.骨髓細胞形態學實驗教學實踐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2009,8(10):1228-1230.
[4]林發全,莫武寧,王健.從案例教學談檢驗專業學生醫學溝通能力的培養.中華醫學教育探索,2010,9(4):508-510.
R-3
B
2095-7629-(2017)8-0142-02
廣西教育廳:TBL在臨床檢驗診斷學中的應用研究
項目編號:2013JGA124
黃春妮,女,壯族,1980出生,籍貫為廣西南寧,職稱為主管技師,學歷為碩士,主要從事臨床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臨床血液學檢驗》本科及實習教學工作 Email:258831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