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瓊
(南京市第二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3)
優質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張瓊瓊
(南京市第二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3)
目的:分析優質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某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隨機抽取78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這些患者分為1組和2組,每組各有39例患者。對這些患者均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結束后,對1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2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進行優質護理。護理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效果。結果:接受護理后,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SAS評分、SDS評分均優于1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在術后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明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緩解其負面情緒。
老年股骨頸骨折;優質護理;術后護理;應用效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骨骼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其罹患骨質疏松癥的幾率較大。研究發現,股骨頸骨折多是在骨質疏松癥的基礎上形成的[1],因此此病患者多為老年人。臨床上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通常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研究發現,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不錯[2]。為了進一步探討優質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某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隨機抽取78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1組和2組。在1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21例。他們的年齡為60~86歲,平均為(65.24±4.01)歲。在2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20例。他們的年齡為61~87歲,平均為(66.09±5.1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手術結束后,對1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為患者常規監測生命體征,注意觀察其心肺功能的變化情況、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環。密切觀察患者患肢傷口滲血的情況,保持其引流管的通暢,并記錄其引流液的總量、顏色及性質。為患者講解股骨頸骨折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指導其正確用藥。對2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方法與1組患者相同),進行優質護理。進行優質護理的方法是:
1.2.1 進行心理護理 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因此會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心理特點,多與其進行溝通,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訴說,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進行預防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1)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臥床期間應盡量避免使髖關節屈曲的角度大于90°,并告知患者盡量避免做下蹲、下跪、盤腿、彎腰拾物等動作,避免在負重的情況下做髖關節伸屈的動作,也不要坐矮凳、沙發,以免其髖關節過度內收或外旋,從而出現關節脫位的并發癥。2)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多食用富含粗纖維的食物,每日至少飲2000ml的溫開水。指導患者家屬經常為患者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患者腸道的蠕動,以防其發生便秘。3)護理人員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使其頭部偏向一側,及時為其清除口鼻腔內的分泌物,防止其在進食時發生誤吸。鼓勵患者坐起,多為其進行叩背,期間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以防其發生吸入性肺炎。4)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其尿道口及會陰部位的清潔,經常為患者沖洗膀胱,并觀察其尿液的顏色、性質,定時對其進行尿常規檢查。5)為了防止患者出現壓瘡,護理人員應先使用Braden褥瘡評分法對其發生壓瘡的幾率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進行相應的處理。定時為患者進行翻身,減少其局部組織的壓力,保持其床單的清潔、平整,定時為其按摩關節。
1.2.3 進行康復訓練 手術結束當天,護理人員對患者患肢的足背進行按摩,對其足趾、足踝的關節進行主動及被動的伸屈訓練。在術后的第2天,對患者進行腘繩肌、股四頭肌、臀大肌及臀中肌的等長收縮訓練,以保持其上述部位肌肉的張力。在術后的第3天,為患者拔除引流管,為其去除防外旋鞋后,對其進行髖關節及膝關節的屈伸訓練、髖關節的伸展及旋轉訓練。在指導患者進行屈髖訓練時,護理人員應讓其雙手拉住病床的支架,上身做輕度搖擺的動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間患者的臀部不能離床。對患者進行上肢的肌力練習,以便其在日后能更好地使用拐杖。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關節脫位、便秘、吸入性肺炎、尿路感染、壓瘡)的發生率、SAS(焦慮自評量表)及SDS(抑郁自評量表)的評分。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護理后,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1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0.09,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的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2組患者SAS、SDS的評分均低于1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SDS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SDS評分的比較(分,±s)
2組 1組 t值 P值項目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SDS評分 58.36±2.18 36.27±1.04 58.25±2.17 42.47±1.49 1.78 P = 0.01 SAS評分 59.36±2.78 33.68±2.09 59.35±2.63 43.79±2.11 1.69 P = 0.01
股骨頸骨折患者多為老年人。據調查,女性發生股骨頸骨折的幾率高于男性。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股骨頸骨折已經成為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3]。
優質護理模式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表現。此護理模式將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貫徹落實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確保了護理工作的有效性[4]。
研究發現,老年股骨脛骨折患者在術后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加強對護理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對老年股骨脛骨折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的方法,以便為其提供優質、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在術后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明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緩解其負面情緒。
[1]章海群.優質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4(5):387.
[2]朱紅梅.淺談為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4,13(8):115-116.
[3]張健冰,余潔明,王穎.優質護理應用在股骨粗隆間骨折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6,7(12):70-73.
[4]范雪梅,辛云.護理干預對降低高齡股骨骨折患者壓瘡發生率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6,2(10):269-270.
R473
B
2095-7629-(2017)8-0177-02
張瓊瓊,1987年出生,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學歷,職稱為護師,研究方向為骨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