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各小城鎮進行建設時,均需要鄉鎮規劃管理的輔助得以進行,意在確保經濟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的特點,從而更好進行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基于此,我國需要合理采取相關措施,以保證鄉鎮規劃的管理體系更加完整,為小城鎮的建設起到有效保障作用,特別應該強化管理人員自身職責,使其具有較高的技術能力,為小城鎮的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對此,本文主要對鄉鎮規劃管理在小城鎮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鄉鎮規劃管理;小城鎮建設;作用
1、分析鄉鎮規劃管理和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主要是由城鎮各要素組合而成,屬于城鎮體系建立與改以及發展的重要過程。在進行小城鎮的建設時,以提升農村經濟水平、加快城鎮化建設作為發展目標,能夠科學構建中國特色化的小城鎮。而小城鎮在建設、發展過程中,除了屬于城市化建設重要途徑之一,還是改善當前農業和農村現狀的重大舉措。因此,小城鎮的建設作為綜合型工程,只有認真做好建設工作,才能對農業和農村改革提供保障,進而提升農民整體物質文化以及生活水平。
根據當前小城鎮建設情況和鄉鎮規劃管理現狀發現,對鄉鎮規劃管理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能為小城鎮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而規劃管理作為城鎮建設核心,可以在城鎮建設中發揮其調控作用,對此,保證規劃管理具有高效能、高起點和高標準的特點,有助于促進小城鎮的發展,使其建設工作得到順利開展。
然而,在進行小城鎮的建設時,對于鄉鎮規劃管理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部分小城鎮由于缺少長遠規劃方案,或者并未在規劃中融入公共利益,且規劃內容過于單一化等,均會無法發揮其自身價值,同時還會對小城鎮的建設造成不利影響。第二,小城鎮的規劃建設過程中,并未認真做好功能分區工作,使其布局缺少合理性,其中工業區和居住區等更是呈現層次分布不明現象,最終造成土地資源出現大量浪費。第三,基礎設施出現過于匱乏的現象,導致鄉鎮企業出現大量污染,而水土流失和生活垃圾等無法得到有效把控,致使城鎮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原有生態環境更是受到嚴重破壞。第四,城鎮規劃建設未考慮客觀條件、社會發展規律,則會普遍出現盲目擴張或盲目攀比情況,從而無法保護社會公共利益。
2、鄉鎮規劃管理在小城鎮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1加大隊伍建設力度
為了保證小城鎮得以順利建設,需要加強規劃的宣傳,并將教育融入于處罰中。由于村鎮規劃具有工作量大、執法面廣的特點,且村民缺少較強的規劃意識和法律意識,使其規劃監管受到嚴重阻礙,向執法人員不斷宣傳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例如:針對違法建設現象,除了對其進行警告通知之外,還應將查處現場作為宣傳規劃的重要課堂,采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態度,使當事人可以正確認識到自身行為可能會造成的不利影響。
2.2以監管的角度保證工程質量
按照國家頒布的《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對村民建房予以規劃,保證二層以下建房的村民均具備《開工許可證》,同時還應在管理機構的監管下建設和實施,由縣級建筑工程相關管理機構對其進行指導和監督。結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對村民自建住房進行監管,尤其是加層和改擴建建筑,均應滿足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手續的辦理,只有在保證各項手續齊全的前提下,才能予以施工。其中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門,重點是對工作質量、安全性進行監督,通過鄉鎮機構對其予以協助管理,依據縣級部門管理職責,由鄉鎮機構輔助建設單位完成施工許可證辦理工作。另外,還可以通過加大規劃建設宣傳力度等措施,確保居民規劃意識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改善其規劃自覺性,為小城鎮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2.3加強新農村的建設
我國在進行城鎮化的建設時,已經根據實際情況相繼出臺許多法律規定,例如:《城市規劃法》以及《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在此基礎上,各鄉鎮進行規劃管理時,均應嚴格按照此類法律進行,確保城鎮規劃得到貫徹落實,以推動小城鎮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還應將重點鎮作為主要發展對象,并對中心村、公路沿線等規劃予以合理應用,通過相關審核工作的開展,以保證城鎮規劃管理和小城鎮建設得到有效結合,因此,在審批合格后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可有效避免發生“亂規亂建”情況。
2.4嚴格按照鄉鎮規劃進行管理
為了確保鄉鎮規劃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應不斷強化鄉鎮發展需求、規范。對于鄉鎮政府而言,結合鄉鎮的實際發展情況,對鄉鎮建設給予合理規劃,能夠更好實現集鎮和村莊開發、布局和規劃等工作的統一管理。與此同時,科學構建鄉鎮規劃管理機構,對機構工作人員各自職責進行具體明確,加強各機構間的有效溝通、協調,不僅能為鄉鎮規劃管理做出重要貢獻,而且還能對小城鎮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如:燕郊進行規劃建設時,將高標準、高質量作為規劃重要目標,伴隨時代迅速發展、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選擇其地域范圍內的30km2,利用休閑和金融等功能區進行具體劃分,以達到鄉鎮持續發展的目的。而在進行小城鎮的不斷建設時,堅持遵守科學發展的原則,并對自然認真做好生態保護等規劃,通過城鎮交通和供排水等系統的有效結合,使其規劃建設更具科學性、可行性,從而全面提升各環節的建設質量。
2.5循環型農業經濟發展
所謂循環型農業發展具體是指:利用當前資源、能源開發,以實現土地產出、利用率的有效提升,在響應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減少產業發展造成的污染排放現象,從而達到農業產業的持續、循環發展。此外,利用鄉鎮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提高村民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以達到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目的,從而全面發揮農業經濟與社會、生態功能。例如:以歷史文明、民風淳樸的周莊古城為例,因其具有較為獨特的環境優勢,為其獲取良好生態效益,加之民俗風貌建筑的開發,為擴展古鎮經濟、社會功能做出重要貢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鎮經濟效益提升,進而推動地方旅游業的迅速發展。
結語:
在國民經濟不斷取得進步的形勢下,強化鄉鎮規劃管理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實現國家科學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在進行小城鎮的建設時,將鄉鎮規劃管理應用其中,可以保證其建設經濟具有適用性特點,基于此,利用鄉鎮規劃管理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以實現鄉鎮建設持續、穩定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