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儲建明,男,1962年12月生,江蘇無錫人。江蘇省中學語文正高級教師,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江蘇省333人才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歷任江蘇省羊尖高級中學校長、無錫市錫山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教育科學規劃辦主任、調研員,主要從事語文教學改革、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與研究,在各級各類培訓班講課100多場,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4部,主編和參編教學用書10多部。
編者按:文章中的演講稿為中國留學生蔣境源同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發表的一篇全英文演講稿,蔣境源同學現為該校環境科學可持續發展專業本科生。
一個剛剛經歷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大一留學生,用他并不十分成熟的眼光和大腦發表了他對中國教育的看法,也許這個演講并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注,然而,在這短小的篇幅里,我卻以為有著讓人警醒的話題。
請先讀一讀這一篇演講辭:
大家好!
感謝您的到場,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孩子正在趨同化。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在所有的奇跡、重大事件以及人類定居實現之前,人必須要擁有一樣最偉大的能力,那就是創造力。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也是如此,我們時刻面臨著需要作出重大決定的時刻。獨立思考是必須的,而孩子們正在逐漸失去他們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就讓每個孩子變得不是那么獨特了。我解釋過后,你就會明白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那我們就開始吧!讓我逐步解釋給你們聽。首先,我來闡述一下什么是獨立思考。總的來說,獨立思考能力是指面對事情發生時的一種客觀分析的能力。然而,這種能力在學生中正逐步喪失。孩子們太聽話了。例如,中國的學生在課堂上鴉雀無聲,因為隨便提問是會觸犯老師的。老師、學校和父母就是權威,學生們必須聽他們的話。上了高中,學生們還不允許到校外吃飯,因為學校告訴他們說校外的食物不衛生??墒?,不幸的是(也可以把unfortunately換成ironically),學校的餐盤里也有頭發、蟲子和鐵絲。而學生對此的做法是沉默。除此以外,很多學生不去判別父母或者老師對他們說的正確與否,只是不假思索地去執行。這也就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去自己決斷力。他們過于依賴父母,以至于沒有了這一層指引他們就失去了方向。很可悲,不是嗎?中國鄭州發生過一件真實的事情:一個小女孩迷路了,警察叔叔把她接到了派出所,而她要求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先要完成作業。小女孩周圍很多人在走來走去,在談話,但是她漠不關心,一直坐在那兩個小時,完成了作業。這難道不是不可思議嗎?假使你是這個孩子,你一定會先想著聯系你的家人,或者你首先會慶幸自己脫離了危險。然而,在她的頭腦里,沒有什么比完成家庭作業更重要的了,因為這是學校、老師、家長要求的。當一個孩子變得如此聽話的時候,家長們要開始擔心才對,因為孩子這樣發展是沒有未來的?,F在你知道獨立思考能力是多么重要了。
下面我要說的,是孩子們正在失去創造力,而這一現狀的始作俑者是學校。在我看來,學校不應該是創造力的樂園嗎?我下面的話可能讓你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學校在削弱教育的差異性。在所有國家(可能應該是在我們的國家,In our country),教育學科是分等級的。例如,最重要的是數學,其次是物理、化學等等。最不受重視的課程是藝術,當然,藝術各門類也分輕重。怎么可以這樣?原因就是從老師和父母的建議而來。你的父母會告訴你,兒子,學好這些學科可以考上大學,學到更有用的知識,將來能找一份好工作。這就是問題的關鍵。甚至,有一些孩子的天賦不在學習知識上,他們還會因此被其他人嘲笑。一些學校培養的孩子足夠聰明,會按部就班地做老師讓他們做的事情,他們還會因此就認為自己比其他的孩子聰明。我還要說的是,人口急劇增漲讓學歷沒有過去那么值錢了,越來越多的工程師從學校新鮮出爐,但是我們卻不需要這樣的人才。每個人都趨向大同,相同的生活,相似的方向,同樣的思想,甚至同樣的大腦。教育有新舊兩種愿景,舊的愿景是教師兢兢業業,努力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辖淌诟嬖V我們新的愿景,那就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但是現代教育正在無休止地抹殺他們的創造性。
總之,我希望你們意識到形勢有多嚴峻。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改變世界。祝您生活愉快!
演講者是一位2017年8月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就讀的本科留學生,他從自己就讀于國內中小學的經歷之中,對目前中國教育之現狀進行了反思,提出了自己關于獨立思考與創造力問題的見解。雖然這些內容的剖析還缺乏一定的深刻性,所涉獵的論據也比較粗糙,但是,這些問題的實質卻不得不讓人扼腕長嘆深思,因為這不是空穴來風,是實實在在的現實。
教育究竟應該如何面對孩子,教育的本意究竟是什么,教育工作者怎樣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與使命,這些問題其實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教育必須把人當人看,把人培養成完整的人。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屬于人之為人、歸屬于所有人的事業?!苯逃囟ǖ膶ο笫侨耍耸鞘裁?,馬克思說,“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泵恳粋€人都是具體、現實、整體的人,教育首先要看到人的本質和人的可發展性,把人當人看,把人的發展視為一種自然的天賦和生命力,才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進行教化和培育,奠定“學業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把孩子圈在學校里,課堂里鴉雀無聲,“按部就班地做老師讓他們做的事情”,所謂“早上起床只見星辰,晚上就寢又見孤月”,十多年的寒窗苦讀,數千個日日夜夜都是為了升學和分數而奮斗,這一切似乎已經成為廣大學校和家長的出發點。這種教育表面來看似乎也在以培養人才為目標任務,但這種培養不是作為“人”而存在的,而是把人異化成了工具和手段,學生成為了裝載知識的容器,而教師則成為了裝載知識容器的機器。只是教書不是育人,只是注重“如何而生”的教育,忽視了“為何而生”的教育,它沒有真正弄明白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為了什么。
教育之宗旨何在,王國維先生在《論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完全之人物?謂人之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是也。”每一個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都是有目的、有意識、有激情和有思想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和無限發展性的人。教育是對人的生命的涵養,是豐富生命、完善生命、發展生命的活動。只有讓每一個人的身體、知力、情感、意志等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和自由自覺地發展,才能實現學生們的健康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要造就學生的創造力,就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周國平說,“智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好奇心、純粹的興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享受智性快樂的能力,這是智力教育的本義,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當然更不僅僅是培養職業技能。”好奇心是打開另一扇門的鑰匙,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敏銳的眼睛,就能從平淡之中看出新異;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敏慧的耳朵,就能從一般之中聽出奧妙;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敏求的心靈,就能從大千世界之中發現稀奇古怪的問題,激發獨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蓄積無窮無盡的創造力。然而,演講稿中提到,“孩子正在趨同化”,“每個人都趨向大同,相同的生活,相似的方向,同樣的思想,甚至同樣的大腦?!?孩子獨立思考的權力正在被剝奪,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正在被削弱,一個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天才正在從此消失。這個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教育必須回歸孩子的天性,必須尊重和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必須引領和促進孩子自由而茁壯地生長。
1923年,愛爾蘭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葉芝留下一句警言:“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苯逃皇窍驅W生灌輸知識,而是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變成被動的容器,而是在學生的心里播撒可以燎原的火種。教育不僅必須承擔點燃的責任,而且應該明白去點燃一把什么樣的火,怎么去點燃這把火,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新生。
蒙臺梭利說,“兒童是永恒的?!蔽业睦斫馐牵簝和目赡苄允怯篮愕?。兒童的最偉大之處,就在于巨大的潛在性和不確定性。發現可能性并引導其發展可能性,這是教育的重要責任;兒童的探索性是永恒的。蒙氏認為,兒童是上帝派來的密探。探究是兒童的天性,它將使兒童有著無限發展的可能;兒童的自由性是永恒的,只有把兒童作為一個發展主體,尊重他們的基本權益,積極了解其發展困難,幫助他們自行探索、主動學習,才能讓兒童的精神自由起來。
放眼看世界,能夠創造出杰出成就的人物都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是自主學習能力超強的人,他們的成長史往往是向教育爭取自由的歷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質疑問難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知道自己要朝哪個方向努力,就等于讓學生學會自我成長的本領。自主學習不僅能開發出學生潛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誘導出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為創造力的發展和個性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切從學生出發,要有一顆虔敬的教育之心。
杜威說,“對于兒童來說,教師的人格和課業的影響完全融合在一起?!苯處煹降资且粋€什么樣的角色,教師應該去做什么樣的事,教育的核心價值究竟定位在哪里,這一系列的命題需要我們作出堅定的回答:一切必須從兒童出發。只有讀懂了兒童,才能成為兒童的伙伴,和兒童一起成長。因此,發現、引導、發展兒童,做一個長大了的兒童,這是教師應有的角色和責任。當每一個教師成為一個長大了的兒童的時候,他就能從兒童的特點出發,將教育的內容兒童化,采用兒童的教育方法,盡一切所能將教育內化為兒童的自我教育。
演講稿提醒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學校應該成為激發創造力的地方。然而,縱觀當下的學校教育,正常的知識傳承,往往變成機械的操練;坦誠的心靈交流,往往變成乏味的訓誡;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使學生在灌輸中逐漸喪失了作為“人”的活力、朝氣和豐富性。
教育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這是現代教育必須認識的一個真理。教育之于人,在乎心靈與精神,在乎人的自我覺醒和自主生長。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質言之,教育是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苯逃撸旐樒涮煨裕瑔⑵渲切裕瑩P其個性。教育的過程,是順乎自然,發乎潛在,醒于心而成于行的過程。一名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在實現兒童教育的過程中成就兒童和成就自己的過程。要想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完美體現,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者,要有鮮明的教育主張和教育自覺;是一個智慧者,在反思性的實踐過程中為智慧的生成而教育;是一個同行者,永遠地和孩子手牽著手,行走在生命成長的道路上。
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旗幟鮮明地指出:對于生機勃勃的學生來說,教育的目的就是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所以說,教育要引導學生從感性生活走向理性生活,在學習的道路上既要重視學習的體驗性,更要將接受的東西轉化為靈魂的東西。這是以上一個短小而簡單的演講所留給我們的不短小和不簡單的啟示。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