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生活在物質的世界里,每時每刻都在與世界萬物產生關聯。宇宙,在我們面前呈現出日月星空的浩渺之美;自然,在我們眼前展示著四季輪回的生機之美;人類,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在不斷追求美的過程中進步、發展。當今中國,伴隨經濟飛速發展的,是相對滯后的審美能力。大到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大拆除,用巨額資金建奇葩建筑,東西南北毫無特色的城市建設;小到人們衣著談吐的粗俗,家居布置的雜亂,無不讓人扼腕嘆息,也影響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中國制造的品牌價值。蔣勛有一本書《美,看不見的競爭力》,在我看來,更多的時候,美,是看得見的競爭力。
要提高全民族的審美能力,學校的藝術教育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藝術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藝術教育目前雖然得到學校的重視,但是,藝術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卻是讓藝術的價值和意義打了折扣,變了味道,降了檔次。
對藝術的認識偏于功利。沒有把藝術教育放在人生長河中的價值來思考,也沒有把藝術素養作為人的精神世界必備要素來理解。有的是為了成就學業,有的是為了就業出路,有的更高的追求,也是從藝術與生活的價值來架構。比如:成為藝術家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很少有人從藝術與人生的價值來構思。因此,藝術教育,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心中,一開始,就有了非藝術的東西,藝術的純粹性和本來具有的價值被稀釋了,有的甚至被異化了。
藝術教育的專業性略顯弱化。藝術,特別是相對專門的藝術,既要有教育的規律,更要有專業的技術。藝術教育對教育者來說,專業化程度高,教育技巧外化。從事藝術教育的人,具有一定的藝術才華或者表現力,是基本要求。而目前,隨著藝術教育的普及,教育需求的加大,藝術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建設明顯滯后,藝術教育的師資明顯不足,藝術教育的效果就明顯減弱。
藝術教育的評價有些偏離。藝術教育,除了技能呈現以外,還是一種人生教育。短期內,很難有結論性評價。即使有了天賦,又有了很好的藝術教育條件,學生的才藝水平明顯提高了,但要從中透視出其審美覺醒、人生感悟、觀念定向,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答案。而有些評測項目或者方法,過于量化,過于級別、等第、分數等的規定,使得藝術教育有時候就變成了應試教育,變成了短期強化的教育,這樣藝術教育就跟著不健全的評價體系走進了瓶頸之中。
要改變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充分體現其意義價值和魅力,需要從教育教學本源和規律出發,找到藝術教育的原點、遠點,找到藝術教育的規律與真諦。
我們現在正在提倡的核心素養首先就要求要有文化基礎、人文底蘊,而藝術,是集想象與創造于一體的最重要的人文載體。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核心價值觀,離開藝術肯定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這就要求,在藝術教育中,要確立教育原點,做到立足點正確,才能源遠流長。
藝術教育的原點,就是要加強藝術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技能教育是基礎,是載體,當然必不可少。但唯技能教育,走不遠,也教不深。面對浩如煙海的藝術瑰寶,要讓學生領略其魅力,喜之樂之,然后才能求之。藝術,需要天賦,但也需要濃烈的興趣與欲望。而只有充分展示藝術的美麗與魅力,才能從人的內心深處燃起對藝術的追求動力,才能從靈魂深處體驗到藝術的高貴與灌頂。如此,即使學生因為天賦不凸顯而藝術技能一般,也能感受到頂級藝術的瑰麗,也能在人生之路上感受到藝術之光。
藝術教育是學科教育,有著學科教育的一般特點與規律。但藝術教育又有著自己的顯著特征與表現。傳統說法就是,光說不練不行,就是多指一些技能性的項目與課程。書法、繪畫,管弦、聲樂,光靠紙上談兵,肯定是一無是處,審美教育、人生感悟也無法真正實現。而技能教育個性化是很強的,我們不能太過于集體化、規模化教育,也就是說要充分展示藝術教育的個性化和獨特性。但不管是學長笛的,還是拉二胡的,不管是山水畫,還是西洋油畫,藝術的內涵都是相通的,藝術的感知都是相融的,學生都能在不同的藝術樣式中,得到素養的提升,精神的升華。
藝術技能提升了,但要成為一種素養,一種靈魂的感化,還應該有個過渡語轉化。這個環節,在教學中我們應及時或者有效地予以關注。有些藝術才華突出的人、藝術技巧出眾的人,個人的精神品質并沒有得以相應跟進與提升。有的人就懷疑,技能與靈魂的脫節,才華與精神的分離。其實,這也可能只是追求藝術的功利性帶來的個人不適,帶來的相背與不合。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藝術往往呈現這樣的特點,藝術的癡迷造成精神的滯后,或者精神的緊張與出世。
基于此,我們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藝術教育的遵循與改變上來。藝術教育的傳統性與技術性,我們必須給予更多的遵循和傳承。現代教育改變了許多教育形態,現代技術條件也給予藝術教育有更多的新穎呈現。但藝術教育的傳統色彩不能抹殺,技能的直接傳授還是其顯著特征。我們要改變的是藝術教育的呈現方式,藝術教育的現代理解。我們不能聽著高山流水,還在專注于峨冠博帶。我們不能看著蘭亭集序,還在沉浸于筆墨紙硯。現代的元素必須要滲透于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也必須要走向未來建構。
藝術、藝術教育、審美教育,這些概念,有緊密聯系,但跨度很大。究竟怎樣體現藝術教育的價值,需要在課程建構、教學設計和方式方法、風格途徑等許多方面進行不懈的探討。藝術教育需要技術化的設計,需要人文化的浸潤,更需要藝術本身的自我觀照。
馬云曾說過:“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藝術,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后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這番話雖然有些絕對,但并不是沒有道理。藝術教育,培養看得見的競爭力。
(江蘇省無錫市江溪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