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俊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江蘇 南通 226300)
高中化學課堂導入設計的存在問題研究
陳 俊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江蘇 南通 226300)
良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分析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是解決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抓手.本文針對課導入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
高中化學;課堂導入;問題
導入環節是一堂課的開始,優秀的導入設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學生的狀態,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狀態參與到學習之中.然而當前的高中化學課堂上的導入設計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結合教學過程中的體會,以及日常的教學觀摩活動,筆者認為當前高中化學課堂的導入設計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導入過程缺乏生機,無法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為強大的內驅力,他們只有真正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才會主動地去走近它、研究它、認識它,學習過程也不例外.對學生來講,每一課都是一次陌生的探索過程,要讓學生能夠欣然接受,并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教師對課堂導入的設計就顯得非常關鍵.然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無法讓導入環節充滿活力,以致于學生興趣沒有被激起,整個課堂也將缺乏生機.
例如在“緒言”課上,為了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對化學產生興趣,教師可以演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實驗,也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化學現象來建構認知情境,這都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心理的激發,但是教師如果只是以平鋪直敘地方式講解高中化學的知識特點以及學習方法,這顯然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給化學貼上“枯燥無聊”的標簽.
2.導入目的模糊不清,無法有效銜接主要內容
課堂導入的基本目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幫助學生切換學習情境,其次導入要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恰當的課堂導入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讓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再次,導入環節應該要緊密銜接教學內容,如果脫離教學主旨來設計導入,則會分散學生的精力,降低學習效率.
比如有化學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金屬的性質”時,采用復習的方式來進行新課導入,他一上課就讓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的鋁、鐵和銅等金屬的性質,但是學生初中主要學習的是那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較少,所以學生回憶舊知時,氛圍雖然活躍,但是這些內容和本課的主題關聯性并不強,這明顯浪費了課堂時間,沒有起到導入應有的效果.
3.導入手段單一,新舊知識銜接不當
一般的化學課堂上,教師進行新課導入時,都是以通過回顧上一課的所學來展開,這樣不僅可以檢查前一課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但是這種導入方法的使用也要講究策略,比如很多教師的開場白都是:“上一課我們已經學習過……,今天我們開始研究……”,如此平淡的導入,只是讓學生對已學內容進行了大概地復習,很難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還有教師導入就是復習,隨后就是新課教學,兩者甚至完全是獨立的.
比如在學習“鐵和鐵的化合物”一節時,教師先讓學生對鎂和鋁的有關認識進行回顧,這樣的導入不但會擠占新課學習的時間,而且新舊知識之間也沒有什么聯系,這樣的導入缺乏連貫性,自然無法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確切地講,溫故知新的導入有助于學生系統化的建構認知,但是此類導入也有一定的適用性,即有關知識之間確實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
最后,針對上述教學中暴露出導入設計的有關問題,如何優化我導入環節的設計呢?讓導入環節成為學生化學學習狀態調整的催化劑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優化導入設計:(1)借助文化差異來提升導入設計的具體性;(2)借助生活化的情境來提升導入設計的具體性;(3)借助多元化的載體來增強導入設計的直觀性.但無論是從哪一個方面入手,高中化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地設計,其設計的目標指向都是學生認知的有序發展,都是為了在課堂的一開始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讓學生以最佳狀態融入到學習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化學觀念.
[1]陳筱勇.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導課語的設計[J].化學教學,2005(10).
[責任編輯:季春陽]
2017-05-01
陳俊(1980.5-),男,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人,本科,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工作.
G632
B
1008-0333(2017)18-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