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藝術”一詞,誰都覺得高大上,所以人們講話中都喜歡和藝術搭邊,什么說話藝術、行為藝術、生活藝術、教育(管理)藝術,舉不勝舉,仿佛一講藝術,就高大上了。然而,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學教育中“美”的教育——藝術教育,偏偏是排在“德智體美勞”中最不舉足輕重的位置。“美”的教育的主體陣地其實就是學校的藝術教育,而學校藝術教育的主陣地,僅剩下音樂(唱歌)和美術(圖畫)兩門(雕塑、工藝、建筑、舞蹈、戲劇、電影、游戲等,一般不涉及);即使這僅有的兩門課,據我所知,在當下的高中教育中,也形同虛設,有的根本不開課,有的課時常被侵占,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除了一些藝術特長生,現在的中學很少有學生能接受到比較正規的藝術教育。
于是有人看到了藝術教育缺失帶來的遠慮和近憂,馬云說:“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藝術,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后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這番話不免有些偏頗,但是純粹從知識與技能的角度看,人是“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的,而能夠“競爭過機器”的絕對是情感和價值觀——這正是藝術教育所擔當的責任與使命。一個人,只有接受了正規的藝術教育,被藝術浸染以后,才會擁有一種感知世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會擁有整個人生觀。
中學藝術教育的任務是什么?走出困境的路在哪里?多少年前教育部就發布了《關于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以及《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許多地方和學校也制定了“中學藝術素質教育”的三年或五年規劃。但是,觀其實質,與藝術教育的當有之義相距甚遠。這里,我不厭其煩,引述一個材料(某單位的中學藝術素質教育三年發展規劃),請看其發展目標:(一)總體目標:(1)一年創辦藝體特長班。××年招收一個藝體特長班,隨后每年招收一個藝體特長班,滾動式發展,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提升質量。(2)二年建成高標準的體音美專用教室。一個音樂教室,一個舞蹈室,兩個美術教室,一個美術作品展室,一個體育訓練房,一個體育器材室。(3)三年建成省級藝術教育示范學校。(二)具體目標:(1)重視普及工作,提高普及質量。(2)拓寬我校藝術活動的渠道。組建藝體特長班,豐富校園文化。提升現有美術專業隊、合唱團、舞蹈隊、體育訓練隊的整體水平,積極參與省市縣的各項比賽,積累經驗。(3)把握特點,找準特色。提升美術教學水平,擴大規模,積極培養美術人才,創辦音樂特長班。(4)打造出一支具有全面藝術教育素質的教師隊伍,充實學校文化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形成××中學藝術教育本位特色品牌。我那么啰嗦地引述材料,其實是為了簡單明了地告訴讀者諸君,在對中學藝術教育的認識上我們存在著多么嚴重的不足,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于,這,絕對不是一個孤證。我想,假如照這樣的一份規劃,三年以后,這個學校建成了“省級藝術教育示范學校”,那么我們的中學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實在是太嚴重了。
要說清楚中學藝術教育該干什么和怎么干,其實不難。“藝術”的字典含義有三:(1)文藝(作品),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造型、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游戲等。(2)比喻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那么我們的“藝術教育”任務,就是三個:(1)借助藝術家的藝術品教會學生鑒賞藝術家的藝術用心,培養學生的審美眼光和鑒賞能力。(2)讓學生形成審美思想(或者理想)。(3)讓學生將審美思想或理想反作用于自然將自然美化,創作藝術品,形成創新創造能力。
把培養藝術家作為中學藝術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不現實的,我們也做不到。但是,在中學課堂剝奪學生接受藝術審美眼光和能力培養的機會卻不能不說是錯誤的和不負責任的。那種以考級、參賽、表演、拿獎牌,為學校爭榮譽,為自己的中考、高考爭得一塊敲門磚的所謂藝術教育,肯定不是負責任的藝術教育。由于現實中考級、得獎牌的只能是少數,大多數的孩子會成為失敗者,他們對藝術教育的興趣、自信以及重視程度自然要大打折扣,也就很難從中獲益了。而其他學生,因為沒有接受到比較正規的藝術教育,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創新能力。
巴爾扎克曾說:“藝術乃德行的寶庫。”詩人席勒則說:“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岡察洛夫“美是藝術的目的和推動力”的論斷直白地道出了“藝術”與“美”的關系,而歌德的語錄“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與世界聯系,也沒有一種方法比藝術更好”,則告訴了人們藝術教育之于人生的必要性,須知“藝術家是美的事物的創造者”(郁達夫),“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于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羅曼·羅蘭),唯有“藝術給我們插上翅膀,把我們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契訶夫)。理念決定一切,高考之于學生固然重要,可千萬不要讓異化的藝術教育使我們的學生遠離了藝術,遠離了美,遠離了審美,遠離了美的創造。
(江蘇省海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