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師范大學(100037)
曾媛媛●
基于“鏡像神經元理論”下中學化學“直觀”情景創設應用研究
——以“物質的量”教學設計為例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100037)
曾媛媛●
“鏡像神經元”是意大利帕爾馬大學的賈科莫·里佐拉蒂等科學家在上個世紀末首先在猴腦上發現的,它是一種具有特別能力的神經元,其核心功能是通過觀察他人行為來實現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情緒情感的變化,而且在直接模仿、內部思維活動、社會交往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鏡像神經元理論,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研究“直觀”情境創設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并以“物質的量”教學設計為例加以論證.
中學化學教學;“直觀”情景創設;鏡像神經元理論;“物質的量”
著名美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曾說:人類有一種對本質的直接直覺能力,使人們在一個個別事中一眼便‘看’出了我們正想理解的‘道理’,與此同時又直覺到它在其他事物中也必定如此.”我們是否可以假設,有些非常抽象的化學知識,可以通過教師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一眼能看透知識本質?也許便是“鏡像神經元”的作用.
“鏡像神經元”,是意大利帕爾馬大學的賈科莫·里佐拉蒂等科學家在上個世紀末首先在猴腦上發現的,它是一種具有特別能力的神經元,“這種神經元,能使高級哺乳動物像照鏡子一樣在頭腦里通過內部模仿而即刻辨認出所觀察對象的動作行為的潛在意義,并且做出相應的情感反應.里佐拉蒂指出: “如果鏡像神經元能夠在此過程中起橋梁作用, 那么除了在理解動作、共鳴意圖和體驗情感中的作用外,鏡像神經元可能在人類觀察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重大的科學發現揭示了人類直觀思維的巨大潛力,使我們對人類理解的本質和人類思維的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
“鏡像神經元”的核心功能是通過腦的內操作獲得“親身經歷”的經驗.通過觀察他人行為來實現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情緒情感的變化,而且在直接模仿、內部思維活動、社會交往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那么,鏡像神經元與化學學科的相關性、對中學化學教學啟示何在?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科學研究人員通過親歷的活動,探究科學的事實,是事物的發展規律.化學教學是以教育者這些科研人員探究的科學事實和規律為基礎,建立起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學科體系,系統傳授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和能力的活動. 從“鏡像神經元”的視角看,化學教學是在教
G632
B
1008-0333(2017)09-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