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大成中學(322002)
傅文文●
高中物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實現途徑
浙江省義烏大成中學(322002)
傅文文●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規律,與新課改精神相一致.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為不同群體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以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幫助學生盡快建立自學意識,并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實現物理認知的全面成長.
高中物理;自學能力;培養策略
新課改大背景下,課堂教學發生巨大變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頻繁,教師和學生身份都有嶄新呈現.教師變成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參與者和服務者,學生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成為課堂最活躍因素.高中物理教學有學科特點,教師從優化設計開始,注意多元聯系學生生活認知,拓展物理實驗,以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思維,形成重要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為物理綜合能力提升提供助力.
高中學生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之中,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摸底調查,以掌握第一手信息材料,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信息支持.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教師要對多個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處理.課前預習時,教師要給出具體的任務和要求,讓學生感覺有明晰的方向;課堂導入時,教師要注意優化情境創設方式,生動講解、案例展示、數據分析、實驗操作、多媒體介入等,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良環境,順利調動學生學習思維;教學引導時,教師要給學生充裕自主學習時空,利用多種合作學習方式設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品質.
在學習《時間和位移》相關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找到時刻、時間、位移、矢量、標量的概念,然后讓學生舉例說明這些概念.學生展開自發討論,很快就給出自己的學習理解.有學生說:所謂時刻,就是指事物運動的某一個瞬間.如八點三十分鐘時,我正在好來到學校門前.時間是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如從教室到操場距離二百米,步行需要三分鐘,這個三分鐘就是時間.位移,是指事物位置從一個點到另一點的移動.如我從教室門走到座位上,我的位置發生了位移.也有學生說:我們原來接觸過的有大小沒有方向的量叫標量,如三公斤,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現在接觸的是有大小還有方向的量叫矢量,如重力五公斤.
教師發動學生搜集相關概念,并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以舉例說明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學生學習思維順利啟動,并快速形成學力,贏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最常見教法運用,如何能夠順利啟動學生主動學習思維,這是教學設計一貫追求.
物理認知與學生生活有密切關系,教師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認知,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是物理學范疇,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每一種學科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高中學生生活認知處于成長期,對生活現象有特殊敏感性,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以引導學生展開更為廣泛的自主學習探索.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學習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文本內容,對加速度概念展開個性理解,并給出一些生活現象,發動學生展開對比感知:一輛自行車,從靜止到啟動只用了一秒鐘,三秒鐘之后,時速達到了30公里/小時.一輛汽車,從靜止到啟動,用時五秒鐘,三十秒之后,其時速達到60公里/小時.這兩個運動案例中,誰的加速度更大一些呢?學生自覺展開研究性學習.有學生這樣解讀:加速度是由速度的變化量和所用時間兩個因素決定的.速度變化大,并不能說明加速度也大,因為還需要考慮時間因素,時間短,速度變化量大,其加速度才較大.因此,自行車加速度比汽車要大.
教師利用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展開對比思考,學生學習思維快速啟動,很快就給出自己的個性見解.高中學生生活認知比較豐富,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并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突破口,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帶來重要動力.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當然是鮮活的.加速度是嶄新物理概念,學生對速度變化有一定認知,但需要教師給出認知銜接,以幫助學生展開多重思維對接,這樣才能給出較為科學合理的思維推演.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引導設計時,教師往往會受慣性思維影響,不是硬性灌輸,就是放任自流,學生學習主動性難以成功調動起來.特別是習慣了教師灌輸的學生,很容易產生一種心理依賴感,一切都會按照教師說的去做,自己很少有獨立思維的主動訴求.在新課改大背景下,課堂教學要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大多用問題展開全面發動,“滿堂灌”轉向了“滿堂問”,學生被教師問得思緒大亂,學習主動性并沒有真正獲得發揮.因此,教師要創新課堂引導策略,對常規教學引導展開全面更新升級,以提升課堂教學引導的適合性.發動學生展開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質疑活動,都可以形成重要教學探究力量.
《自由落體運動》學習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相關概念和性質,然后讓學生利用生活經歷認知探索自由落體運動產生的條件和規律.學生展開自發討論,很快就給出相關驗證:自由落體運動是只受重力作用,從靜止到開始下落的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初速度為0,當空氣阻力較小時,可以忽略不計,這是一種直線勻加速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為:速度公式:vt=gt.同一地點,如何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相同,和物體本身輕重沒有關系.
教師讓學生先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相關認知基礎,然后自發展開深度探索,讓學生逐步揭開自由落體運動的內質規律.學生對自由落體有較多實踐認知,在具體探究時,利用生活實踐經驗,展開了多元解讀性學習.從學生表現可以看出,教師教學引導是非常適當的.學生掌握了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和特征,也為后面的學習起到重要鋪墊作用.物理知識具有連貫性、系統性,這里涉及位移和加速度等問題,這是前面學習認知積累.教師正視學生學習認知基礎展開教學引導,給學生創設良好學習探索機會.學生主動展開探究性學習,獲得豐富學習認知.
物理實驗是課堂教學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學生對實驗操作大多比較感興趣,教師要對實驗資源進行科學整合,精選實驗內容,優化實驗操作形式,盡量吸收學生參與實驗操作,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形成學習新知.物理實驗內容豐富多彩,教師不妨發動學生展開自主實驗設計操作,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和生活材料展開物理相關實驗,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也發揮重要促進作用.
教學實驗設計時,教師要根據教學條件和學生認知實際展開多重優化處理,以提升實驗操作的實效性.如《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學習時,教師讓學生觀察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計時情況,比較它們的異同點.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翻看教材文本,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細致觀察、展開自發討論,逐漸形成學習共性認知.有學生分析兩種計時器的計時原理:電磁打點計時器是根據電磁原理制作的.接通電源之前,先裝上打點計時紙帶,然后接通電源,振片被磁化,開始震動起來,紙帶上留下一系列的點子,這就是物體運動的不同位置.通過對紙帶上的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展開測量,可以準確判斷物體運動的規律.電火花計時器,是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小孔,來反應物體運動情況的.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實驗觀察,并讓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學生深入到實驗之中,對實驗操作展開精細化解析,找出兩個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進而形成學習感知,為進一步探索做好前期鋪墊,也為塑造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創造良好條件.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需要展開多重優化,以突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從不同維度出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意識,以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課前預設、課堂導入、教學引導、合作學習、實驗設計、課堂訓練、教學小結等,都是課堂重要教學環節,教師要有深透思想,從不同維度展開教學整合優化,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長.
[1]艾莉;自學能力的培養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01期
[2]田淑兵;高中物理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04期
[3]段光輝;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1年06期
G632
B
1008-0333(2017)09-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