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本源
金融企業要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水平,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金融企業不顧風險,片面追求規模和利潤,以保險業為例,一些保險公司在股市中非理性舉牌;大量投資到與保險無關的領域;大面積的跨境、跨領域投資;不顧負債成本,激進經營等等,累積了大量風險,為中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
對此, 2016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企業要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水平,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于國有金融企業而言,這既是發展的需要,也是負責任的表現。本期推出的太平洋保險集團,立足主業,審慎經營,追求可持續的價值增長,堪稱典范。
對于保險企業而言,堅持“保險業姓保”是題中應有之義。
“保險業姓保”,就是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國保險行業發展迅速,對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日益顯現。但是,在公司治理、保險產品和資金運用三個關鍵領域還存在不小的風險,亟須落實“保險姓保”的政策理念,加快行業改革,提升服務水平。
為此,太保集團在發展上,始終強調要專注保險主業。公司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創新產品,提升服務,聚焦價值增長,推動轉型升級,為行業做出表率,實現了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雙雙提升。
保險業立足主業,回歸本位,其中至少包含三層含義,即充分發揮保險分擔風險和補償損失的保障功能,成為國家發展的穩定器;真正成為人民群眾健康生活的重要支撐,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器;在“脫虛向實”中成為實體經濟的助推器。
在助力實體經濟方面,近年來,太保集團抓住保險資金可投資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政策機遇,在參與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項目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在公司轉型上,太保集團堅持轉型立足客戶需求,“關注客戶需求、改善客戶界面、提升客戶體驗”。通過戰略轉型的實施,提升客戶臉譜繪制能力、產品服務供給能力和新領域發展能力,實現了客戶經營能力大幅提升,值得借鑒。
飛速發展,讓金融業風光無限。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也進入了金融風險高發易發的新階段,不但影響了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也為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埋下了病灶,這也成為現在和未來金融業必須解決好的重大問題。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強國建設目標的關鍵一年。為此,金融業特別是國有金融企業,應當回歸本源,繼續深化風險防范意識,堅守主業,堅持以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為主線,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價值增長,從而贏得市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