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三垛中學(225631)
沈旭葵●
基于PCK理論的高中物理教學探究
江蘇省高郵市三垛中學(225631)
沈旭葵●
PCK理論就是指教師要把自己掌握的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知識,通過轉化,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構建.
PCK理論;轉化;構建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大多教師認為自己講得好,學生自然就學得好,把講和學劃上等號,而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教師對知識的理解,自身的認知和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教師所要做的,不是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學生,而是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知識,這就是著名的PCK理論.PCK的本質是轉化,通過轉化而把學科知識變成學生能理解的知識,形成構建.
在傳統認知中,學科知識就等同于書本知識,教師的教學就是講授書本知識,因對學科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把握不到位,落實到物理課堂中,也就演變成為了講授式的教學.國內外不同的學者和專家對學科知識進行了不同的研究,也作了相應的分類,如SmithandNeale就認為,學科知識可分為學生先前giant,特定的教學策略和表征知識;NateMcCaughtry則認為,學科知識可分為教學法知識、情境知識、有關學生的知識.不管哪一種分類,其目的是要弄清學科知識的內涵,以便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通過教學而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
根據PCK的本質,PCK其實是兩種知識融合的產物,即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的融合,它并非單獨存在的知識體系,而是教學中通過“教”而引導學生“學”而形成的知識.那么,在學科知識和學生知識之間就存在轉化,而這也是PCK的核心所在.
首先,第一次轉化是教材內容向教案、學案的幻化,即把學科知識轉化為教學的知識.在物理教育教學中,第一次轉化體現在教學設計上,即教師要結合教材而把學科知識通過教學設計呈現出來.第二次轉化則是由教學的知識向學生知識的轉化,即教師通過教學而引導學生構建物理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該環節中,教師更多要做的是優化知識的呈現方式、課堂的調控及指導、教學評價等.通過兩次轉化,最終讓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容易走入這樣的極端,認為自己講得多學生就學得多,忽視了“教”和“學”之間的過程.通過對PCK本質的分析不難看出,要實現學科知識向學生的知識之間的轉化,必須建立起“教”和“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必須從單純的講授束縛中解放出來,加強引導.
在PCK理論指導下,首先我們得思考在課堂中最需要教給學生什么,即教學目標是否明確、簡化.教學始終是圍繞三維目標展開的,那么,三維目標是不是每堂課都必須有,三維目標是不是非得分開明確,教學目標是不是都應該面面俱到?以《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為例,基本目標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那么,在教學中,對于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是否就一定要實現呢?這還得考慮輕重和主次之分.
其次,內容和方法的處理.就內容而言,要么是直接不用教材,要么是照搬教材,新課標中提出要靈活用好教材,故而在考慮用哪些內容來教學生時,一是要考慮新課標的要去,二是要能讀透教材的意圖;三是要考慮學生的需要和可能.就方法而言,即怎樣教的策略,不僅要考慮教學活動的設計,還得考慮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的選擇.如《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中要讓學生理解合運動和分運動同時發生即具有等時性,以及分運動互不影響即獨立性(即形成學生的知識),可先探究船行人走而促進學生建立較為復雜運動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吊車起吊重物的flash而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知,再以弧形軌道球碰撞實驗而促進學生理解兩個分運動是獨立的結論.
要把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必須建立起“教”和“學”之間的聯系.就高中物理而言,學科知識較為抽象,而學生的抽象認知能力尚欠缺,理解能力也有限,故而教學中必須加強直觀教學,即要以學生所熟悉的、直觀的方式來呈現知識,以此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科知識和自我認知之間的聯系.如《電流和電源》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電源的概念,可從生活中的雷鳴閃電存在于一瞬間,而小電筒卻能持續發光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A、B周圍的電場、A、B之間的電勢差的變化情況,借助投影而啟發學生思考電源P在把電子從A搬運到B的過程中,電子的電勢能如何變化?電源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由此,由“教”轉變為“引”,讓學生直觀感知,效果更好.
其次,在轉化的過程中,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引導是關鍵.如《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教學中,先以“改變物體動能的原因是什么?”的問題而引出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速度密切相關的話題,由此引入實驗,引導學生猜想功與速度的變化可能會是什么關系,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明確方向,即通過分析每次功的值和每次對應的速度變化值,尋找外力對物體做的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引導學生討論并確定實驗后實驗,在實驗中教師要進行指導,如在實驗中橡皮筋在哪個過程中對小車做功?小車被橡皮筋彈射的過程,小車做什么運動?通過實驗探究后引導學生說結論,教師進行補充.如此,讓學生在經歷中構建知識,效果更好.
PCK的本質是教師在把學科知識通過教學設計變成教學任務,再通過教學實施把教學任務轉化為學生的實際所得的兩次轉化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應該準備把握這個轉化關系,轉變觀念,優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參與,以此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構建.
G632
B
1008-0333(2017)09-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