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舒適度也逐步提高,城市公園、森林城市的理念在各城市紛紛提出,所以在城市規劃中,生態理念越來越多的被應用。本文主要針對生態城市進行研究,對生態城市在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性進行探討,研究“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城市;可行性
1、“生態城市”理念的內涵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豐富,于是更多的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生活,對自己生活的城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城市功能定位逐漸向環保、生態的方向切斜,“生態城市”的理念也應運而生。“生態城市”指的是城市規劃與建設中,一方面要讓人們的生活、生產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還應該滿足生態環保方面的需求,重視城市公園、城市綠地的建設,是基于生態學理論建立起來的,使城市經濟、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屬于一種理想化的城市建設理念。主要目的是為了美化城市環境、建立園林城市,減少霧霾,使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而且,目前“生態城市”也是我國各大中城市發展的主要趨勢,是對城市功能完善的過程,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2、“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重要性
2.1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將“生態城市”理念用于城市生態規劃設計中,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與順應,也是當前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理念的實際應用。綠色生態是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主旋律,不管是在經濟建設方面還是在農業發展方面,綠色始終是追求的目標。所以,在城市規劃中,引入“生態城市”理念并非偶然,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2.2生態城市促使城市規劃更加科學合理
經濟的發展促使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而在城市快速發展中,也出現的諸多問題,如絞痛擁堵、生態破壞及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在城市發展中,為了對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進行解決,就需要在城市規劃中,對生態城市理念貫徹執行,只有這樣,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體現出來,才能促使城市更好的發展。
2.3生態城市促使城市內涵的提升
在城市建設中,引入生態城市理念,使城市建設的內涵提升,城市的“人情味”更加濃厚。一個城市的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對該城市是否有存在感和歸屬感,能否從精神方面產生共鳴。在當前城市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大,而且對城市的感情也越發疏遠,生態城市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將社會、歷史、文化、經濟等因素進行了融合,構建出一個理想的城市建設,能夠讓城市更加全面的發展。
2.4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在城市規劃及城市建設中引入生態城市理念,能過將城市中,人與自然的矛盾進行化解,使人和自然能夠更好的相處。人類發展與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生態城市建設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人與城市能夠更好的相處,同時,生態城市建設也是社會經濟發展下的必然結果。
3、“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可行性
“生態城市”理念要在城市規劃中充分體現,就需要對生態城市的內涵深入領會,并且要對生態城市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性進行理解,然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途徑,并且要對當前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只有這樣,城市規劃才能與城市發展的需求相符,我國城市生態化建設才能取得成效。所以,針對“生態城市”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提出以下意見:
3.1生態城市規劃的科學制定
科學的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依據,在城市規劃的基礎上對城市設計方案進行完善,才能保證城市建設與人類生態發展的平衡,城市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設計中,應該對社會、經濟、生態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建立生態城市規劃體系,且要確保體系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這樣,城市建設過程中才能有所依據。因此,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出發,設計出人與生態、經濟、自然和諧發展的方案體系,使生態城市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
3.2提高城市控制與協調能力
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建設素材,尤其是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更需要更多的新設備及材料,不管是在耗能督查、污水處理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先進的設備給予支持,城市的承受能力才能提高,才能對當前城市發展中存在的人員分布擁擠、交通擁堵、垃圾處理不當及廢水處理困難的問題進行解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化與科技化的設備不斷出現,為生態城市的構建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所以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各中智能化、信息化設備不斷引入,才能使城市的品位和服務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城市才能向著更加環保的方向發展,最終與生態城市發展的目標相吻合。
3.3建立完備的生態城市指標體系
在生態城市構建過程中,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內容非常龐雜,不管是社會服務方面、經濟發展方面,還是生態環境、人文環境方面,各個方面,都應該構建相應的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這樣每一個方面才能依據指標體系進行城市生態規劃,例如,人均收入指標、經濟發展指標、行業結構比例、安全問題等,都需要納入指標體系之內,并且對各項指標體系要進行細化,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最終目的是實現生態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4城市綠地面積的完善
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人口激增、環境惡化、污染嚴重等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為了能夠使城市人口與城市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就需要對城市綠地面積進行完善,構建廣闊的城市開敞空間。城市開敞空間指的是人與自然交換、融合的場所,所以增加城市道路建設與廣場建設非常重要。并且,城市綠地面積的增加,能夠對城市污染問題進行緩解,所以,使城市綠地面積不斷增加,通過公園、街道綠化,使城市自然生態更好的發展,實現園林城市建設的目標。
結語:
將“生態城市”理念用于城市規劃中,是當前社會經濟與城市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也是當前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體現,所以,要不斷對生態城市建設的理念進行完善,從城市發展中的社會、經濟、生態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使城市規劃的科學性不斷提高,促使城市生態系統的功能不斷完善,實現城市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