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連
(江蘇省清河中學 223001)
以前的高中物理課堂是教師的一片天,學生只是聽教師講課,很少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這樣就讓物理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對于學習沒有一點興趣,甚至出現了厭學的情緒.新課標的實施,為高中物理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教師開始思考要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更好地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想辦法優化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高中物理課堂更有實效.
興趣能夠引發人積極行動起來,而且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感興趣的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達到目標.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積極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進行學習活動,對于后續的教學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生會積極思維,讓課堂彰顯活力.
如在教學《力的分解》一課時,教師就以一個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件導入了新課的教學:在一個崎嶇的山路上,一臺拖拉機陷入了一灘泥里,無論司機怎么發動車,都不能把拖拉機從泥里開出來.正當司機一籌莫展時,從遠處來了一個年輕人,司機請求年輕人幫忙,年輕人問司機有沒有結實點的繩子,司機感到很不解.這時年輕人拿著繩子一端綁在了拖拉機上,提著繩子的另一端走向了不遠處的一棵大樹,只見年輕人把這一端綁在了大樹上,年輕人要求司機把好拖拉機的扶手,掌握好拖拉機的方向,自己走向了繩子的中間,司機很擔心這樣是否可行,只見年輕人稍稍向外用力,拖拉機就從泥里出來了,司機很是吃驚,更感到不解.教師提問:年輕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學生心里也感到好奇,教師接著說: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就是今天所要講的內容——力的分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這個精彩的導入激發了起來,學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自然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中.
教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件,作為新課的導入,這樣就能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的思考、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
在生活中處處展現著物理的身影.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體現在生活方面的內容,這樣就能激發學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又讓學生陷入不能完全解決的境地中,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如在教學《簡單的邏輯電路》一課時,教師先提出問題:在樓道內有一種燈,只要你發出聲音,燈就會亮起來.立刻就引發了學生的共鳴:是,咱班教師外面就有這樣的燈,只要一出聲燈立刻就亮了.教師繼續說:這種由聲音控制的燈叫做聲控燈.這種燈現在廣泛應用于住宅小區的樓道中,在晚上一有聲音燈立刻就亮,而且會亮幾十秒的時間.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談談你對這種燈的看法?這時學生就會很活躍,大家開始討論起來,一會兒,就有學生站起來:這種燈很節能.可是,在白天的時候無論怎么有聲音,可這種燈就是不亮,這是為什么呢?有學生好像對這方面有些了解:因為這種燈除了聲音控制外,里面還有光線控制的部分,所以才會在白天的時候無論怎么有聲音它都不會亮.有學生又提出:這種燈也是有缺點的.因為深夜晚歸來的人要想得到燈的照明,就會發出聲音,這樣就會吵到已經休息的人們.如果能夠更加靈敏些,只要一個小小的聲音就能喚醒它就好了.這時教師就提出了與門、非門電路的邏輯關系,讓學生利用門、非門電路,探尋如何才能控制聲控燈靈敏度的問題.學生很想解決這個生活場景中的問題,就很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最終利用與非門電路的邏輯關系,找到了控制自家樓層的靈敏聲控燈,而其他樓層即便聽到了聲音燈也不會被點亮,使學生對于與非門電路的邏輯關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場景,使學生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場景中苦于不能解決,自然就會積極加入到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教學的方式,增強教學中與學生平等的交流,使學生在這種平等對話中,積極與教師進行交流,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按照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的形式與學生展開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課堂的實效.
如在教學《波的形成和傳播》一課時,教師先向學生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提出的引導問題:a機械波是怎樣的,是怎么形成的?b機械波是如何進行傳播的?c機械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組成機械波的質點,會跟隨著波向前移動嗎?學生根據課本內容,了解到機械波的特點以及形成要有振源和介質,機械波向前傳播是勻速的,而且組成機械波的各個質點是不隨波向前移動的,而是圍繞著自己的平衡位置做振動.教師這時拿出了機械波演示器,教師慢慢的操作,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接著問道:各質點做的是什么振動,周期相同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各質點的振動周期都與波源的振動周期相同.教師重新讓各質點開始振動,提醒學生注意觀看各質點在起振時的運動方向.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都與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教師又重新開始讓各質點振動,這時問學生:既然各質點不隨波向前移動,那么機械波傳播的是什么?學生這時就開始思索,發現是能量.
教師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緊隨教師的教學進行積極的思考,在教師邊提問邊演示的過程中,實現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總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量,吸引學生真正走入課堂教學中,激活他們的認知潛能,引導他們在物理學習的進程中積極思考、分析,不斷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優化學生的綜合素養.
[1]石紅梅.優化教學方法 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J].中學物理:高中版, 2016,34(2):59-60.
[2]石凱峰,徐紅娟.緊跟大數據步伐讓物理評價更有效——談大數據背景下物理教學評價的優化策略[J].新課程導學,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