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金琳
產業基金助力臨港產業發展
文‖《上海國資》記者 金琳
通過母基金的形式,參與到最頂尖的20%的基金當中去,幫助尋找優質標的
臨港集團在科創投資上不遺余力,今后臨港集團將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潤作為科創投資預算。除了直接投資外,臨港集團于2015年設立了規模為100億元的園區開發基金,2016年成立了產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品種多樣,包括與政府合作設立產業發展的母基金,將撬動社會資本。并將與社會機構合作成立并購基金及嘗試發行海外債。
上海臨港集團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吳巍介紹了智能制造產業母基金的頂層設計和總體思路。
《上海國資》:請問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的背景是怎樣的?
吳巍:過去20年,經濟全球化依托政策紅利、人口紅利推動,發展依賴投資拉動需求,產業謀求規模擴張和市場占有率。如今全球化備受挑戰,出現的問題包括債務危機,產能與需求嚴重錯配 ,財政及貨幣政策邊際效應驟降等。只有通過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來帶動創造新增需求,降低生產、流通環節成本,提高產能利用率,增加供給效率,才能實現突破。
除了宏觀經濟,股權投資行業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一行業發展迅速。通過20年發展,從美元基金到人民幣基金,目前達到4.2萬億元總規模。共成立政府基金780支,總規模2.1萬億元,僅2015年就新增297支,新增規模1.5萬億元。而且其成長空間巨大,每年新增企業僅有0.2%獲得投資,每年存量企業僅有0.1%獲得投資 ,同期美國的數據是5.0%,差距達到50倍。每年VC/PE基金投資總規模4500億元,僅占GDP的0.7%。所以投資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上海國資》:能否介紹產業基金的特點?
吳巍:產業基金依托臨港集團下屬各個園區,在項目投資和投后管理方面具有獨到的特點。
我們將園區內的大量企業經營狀況、業務范圍、能耗情況等資料數據化、平臺化,依托這些信息進行差異化的篩選。
基金可以為園區內完整的產業鏈提供上下游整合型并購,還可以為園區內成熟企業并購海外標的。
在投后管理方面,我們可以提供法律、財務、咨詢等專業服務,并提供稅收、補貼、資金等服務,以及產業鏈及技術設備共享。
基金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投資形式。產業基金投資可以股權投資母基金形式設立,通過子基金進一步撬動社會資本,帶動產業投資。
基金投資領域80%在智能制造、高端制造,20%在其他高成長領域。投資階段則涵蓋從VC、PE到Pre-IPO各個階段。投資區域90%為國內高成長項目,10%為海外高成長項目。并通過國內IPO、國內企業并購方式實現退出。
《上海國資》:產業基金以股權投資母基金形式設立,通過子基金進一步撬動社會資本,帶動產業投資,這一模式的優勢有哪些?
吳巍:如何防范投資風險是我們一直考慮的問題。而且培養投資團隊也很不容易。我們以母基金的形式投資,可以有助于解決問題。我們通過母基金的形式,參與到最頂尖的20%的基金當中去,幫我們尋找優質標的。母基金還具有收益穩定性,投資收益出現極低或者極高的可能性比較低。
目前母基金投資的子基金可以作為招商的重要環節,擴大招商優質項目庫,為園區帶來效益。子基金所投的項目和要投的項目庫都會向我們開放。
人類社會的每次組織形式變革都會帶動經濟活力和創新。臨港集團依托共享經濟理念,打造大開大闔的平臺,整合社會資源,希望我們的產業基金成為一個對接園區企業和資本的平臺,最終反哺園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