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利用多種活動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為了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有效貫徹實施課程游戲化精神,我根據高低、寬窄、直彎、平圓四個維度設計了可供幼兒玩耍的低結構材料,平時就放在操場上,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能力去選擇器材,在規定時間內,也可以決定和誰玩、怎么玩、玩多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幼兒對塞滿了海洋球的麻袋很感興趣,幼兒圍繞著麻袋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也就產生了一系列的活動。 大班幼兒在平衡和協調性方面水平更高了,他們樂意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能夠嘗試與同伴合作游戲,有一定的運動意識和能力。從幼兒的興趣及發展需要出發,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玩麻袋的活動。本節《稻草人》就是根據幼兒圍著麻袋玩來玩去所產生的一個活動。
活動目標:
1 練習在麻袋、平衡木上行走,發展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
2 樂于參與體育活動,有合作意識和挑戰精神。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自主探索和合作玩麻袋的經驗。
物質準備:
1 塞滿海洋球的麻袋每人一個;長短不一的平衡木四個。
2 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境游戲(站在麻袋上)
師:小朋友,請你們站到麻袋上,我們變身“稻草人”,來守護我們的“稻田”。“稻草人”現在穩穩地站在稻田里,一動不動。注意“烏鴉—飛來了,不要害怕,保持平衡。“稻草人”發現跳舞可以趕走烏鴉,讓我們動起來吧!
[說明]共有三個難度層次的游戲,分別是層次一:做安靜的“稻草人”,觀察幼兒是否能夠平穩地站在麻袋上;層次二:教師作為烏鴉的角色介入,觀察幼兒能否在“烏鴉”的騷擾下依然站在麻袋上;層次三:“扭來扭去的稻草人”,幼兒扭動身體,觀察幼兒是否能夠保持平衡,不從麻袋上掉下來。教師建構游戲場景一一“稻田”,賦予幼兒特定的游戲角色“稻草人”,使幼兒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動中來,同時身心得到充分舒展,為后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運動游戲(在麻袋上行走)
游戲1:“稻田衛士——稻草人集體巡視稻田,保護莊稼”。(游戲采用相向行走的組織形式和“Z”形站位法)
師:稻草人們,接下來我們要去巡視稻田了,請兩邊的稻草人同時出發走過稻田,一個跟著一個,小心點,不要摔跤哦!
1 把麻袋橫著擺變成“寬稻田”,教師要求幼兒平穩、快速,不合旨掉下來。
2 把麻袋豎著擺變成“窄稻田”,此時麻袋寬度變窄了,教師關注膽小和平衡感不好的幼兒,給他們及時的鼓勵和適時的幫助。
3 把麻袋疊加擺變成“高稻田”,走“高稻田”時,不但寬度變窄了,高度也增加了,對幼兒來說是更高的挑戰,這時教師要提醒幼兒走到交匯點時注意避讓和合作的方法。
[說明]幼兒從平穩地站在麻袋上,到在麻袋上動一動,再到在麻袋上走一走,是一個難度遞進的過程,也是趣味性不斷增加的過程。相向行走的組織形式一方面可以減少消極等待的時間,另一方面則是增加了游戲的難度和趣味性。而“Z型站位法”則要求器材擺放在“Z”中間拉直后的豎線上,幼兒分兩組分別站在“Z”的上下兩條直線上,這樣站位可以保證前面幼兒在游戲時,后面的每一個幼兒都能清楚地看到,從而有利于集中幼兒注意力,便于總結和學習別人的經驗和教訓,也便于給同伴加油、鼓勁,更好地投入游戲中。
游戲2:“稻田大豐收——運送糧食”。
教師提供四條長短不一的平衡木,提前布置好活動場地,河道有寬、有窄,河堤有高、有矮,其中河道越寬、河堤越高的地方離家越近。
師:恭喜大家,稻草人成功守護了稻田,現在糧食大豐收了,需要大家把糧食運回家。回家的路上有一條小河,需要你們自己架橋,在天黑前,把糧食運回家里。你們可以先商量一下,打算怎么運,從哪里運。
[說明]此環節考慮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幼兒需要分組挑戰,兩兩組合,這需要幼兒根據自我的能力和經驗進行判斷,選擇哪條路徑進行挑戰,思考之后幼兒可以選擇離家最近也是最具挑戰性的路徑,在兩層、三層麻袋上架起小橋,也可以選擇在離家較遠、較低、較短的地方架起小橋。
三、放松游戲(躺在麻袋上)
師:稻草人,終于忙完了,讓我們躺下來休息一會吧,瞧瞧,身上好臟啊,我們來拍打干凈。
通過麻袋里凸起、柔軟的海洋球按摩身體,然后起身拍打大肌肉,達到放松目的。教師簡單點評活動中的情況,表揚幼兒的勇敢和大膽,接著帶領幼兒一起收拾場地,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