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社會格局的演變,促使建筑業迅猛發展,而因建筑工程周期長和規模大、技術高與環境復雜的特點,導致建筑工程安全風險問題尤為嚴重。對此,為避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發生,本文首先分析建筑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概念與特性,其次闡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識別程序與方法,最后以實例分析,對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實施探究。
【關鍵詞】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風險管理
1、建筑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概念與特性
安全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二者間存在明顯區別,前者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體現,更是工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其范圍較小于風險管理。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的概念為:基于建筑施工項目的開展,工程部通過安全生產活動的組織,利用安全風險因素識別、分析與評估等多種手段,結合針對性風險處置與規避措施制定,對施工階段所涉及的安全風險行為狀態予以消除,并達到安全事故預防的目的。從整體上來看,建筑工程作為多環節、多工種聯合作業項目,具有人員流動性大、施工復雜且綜合、作業環境多變以及勞動強度高的特點,加之長期處于露天高空作業,易在施工階段埋下安全隱患,從而致使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問題不斷發生。由此可見,建筑施工作為高危險領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安全風險管理的特性,即動態性、復雜性(承包關系復雜、施工隊伍復雜)。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識別程序與方法
2.1識別程序
安全風險識別程序主要針對建筑工程內安全風險因素和來源、分為與特性、事件以及現象、后果等內容,通過對其偏差成本、錯誤成本的規避,以安全風險管理為核心,貫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終。在此過程中,安全風險識別程序為資料收集、識別方法選擇、風險源清單構建等,以類似項目經驗數據的推理,對環境資料、設計資料和施工資料內部安全風險因素進行編排,最終結合識別方法的選擇,對其風險源實施進一步明確。
2.2識別方法
核查表法:由Wearne、Wright教授所提出,以系統工程的思想為導向,通過提問分析的方式,將其風險因素予以列舉,便于管理人員對工程潛在風險的解讀,其內容涉及分類項目、檢查內容與檢查標準、處理意見等,具有簡潔易懂、便于掌握的優勢。頭腦風暴法:以無批評、同參與的形式,設定自由交流環境,要求參與者暢所欲言、相互促進與啟發,最終確定創造性方法,具有效率高、直接便捷的優點,在建筑工程安全風險識別中應用范圍較廣。故障樹分析法:結合可靠性失效樹的選擇,對工程風險因素實施分層辨別,即以樹枝的形式,對其節點、連線予以確定,其不僅可對安全風險因素進行明確,還可在事故概率計算的基礎上,制定風險規避措施,雖然可實現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雙重判斷,但因易錯漏缺陷的存在,使其適用空間相對狹窄。
3、以實例分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工作
3.1工程案例
某住宅小區,南北寬度為198m-138m、東西長度為720m-394m分為東、西兩個小區;共占地13.60公頃、規劃占地11.58公頃;總建筑面積在43.12萬m2、建筑占地面積在2.50萬m2,住宅面積在31.83萬m2。其中15#、1 8#、20#樓作為高層住宅樓,設有2層地下室,戰時可用作甲類人員隱蔽室、日??勺饔糜谑悗旆浚厣瞎?6層,以剪力墻作為建筑體結構類型,主體高度在72m、工程造價為1780萬元。該工程項目建設為本地某單位、設計單位為北京市某建筑設計院、施工單位為本地建筑公司、監理單位為本省某建設監理機構。其施工安全管理目標為:力爭“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杜絕重大安全事故,降低負傷率控制千分之六以下;全體員工持證上崗;文明施工、環保治理。
3.2安全風險管理原則制定
從整體上來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階段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具有復雜性的特點,需通過多層次、多角度間的協調作用,方可準確分析房屋建筑安全風險管理現狀,即在明確其管理基本原則的同時,才可實現安全風險評價體系的構建,以此落實房屋建筑日常生產、生活的意義。
科學性原則:將安全管理、風險管理作為房屋建筑安全風險管理的評價體系的指導思想,依據客觀事實,結合指標邏輯關聯,確保各指標間概念信息的明確與清晰,使其能夠準確反映評價對象實際現狀、影響因素;系統性原則:又稱整體性原則,即將建筑安全風險體系構成有機整體,結合目標優化的行為準繩,在確定各層次目標一致性特點的同時,以指標間相互關聯、相互獨立的優勢,彰顯風險指標體系的合理性。
3.3安全風險管理指標體系
筆者依據上文安全風險管理原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通過各人員間相互溝通探討的方式,將其評價指標分為6項一級指標,22項二級指標,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人員。無論是施工人員,還是操作人員,均作為房屋建筑安全風險管理的核心對象,若要做好人員安全管理工作,則應從專業知識、安全意識;操作熟練度;安全行為培訓;特種作業持證上崗;生理保健等方面切實安全風險管理的價值。
第二,機械設備。房屋建筑工程的開展,離不開機械設備的參與,為合理保證施工環節的順利進行,應對設備規格與型號予以嚴格確定,并結合設備規范裝卸、可靠性檢測、維修與保養等手段的落實,強化機械設備安全防護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材料。材料作為房屋建筑的基礎物資,是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的核心對象,為切實項目安全性把控的意義,則應在材料進場前,通過材料準備、材料裝卸、材料堆放等行為的規范性控制,為其提供安全保障。
第四,工法。房屋建筑所涉及的工法包含施工工藝、施工工法等多項內容,可通過組織設計和技術交底、設計篩選與新工藝選擇的角度,體現工法運用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的意義。
第五,環境。房建工程均在室外環境下完成,致使其施工環境據具有多邊形和復雜性的特點。因此,應在施工前期,通過氣候條件、地質條件、現場環境、人文與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充分調研,將安全事故控制在標準范圍內。
第六,管理。房建工程現場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取決于安全規章、安全機構與安全崗位、安全制度、救援制度的構建。
結語:
總結上文,重大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其主因相對繁瑣化、復雜化,而在施工階段的安全隱患,是誘發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對此,為避免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發生,則應通過安全風險管理評價體系的構建,結合風險識別與風險評價等多種手段的運用,對其安全風險實施針對性處置,即以科學性、管控性的隱患控制措施,最大限度上發揮建筑施工中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