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可持續性設計問題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研究其相關課題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首先介紹了BIM提供綠色建筑新思路,分析了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可持續性設計,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就BIM技術應用于建筑可持續性設計中的困境展開了探討,闡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看法與認識,望有助于相關工作的實踐。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可持續性設計;應用
1、前言
作為建筑可持續性設計中的一項重要方面,對BIM技術的應用占據著極為關鍵的地位。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BIM技術應用的分析與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途徑,進一步優化建筑可持續性設計工作的最終整體效果。
2、BIM提供綠色建筑新思路
BIM在整合綠色建筑上有相當明顯的助益,尤其是功能性要求更高的建筑物。
通過BIM可以在設計的初期階段優選方案,如通過夏季太陽輻射熱分析,可以方便了解不同設計方案所利用的晝光效果,進而評定最優方案,或尋找到最好的節能解決方式。而在細部設計時,也可以利用顯示太陽輻射狀況,來輔助設計建筑維護結構形式,幫助設計師選擇材料和控制材料用量,同時平衡成本和優化項目品質。
通過BIM的運用,可以在項目的設計中期進行綠能效益初步評估,有助于及時的進行各單位各部門的溝通調整。
在空間利用上,由于通過BIM可以呈現直觀的空間效果,可以明顯的顯現梁板柱與機電管線之間相互沖突的地方,有助于各專業工程師之間的配合,同時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設備所占的空間,也降低了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拆改。
一個好的綠色建筑,不但要符合經濟指標,滿足業主需求,同時也要兼顧美感,符合社會發展的進程。唯有在設計的初期階段做好概念設計,透過導入BIM及3D協同作業等手段,進行節能、綠能等分析,將風險進行預設控制,深化并優化關鍵節點,提升設計品質及系統整合,才能成功建構一個優秀的綠色建筑。
3、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可持續性設計
3.1建筑可持續性總體設計
從場地視角著手,開展建筑可持續性設計工作。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可持續性設計,作為工具和方法,可以為設計人員提供重要的數據信息依據。BIM技術應用中,能夠針對建筑場地而創建分析模型。首先,BIM對生態與建設用地信息等加以精確測量,為設計人員從生態學角度而開展設計工作創造良好條件。例如,設計人員在場地規劃設計中,融入綠化、水體等生態性因素,可以滿足建筑可持續性設計要求。其次,根據BIM技術,制定合理的色彩方案,并對全年太陽輻射量加以計算,并考慮建筑場地的陰影面積等因素,可以提升建筑可持續性設計的效果。
從位置、體量等視角著手,有效開展建筑可持續性設計工作。首先,將三維、四維的BIM技術相結合,輔助設計師對建筑位置、體量等方面加以預設,以確定建筑框架。其次,BIM技術應用中,將可持續性標準理念充分融入其中,有利于實現生態、社會、經濟等效益的結合。例如,BIM技術能夠對建筑周邊自然環境進行模擬,風霜雨雪、植被、人造結構等,方便設計人員對周邊復雜關系加以高效協調。最后,BIM技術在建筑可持續性設計中的應用,可以自動計算建筑三維立體設計中的全部信息參數,為工作人員測量建筑體量創造有利條件。
3.2建筑可持續性部分設計
在建筑可持續性部分設計過程中,主要包括室內環境質量、建筑外圍護結構等方面,將BIM技術應用于其中,可增強設計效果。
室內環境是衡量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指標,只有營造良好的室內環境,才能滿足人們所需,提高建筑設計品質。在傳統建筑室內環境設計中,工作人員往往憑借工作經驗而開展工作,導致室內光環境、聲環境、熱環境等方面可能存在設計不足的問題。通過BIM技術,建筑師可將不同材料、空間形式等進行自由組合和環境質量測定,有助于選擇更具合理的設計方式,達到營造良好建筑室內環境的目的。
在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中,通過利用BIM技術,能夠對建筑熱量得失情況加以正確反映,如圍護結構得熱量與散熱量、室內圍護結構得失熱量、門窗熱量得失等。基于BIM技術,工作人員可以更好開展建筑通風、開窗比例與位置設計等工作。另外,運用BIM技術,能夠輔助設計人員更好開展墻面、天花板處理工作,滿足人們所需。鑒于建筑可持續性設計囊括了建筑全生命周期,且其規劃、設計、施工與維護除了需要建筑專業相關知識技術支持外,還需要其他相關專業進行輔助,如生產建筑施工所需玻璃、水泥、鋼筋等企業,這意味著要想實現可持續性設計,還需要在應用BIM技術的同時,加強與其他相關專業、企業的溝通合作,生產綠色低碳的建筑材料,達到可持續性設計目的。
4、BIM技術應用于建筑可持續性設計中的困境
BIM技術在我國建筑行業的有效應用,雖然對建筑可持續性設計發揮著重要的參考依據,但由于我國建筑行業發展中存在許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BIM技術的應用進程和降低其應用效果。首先,BIM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較短,導致BIM技術在我國建筑可持續性設計中的應用時間相對較短,未能引起建筑行業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其應用范圍受限制。其次,我國的大多建筑項目缺乏整體管理,并未整體統籌,很多項目都沒有在項目早期運用BIM技術。由于深化設計單位眾多,而施工分包單位更是層出不求,而設計總包制度還未廣泛推行,而施工總包的工作也很多停留在形式上,所以不同單位的意見難以統一,在不同工種交叉作業上容易出現問題,而BIM技術的推廣也受到了制約。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可持續性設計應用問題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設計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可持續性設計過程中,應該加強對BIM技術關鍵環節與重點要素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實施措施與方法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