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失控”孩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時而嚎啕大哭,讓人無暇顧及;時而大喊大叫,無視你的存在;時而“鉆進死胡同”,任你怎么安撫都沒用……
“老師,我的頭要爆炸啦!”然后嚎啕大哭……
“老師,我就是要大喊大叫!”還不停地跺腳……
“當我生氣的時候,我不理你們啦!”躺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起來……
以上是悠悠(化名)生氣時的情緒狀態(tài)。在我們幼兒園的生活中,孩子時常會因為“與同伴的爭執(zhí)、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原因,出現(xiàn)哭鬧、憤怒,甚至情緒失控的現(xiàn)象。很多時候,我們老師也會跟著情緒波動,常常大聲訓斥孩子。我們?nèi)鄙賹⒆诱鎸嵭睦砀惺艿睦斫狻F鋵崳⒆拥那榫w就像河流,你需要疏導(dǎo),而非堵住!
悠悠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看似溫柔,但脾氣大得很。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獨占意識強烈,稍微有點不順心,就會通過大哭、搶奪、耍賴等手段來解決。從進入小班起,老師就發(fā)現(xiàn)了她的壞脾氣。一開始,老師因為惱火也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可是不但沒有效果,情況反而愈演愈烈,什么安慰對她都無濟于事。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大發(fā)脾氣、躺地上、打滾……有時攪得整個班級都無法正常活動。
直到中班后的一次園本剪紙活動,悠悠的表現(xiàn)才讓我有所觸動。
那天,我們開展剪紙活動《小花園》。老師帶領(lǐng)孩子們欣賞了各種各樣的鮮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等方法,認識了各種花。在孩子們剪紙前,老師提出了要求:“小朋友們可以剪各種各樣的小花:有尖尖的花瓣、圓圓的花瓣、彎彎的花瓣等。如果遇到困難,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孩子們都去活動了,只有悠悠遲遲不去剪紙,仍留在座位上。她—開始還能認真聽課,當聽到請小朋友自己剪小花時,她就開始緊張了。當老師請小朋友們搬著小椅子到桌邊剪紙時,她開始嚎啕大哭,馬上撲倒在地,怎么也不肯起來,還不時地大喊:“我不會剪!”沒等我緩過神來,悠悠已經(jīng)將手里的剪刀生氣地一扔,繼續(xù)嚎啕大哭,還影響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活動。
這件事情,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有沒有第一時間去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于是,有一段時間,我對她投入了較多的關(guān)注。讓悠悠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融入幼兒園大家庭,是我想做到的。
在細細品味了龍應(yīng)臺的作品《孩子,你慢慢來》之后,我茅塞頓開。等一等孩子,再等一等……
一、走進孩子的第一步——耐心傾聽、心理認同、感同身受
其實,心理疏導(dǎo)首先要讓孩子接受你。那么,就得讓悠悠放松下來,跟我慢慢聊天。首先要讓她放松心理防線,能夠信任我,并與我產(chǎn)生互動。
于是,我輕輕地走到悠悠的身邊蹲下身來,輕撫摸摸她的頭,給她擦拭眼淚:“你是個漂亮的小女孩,哭了那就不漂亮了……”
只聽見她漸漸止住了哭聲,抽泣著:“嗯。”
我繼續(xù)跟她聊天:“悠悠,剛才是不是很生氣?”
悠悠不作聲,繼續(xù)抽泣著……過了一會兒,她輕輕地說了一聲:“嗯。”
“其實呀,我們都有生氣的時候,生氣的時候,我們做一做深呼吸,還可以玩趣味數(shù)數(shù)的游戲呢,你想不想試試?”悠悠點點頭。
“來,我們一起來。”做完深呼吸之后,我?guī)е朴埔黄鹫f:“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著……”
我們的關(guān)系,微妙地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肢體上的安撫、話語上的安慰、同理心的對待,讓悠悠對我放下戒備,這是我走進悠悠內(nèi)心情感世界的第一步。
二、解讀孩子的第二步——順藤摸瓜、尋找原因、了解本質(zhì)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要抱著一顆理解的心去傾聽,讓孩子傾訴自己的內(nèi)心,同時要察言觀色,探尋引發(fā)此情緒的問題所在。
緊接著,我問:“悠悠,現(xiàn)在好多了吧?能告訴我什么事讓你生氣嗎?”
悠悠低著頭,兩只手一直擺弄著,眼睛一直盯著剪刀。 我猜測了大概,試探地問:“是剪小花嗎?”
悠悠羞怯地點點頭,輕聲說: “我不會剪。”
“那我們一起來剪吧。”那一刻她的眼神告訴我,她是愿意的。
此時,我心里暗暗竊喜,悠悠已經(jīng)對我敞開了胸懷,已經(jīng)開始認同我這個老師了。于是,我與悠悠一起剪,還了解了悠悠的意愿: “喜歡剪什么樣的小花?”
“你看,你剪出了圓圓的花瓣,好漂亮。再剪一朵吧!”
“好的。”悠悠開始獨立剪紙:“我要剪一朵彎彎的小花。”悠悠開始快樂地剪起來……
在明確了原因之后,我抓住重點,及時疏通孩子的內(nèi)心疙瘩。此時,悠悠雖然已經(jīng)平復(fù)了波動的情緒。但是,老師的疏導(dǎo)與撫慰還要繼續(xù)。
三、理解內(nèi)心的第三步——深度聊天、明辨道理、解決問題
對于情緒極易波動的悠悠來說,我第一時間把事情的本質(zhì)找出來,然后耐心地引導(dǎo)她怎么做,試圖與她進行深層次的交流與談心。
當悠悠剪出的美麗的小花得到表揚時,我及時抓住機會,來到午睡室和悠悠再次談心。
“悠悠,現(xiàn)在很開心吧?”
“嗯。”悠悠告訴我:“我剪的小花,你看漂亮嗎?”
“很漂亮,我也覺得悠悠很棒,能克服困難,學會了剪花,對不對?”
“嗯。”看著悠悠的認可,我繼續(xù)說:“但是,剛開始的時候,悠悠因為不會剪而大哭大鬧,你覺得這樣做好嗎?”悠悠嘟著嘴巴,說:“不好。”“后來的悠悠大家都很喜歡呢,勇敢地克服困難,剪出漂亮的小花。下次你能做到嗎?”
“好。”悠悠說得比剛才響亮了。
“那如果有的時候真的很生氣,忍不住,可以怎么做?”
“先深呼吸……”悠悠做著深呼吸,“還可以念一念數(shù)字兒歌呢。”
此時,我給了她一個暖暖的大擁抱!
幼兒發(fā)脾氣時,不給予硬性壓制,待其平靜后進行引導(dǎo)。反思此事,我積累了以下幾點小經(jīng)驗:
1 給點時間,讓孩子學習自我控制。
孩子大發(fā)脾氣,家長和老師也會跟著很急。所以,當孩子情緒失控時,老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任何的情緒激動時,要努力保持冷靜。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無論如何,要耐心地傾聽孩子把想說的話講完。 因為,孩子從哭鬧中冷靜下來,是需要時間的。面對特別激烈的孩子,可以適當?shù)乩涮幚硪粫海?yīng)該以安撫為主。
2 多去鼓勵,讓孩子學習移情共鳴
移情能力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我們可以多采用讓孩子換位思考的方式,比如,等孩子冷靜下來,老師可以多問問: “你這樣大喊大叫,你覺得小朋友們聽了會怎么樣?會影響小朋友嗎?”久而久之,他也會慢慢地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慢慢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該怎么做,要做哪些調(diào)整等。
3 加點贊許,做與孩子交心的朋友。
在輔導(dǎo)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每一次的小成功,來增進孩子的自信心,助推他們到下個階段。利用這些架構(gòu),可以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情緒輔導(dǎo)的目的并非壓抑孩子的情緒,而是認識孩子的情緒,并給予針對性的引導(dǎo)。
當我們給孩子針對性的輔導(dǎo)時,要給予具體的信息,然后針對他們的行為給予特定的稱贊,如你今天設(shè)計的汽車車燈很有創(chuàng)意等。在贊揚之后,可以給予一些指導(dǎo),我們要學會分享孩子的情緒,與之產(chǎn)生共鳴。此時,無聲勝有聲,肢體語言更有效,如:一起擁抱、撫摸腦袋等,尤其是孩子不開心時還可以單獨跟孩子談心,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總之,老師應(yīng)該通過各種多元的手段,引導(dǎo)孩子了解必要的情緒自控策略,讓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可以由自己決定,哪些事情需要共同協(xié)商決定。
生活中,人無論是悲傷、憤怒還是緊張,當情緒失控時都可能掉眼淚,這是發(fā)泄情緒的一種本能。如果強迫孩子壓抑住不良情緒,這些情緒郁結(jié)而得不到疏解的話,就可能引發(fā)心理上的疾病。
在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想哭就哭吧” “想笑就笑吧”,可以緩解激動的情緒,使其心情平靜下來。然后,你可以緩緩地引導(dǎo)、慢慢地進入、靜靜地開導(dǎo)……
后記:
現(xiàn)在的悠悠升入中班了,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雖然偶爾還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但她已經(jīng)開始學習自我調(diào)節(jié)了,在情緒自控方面,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改觀。不會因為一點點小事情而大發(fā)雷霆。也慢慢地開始理解同伴、理解老師,慢慢地成了老師的小幫手……愿我們老師能用智慧的雙手,牽著小小的孩子,守住他們心中大大的夢想和永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