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民偉
運用管理會計增強財務管理的滲透力
文‖徐民偉
管理會計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優勢非常顯著,企業經營者對財務管理的信任度在不斷地加強
企業的財務活動,是企業運營的重要部分,無論是資金籌集還是資金調度和使用,其業務的質量關系到企業的安全、企業的效率,更關系到企業的效益。同時,企業整個業務開展的過程,資產的形態處于不斷的變化,唯有價值是連續的,所以,基于價值管理的財務管理,其管理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財務的業務活動,還被延伸到影響企業價值變化的業務鏈上的所有活動。
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是會計核算,會計忠實地記錄資金和資產的進和出、增和減,跟蹤業務的軌跡,并統計出企業整體運營成果。在獨立法人,產權明晰的條件下,企業的會計核算才是有效的。無論是投資者,還是企業經營者,都可以據此評判企業業績,進而細化管理。
在中國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中國企業充滿了新的活力,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特別是企業的財務管理,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現代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引進,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了新知識、新理念;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核算工具革命,會計核算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大大提高,數據處理更為便捷,為企業財務管理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由于企業的需要,高等教育中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增設也是最多的。
對于管理會計的定義,各種文獻有不同的表述。
事實上,管理會計是一種方法,即針對企業中特定的管理對象,借助基礎會計數據及各種可能的經營假設所做的內部分析報告,用于優化企業現有的或未來的經營行為,實現少投入多產出,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會計核算是對企業已經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的經營行為的系統記錄,真實性是其最大特點。但是,它對經營行為的包容能力很強,差異性區別比較困難。無法使經營者直接從歷史會計數據中發現企業經營行為質量和潛力。管理的任務,就是總結過去,更好地實施未來。管理會計正是為滿足管理者需要,從優化企業經營行為的視角,深入挖掘歷史會計信息,總結過去,發現經營缺陷和管理短板,并且尋找和探索企業提升和發展的無限可能,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資料。
管理會計可以在企業管理中運用的地方很多,可以是日常經營和管理,如資金管理、設計管理、成本管理、采購管理、存貨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薪酬管理、預算(計劃)管理等。
某世界500強企業在中國的一合資企業,財務部門從單位產品人員成本異常為線索,與各車間管理部門一起研究建立生產線停車記錄和消除制度。影響生產線停車的事件有很多:產品切換、原材料不齊、設計缺陷、設備故障、晨會等。新的管理制度實行以后,原來熟視無睹的幾十種現象被記錄,問題凸顯了出來,各車間成立專門小組,制定相應措施予以解決,大大地減少了生產線的停車事件,提供了勞動生產率。如針對產品切換,計劃部門在銷售期內,盡可能將不同批次同一型號的產品放在一批生產,減少切換次數;加強對供應商的追責和處罰,從而提高了供應商的責任意識和工作質量;對于設備故障,加強日常維護和定期保養質量,確保設備在運行中的穩定性;至于晨會,改每天一次為每周一次,既避免了形式主義,又提高了會議質量。如此等等,勞動定額一次次被優化,在一年之內勞動生產率提升了40%。
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運用中、長期的地方也很多:投資決策、商業模式搭建、稅務籌劃、戰略規劃等。某一制造企業,業務部門建議在南方設立新工廠,以提高市場響應度。財務部門根據公司產能過剩的狀況,對新設立工廠的投入(場地、設備及資金成本等)與利用現有生產能力將產品運送南方的費用比較,僅新設工廠的投入之利息即與運輸費打平,明確指出應充分利用公司現有能力,不宜重復投資。公司決策采納了財務的意見,并在提高營銷部門市場信息獲取能力、訂單與生產計劃的銜接等方面下功夫,切實解決了市場響應度問題,避免了無謂的巨額投資。精明的企業經營者在預謀重大決定之前,一般都會主動傾聽財務方面的意見,或者讓財務部門直接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小組。
企業需要有管理思想的、能做管理會計的財務人員。管理會計是對企業會計核算信息的挖掘和利用,是著眼于企業管理的會計核算和分析,管理會計增強了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主動參與度,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都有顯著進步。
管理會計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優勢非常顯著,企業經營者對財務管理的信任度在不斷地加強。為了更好地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管理會計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專題研究報告,要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就應該提高專題報告的質量。報告的質量與“選題”有密切關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把握“選題”三項原則,以引起企業管理者的共鳴:
效益性原則。效益是企業的根本,是企業管理的“牛鼻子”,企業財務在開展管理會計核算和分析時,必須圍繞降本增效,不忘初心。
經常性原則。企業生產和經營行為是日常性的,對于制造型企業,甚至是簡單的重復。如何在日常的行為中發現短板,找到“跑、冒、滴、漏”,糾正重復的錯誤,或優化現有的組織行為,管理會計可以穿透日常核算數據,測試“不起眼”的小動作,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對企業的效益影響其實很大。它克服的是企業的頑癥和雜癥,有利于企業健康運行。
重大性原則。積極參與到企業重大的經營決策中,通過管理會計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可以從源頭把握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應該按照三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管理會計不可能解答企業管理中的所有問題,揚長避短才是明智之舉。效益是核心,沒有效益的效率是折騰,沒有效益的規模是浪費,管理就是為了提升效益。
管理會計在財務管理與企業管理之間,又架起了一條高效鏈接。只要有利于企業管理和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必須全力以赴。財務管理要充分重視管理會計的運用,在管理體系、人員配置、核算方法等作相應的改革,兼顧管理會計的開展。
在企業財務管理領導和部門中,有意識地配備和培養懂管理、會核算(不僅是會計核算,還能夠管理會計核算)的復合型人才,讓他們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去。
在財務部門設置管理會計崗位,或賦予財務領導(總監、經理)管理職責,擁有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話語權。財務人員要走出賬房,熟悉企業業務,熟練管理語言,提高財務與企業領導和各部門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更新會計核算工具和手段,提高智能化水平;同時,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管理架構、分工體系、業務特點,豐富二、三級細目設計,為管理會計的數據采集提供便利。
不僅在財務部門,還要在企業所有的管理部門,所有的員工頭腦中建立效益意識。大家的認識統一了,行為目標一致了,才能產生共鳴,管理會計也能在企業管理中得到最廣泛的認同。
(作者系華鑫股份總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