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問題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把生態城市規劃問題與城市規劃結合起來進行探討,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城市規劃的發展。而進行生態城市規劃最重要的就是樹立正確的生態城市理念,實現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穩定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并且針對在城市規劃中建設生態城市規劃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實現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城市;規劃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新型的、獨特的城市規劃模式。根據人們的生活需要,加大對生態建設的投入,設計合適的城市規劃方案,以實現社會、經濟、自然的和諧發展的目標。對于城市規劃設計,應該根據經濟發展建設的基本要求,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現狀和社會生活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總結出最適合城市發展需要的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書。
1、概述
1.1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是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城市系統。在國家經濟建設進程中,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垃圾對環境的污染破壞非常嚴重。但隨著人類的知識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環境問題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于生態環境問題大家都達成了一種共識,對于城市的建設,不再只追求它的功能特性,而是追求城市的生態建設和城市的功能的有機結合。
1.2生態城市的特征
1.2.1和諧性
和諧性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的和諧。主要是指城市功能和城市的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的關系。人類的生產活動有效的加快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但是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因此,生態城市的和諧性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度。把生態環境與城市功能相融合,創造出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
1.2.2系統性
自20世紀末以來,由于人類面臨日益嚴重的各種“生態問題”,因而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備受人類關注的熱門話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是全人類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求我們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以滿足今后人類的生產生活需要。
1.2.3高效性
傳統的運作模式造成了極大的能源浪費,生態城市可以有效的改善這個問題。使得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形成物質循環過程。針對各行各業的不同生產情況,將能量進行細化,做到物盡其用,不造成任何的資源浪費,降低資金的損耗和環境的污染。
2、生態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
(1)城市布局不合理,綠化植被較少。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綠地的面積較少,很多都是呈現點狀分布,很多森林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都被銷毀了。城市中的綠地基本是由草地組成,而且大都是房地產商為了吸引買家而被迫進行的設計,大型植被較少,嚴重的影響了生態循環。
(2)城市中植被較為單一,無法實現生物多樣性的設想。城市設計的功能就要包括人類的心理因素,自然景觀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類的心情。為了滿足人類的審美需要,在生態城市建設中要加強植被的空間結構設計,加強植被的多樣性。根據當地的氣候地質環境等因素,選擇適合的植被進行種植,把灌木類和喬木類植物進行混合種植,展現出一定的層次感,讓城市的綠地不再千篇一律。
(3)在進行生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合理的指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征。很多城市在進行生態建設的過程中,都會通過大量引進大量新的物種以實現創新,但通常未考慮過植被與環境的適應關系。使得大量的資金投入進去而沒有產生實際效果,有的引進物種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地質條件,大面積的死亡;有的引進物種使得當地原有物種衰退甚至滅亡,使得植被的種類越來越少。
3、生態城市規劃
3.1水資源規劃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必須對水資源進行系統的規劃,設計合理的方案計劃盡可能的節約水資源。
3.2能源規劃
在人類的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能源,而能源的儲量是有限的,并且能源的使用還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所以在生態城市規劃中能源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必須合理的規劃能源的使用方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可能的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
3.3交通規劃
對于一座城市來講,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交通建設,沒有交通的規劃城市就無法發展起來。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國私家車的數量急劇增加,道路交通問題越發嚴重。所以城市必須建立完善的交通規劃,解決道路交通問題。
3.4土地規劃
土地作為一個城市建設的根本,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合理的規劃土地,充分利用每一分土地資源也是極為重要的。
3.5景觀規劃
城市的景觀是城市生態問題的主要組成部分,景觀是一個城市的外衣,有一個美麗的外衣可以使得城市看起來更加充滿活力,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多彩。所以在進行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時,必須對城市原有綠地植被進行保護,再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地質風條件適當的種植綠色植物,美化環境,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4、設計原則
(1)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把環境建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原有的綠地建設基礎上,加強自然環境的功能建設。
(2)加強低碳化產業的建設。在各項產業部門的發展中均加入生態城市建設的要求,結合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城市的發展結構。減少能源的消耗,以此降低生產生活過程中對于環境的破壞作用,盡量的采用清潔可再生資源代替能源的消耗。
(3)加強群眾的節能減排的意識。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只有人人從自己做起,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續性發展。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時刻遵循“三低原則”: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特別是注意生活合理節約用水及生活節約用電;出行盡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合理的規劃城市建設、綠地設施、以及交通建設,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努力實現生態城市和諧性的建設,這就要加強對居民的思想教育,增強其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設。建立起良好的生態文明的觀念,并互相督促監督,創建良好的生活作風。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城市建設有助于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得城市的功能結構更加完善,并且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狀況。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就要先了解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城市建設和生態規劃之間的關系,然后根據生態城市建設原則進行科學設計,最終實現生態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