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梅
(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江蘇 通南 226301)
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學習遷移理論應用技巧
顧春梅
(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江蘇 通南 226301)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是否能對問題、情境或者課堂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進行遷移是衡量數學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本文從學生興趣培養、教學活動創建、數學學習概括能力等方面淺要討論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習遷移理論的應用技巧.
學習遷移;應用技巧;遷移速率;誘發
一般來說,學習者在某些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經驗對其他學習產生的影響我們稱之為學習遷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便是學習遷移的最佳表現.
在高中數學實際教學中,遷移規律應用得好壞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劣影響是極大的,因此,教師應重視遷移理論的應用技巧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眾所周知的,高中數學的學習中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首先應從自身做起幫助學生建立起愉悅的學習世界,使得學生在溫馨、和諧的師生關系及課堂氛圍中建立起數學學習的正方向情感.其次,教師應注重貼近學生情感、心理的科學有效教學方式的實施,使得學生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具體的生活實際進行聯系,對數學知識的遷移順利形成.
學生掌握知識與教師講解知識的過程都會有學習遷移的現象產生,觀察、分析、對比以及概括是數學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方法與手段,在比較接近的兩個體系的知識學習中,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能夠對其特征進行分類概括并找出兩者之間的關聯,那么,學習的正遷移在此過程中便是圓滿體現了,由此看來,增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對于正遷移的形成來說是重要的基礎條件.
例如:“等比數列”的學習一般在“等差數列”學習之后,教師應該注重兩者之間的知識參照進行比較,使得學生對“等比數列”這一新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入、透徹.
具備概括水平高、適應范圍廣泛特征的舊知識是學生建立新知的基礎,所以,幫助學生提升其概括能力,教師應注重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進行科學的指導.
例如,在學生接觸棱柱這一概念之初,教師可以首先將三棱鏡、長方形紙盒、螺帽頭部等物體進行實物展示,并引導學生結合線面知識對各物體的屬性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共同特征,并提出以下假設讓學生進行觀察、分析與討論:1.不同的面能圍成棱柱;2.具備兩個以上的面,并且相互平行,這樣的幾何體為棱柱;3.幾何體中相鄰的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相互平行,該幾何體為棱柱.學生通過以上假設的討論,對于棱柱的本質屬性也就很快能夠明了,而且通過這樣的假設討論,學生在后續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思路會更加清晰明朗.
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數學知識具體且多樣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抽象、晦澀的數學內容在文字、聲音、圖象集于一體的多媒體下展現,學生不僅能夠在直觀形象的展示中對相似知識點進行分類比較進而概括出知識點之間的區別,還能對知識點之間關聯進行深入挖掘與概括,數學學習的單調與枯燥也降低了很多.
學習的遷移不僅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指標,也是檢驗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的指標,而且,學習的良好遷移對于學生求知的主動性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習遷移的滲透與教學,積極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學習遷移的意識、習慣與能力.
[1]楊昌座.淺談高中數學開放性問題及教學分析[J].福建教學研究,2007(5).
[責任編輯:楊惠民]
2017-05-01
顧春梅(1979.10-),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鎮人,本科,一級教師,從事高三數學教學工作
G632
B
1008-0333(2017)21-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