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波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江蘇 昆山 215300)
淺談如何讓學生適應高中物理學習
姜 波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江蘇 昆山 215300)
面對新的物理教材,很多學生反映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師的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學生也應該適當地改變和豐富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活動,對讓學生適應高中物理學習有了一些感觸和體會,現寫出來,供同仁們參考,并懇請指正.
學生的主體性;降低難度;減小跨度;初高中銜接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僅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使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縛.因此,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改變,不應只知道滿堂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們現在的備課主要是備學生,而不是備課本,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新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同時新課程的改革也是讓物理這門課在高中的開始階段降低難度,讓更多的學生能上手,這樣才能對物理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新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具有以下特點:1.教材力求掌握好教學要求和程度,增加彈性,便于在教學中因材施教,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的方面.2.強調突出創新意識.3.教材鼓勵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方面.4.加強了實驗.5.開設“研究性學習”新課程.6.靈活滲透,擴展知識面.教材的改革已深深地認識到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首要問題,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就不能發生.
作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怎么才能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呢?關鍵是要有新的教學方式.“問題探究”式教學法著眼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只有當學生感到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思維才會真正啟動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伊始應首先創設問題情景,促使學生頭腦中產生有指向性的疑問,然后,進行科學猜想.由于探究式教學立足于活動、發現,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因而教師及學生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核心是充分激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富有個性的創造性學習;它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在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法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導演”,是“顧問”,使學生處于最大限度的主動激活狀態,使學習成為其自主活動;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啟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在課堂教學盡可能增加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活動量,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們這一年齡階段所特有的好動性、表現欲,從而有效地發現學生的個性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較,由于高中物理的物理量很多是矢量,對于本來習慣于初中反復的、大量的標量式計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普遍感覺物理難于學習.這就需要我們改進教學方法,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1.新、舊知識的同化.在教學中做好新、舊知識的同化,可以大大減少學生學習的困難.作為老師要做好學情的分析,知道哪些是學生易錯的,不好理解的,就應該在這些方面多下工夫,并做到學習過的知識的舉一反三.只要老師能做到這點,老師的教學方法才能得當,從而使學生會對新、舊知識進行同化.在講彈力時,由于初中階段只提及了彈簧形變量和外力的關系,同時也提及了壓力的大小,就是沒有談及為什么會產生彈力.在高中學習彈力時,我們不僅要對彈力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還要討論彈力方向及大小.就這一點就比初中物理的學習要抽象的多,所以會造成了學習難度的增加.那么怎樣才能盡快促使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同化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通過實驗再現彈簧形變形式有:伸長和壓縮兩種形式,利用手邊的現有工具(如塑料尺、橡皮等)演示其它物體產生形變而產生彈力,從現象中分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和為什么會產生彈力.利用舊知識的再現從而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然后通過微小的形變的實驗,從而得出產生彈力的條件.這樣既滿足高中物理的新知識的學習,又達到了溫故而知新,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適應.
2.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讓學生盡快的適應高中物理學習.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往往注重的是機械的重復,很少會注意到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只要肯重復,考高分也不難,但是高中由于知識的難度大了,光靠機械的重復是不行的,只有有自己的思維才能學好高中物理.如學生學習完彈力的概念后再讓學生自己多多列舉一些生活中產生彈力的現象,才能更加的深刻理解彈力這個物理量.
3.采用階梯式教學法,使兩個物理在知識點的斜街上更自然,減小由于不同知識間的差異而造成的跨度.這種方法的主要就是學生做題時能做到舉一反三,先從基礎的題開始,讓學生掌握后再在基礎上進行演變,這樣就能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也要進行因材施教,一步步的讓他們從低級別到高級別的題目做起,最后才能達到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和鞏固.
綜上所述,面對新的物理教材改革,我們每位物理教師都應努力鉆研教材教法,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不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徐改宏.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對策[J].新課程(教師),2010(01).
[2]李建國.對當前高中物理教學弊端的分析與探究[J].考試周刊,2010(04).
[責任編輯:閆久毅]
2017-06-01
姜波(1978.11-),男,江蘇昆山,中小學一級,本科,從事物理教學.
G632
B
1008-0333(2017)21-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