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閱讀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學業成就,同時也是未來成功從事各項工作的基本條件之一。人的閱讀能力主要在3~8歲之間形成,這個階段也是幼兒掌握基本閱讀能力的關鍵期。幼兒不是天生就具備自主閱讀能力,所以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
一、問題的提出
早期閱讀活動是基于早期閱讀這一內容展開的,與早期閱讀相比更具有計劃性和目的性。早期閱讀是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關鍵,是幼兒前期閱讀和書寫準備時期。早期閱讀活動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行為,發展閱讀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態度的教育活動。
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雖然大部分幼兒入園前就與家長有親子閱讀的經驗,但多數幼兒對家長的依賴性還很強,自主閱讀能力還是比較弱。在入園后,小班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就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這也是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人類學習母語的研究表明:2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因此在小班年齡段需要教師牢牢把握時機,及時進行早期閱讀教育。
筆者綜合當今國內外學者對早期閱讀的研究成果,調查幼兒園中教師開展的早期閱讀活動的狀況,了解當前幼兒園小班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現狀,從而分析早期閱讀教育相關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不同方面的問題進行思考,為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早期閱讀教育提供針對性的建議。通過早期閱讀活動,使幼兒能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產生興趣,從而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產生興趣,培養幼兒的基本閱讀能力以及自主閱讀的意識和技能。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鹽城市某幼兒園小班通過問卷的形式對全班36名幼兒家長進行了調查。
(二)研究方法
筆者針對本課題不同的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進行了研究,包括文獻法、觀察法、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
1.文獻法
筆者從圖書館中借閱了大量的早期閱讀方面的書籍,并在網上搜索了大量期刊文獻,結合在學校中學習的相關教育理論,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維度的劃分與分析整理,從而總結歸納出已有關于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研究現狀。
2.觀察法
在幼兒日常一日活動中,筆者對小班幼兒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的表現及教師對幼兒的早期閱讀指導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持續性觀察,并及時做好記錄,依據調查所提供的事實,概括研究現象,使之上升到理論階段。
3.訪談法
筆者在訪談前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訪談了解班級中教師對早期閱讀的認知以及在幼兒園中開展早期閱讀活動的情況。
4.問卷調查法
筆者自編《幼兒早期閱讀活動情況》調查問卷,委托班級的教師向幼兒家長發放,主要了解幼兒在家庭中早期閱讀的相關情況,從而輔助教師進行早期閱讀教育。共發放問卷36份,收回問卷30份,問卷回收率為83%;剔除無效問卷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問卷有效率為83%。
三、研究結果
筆者在幼兒園搜集了相關資料,觀察幼兒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的表現,對班級教師進行訪談,對幼兒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從以上的調查發現,雖然很多教師在觀念上意識到早期閱讀對幼兒發展至關重要,特別是對語言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
(一)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的環境布置
1.幼兒園圖書室的設置
筆者觀察發現,該幼兒園設置了許多多功能教室,其中包括圖書室。值得注意的是,該幼兒園的托班和小班教室設在一樓,而圖書室卻在二樓,因此就給托班和小班幼兒到圖書室進行閱讀活動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另外,幼兒園圖書室內的光線昏暗,這使幼兒在閱讀時沒有充足的自然光線。
2.班級圖書區的設置
該幼兒園大部分班級的圖書區都設置在教室門外的拐角處,一個書架單單地倚在墻面上,閱讀讀物按照其大小、形狀用不同的圖形標志分排擺放著,閱讀的空間狹小,光線不足,沒有足夠寬敞明亮的閱讀空間供幼兒進行閱讀。幼兒在進行閱讀活動時,都是在自己座位上進行。
3.班級教室墻面的設置
通過對不同年齡段教室墻面設置的觀察比較,筆者發現小班教室的墻面設置更加豐富和形象,每個相應的區角都有對應的文字符號和圖畫,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一目了然,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比如說“娃娃家”,在區角的醒目位置,不僅有大大的“娃娃家”這三個字,旁邊還有一幅很溫馨的畫面,幸福的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著電視,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在這樣的環境布置下,幼兒就能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對文字符號和圖畫逐漸熟悉并將之對應起來。
(二)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的讀物配置
1.幼兒園圖書室的讀物配置
筆者通過與教師交談了解到,圖書室的閱讀資源都是由幼兒園統一購置的,每學期都會根據所計劃的主題進行更新,提供相應的閱讀讀物給幼兒進行閱讀。
2.班級圖書區的讀物配置
通過調查發現,該班圖書區的讀物大部分都是幼兒從家里帶來的。根據統計,該班圖書區總共有讀物49本,有損壞的讀物有3本。根據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內容,筆者將這些讀物相對劃分為健康類、故事類、科學類、藝術類、益智類和識字類,統計情況如下:
由上表可知,故事類讀物在幼兒早期讀物中占有53.06%的比例,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說明故事類讀物是小班幼兒早期閱讀中最主要的閱讀類型;另外,科學類和益智類的讀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健康類、識字類和藝術類的讀物只占了一小部分的比例。同時,這些不同類型的讀物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家長為幼兒選擇讀物類型的傾向。
在此,筆者為了更加形象地對比家長選擇的讀物類型與幼兒喜歡的讀物類型,通過對調查問卷分析作了如下的數據統計:
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在選擇的讀物類型中,故事類占有最大的比例60%,是所有讀物中選擇最多的類型,可見故事類讀物在家長與幼兒閱讀中達成了共識;其次家長選擇的識字類讀物占有46%,我們在此可以看出部分家長對幼兒識字的重視程度,相比于家長的選擇,幼兒對識字類讀物的選擇是最低的,只占有14%,與家長的選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他幾種類型的讀物也都占有相當的比例,且幼兒與家長的選擇都相差不大。
(三)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的不同形式
在幼兒園中,早期閱讀活動會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筆者通過觀察發現有以下幾種。
1.集體閱讀活動
在集體的書面閱讀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得還是比較積極的,能跟著教師一步步地進行活動。但還有部分幼兒自我調控的能力不是很強,經常會在活動中出現不和諧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了解小班年齡段幼兒的認知規律和語言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活動。
筆者發現幼兒園各班經常在飯后時間讓幼兒進行集體的視頻閱讀——動畫片欣賞。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教師沒有給幼兒進行適當的指導,完全讓幼兒以一種娛樂的狀態進行,幼兒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閱讀能力可想而知。
2.自主閱讀活動
該班開展的自主閱讀活動形式主要有圖書室閱讀、區域閱讀和餐后閱讀。
通過與教師交談了解到,園所規定小班幼兒每周有一次到圖書室進行閱讀活動的計劃。可是在這三個月的觀察時間里,筆者所觀察班級的幼兒從未去圖書室進行過閱讀活動,圖書室儼然變成一個擺設,幼兒使用的頻率很低。這從側面反映出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早期閱讀教育觀念和日常實踐還存在著很大差距。
在自主性的區域活動中,幼兒分組到圖書區自主選擇讀物,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進行閱讀。筆者發現幼兒在選擇閱讀讀物時出現了以下三種情況。第一,部分幼兒走到圖書區前不知道選什么讀物,拿起一本書翻看后又放回原處,猶豫反復了很久,沒有閱讀的目的:第二,有些幼兒走到圖書區前,嘴里一邊念叨著要看什么書,手上在認真地尋找著目標圖書;第三,還有的幼兒則是看到別人選什么書也就選什么書,沒有自己的主見。
在飯后閱讀活動的時間里,先吃完飯的幼兒把椅子搬到教室中間,再自主到圖書區選擇讀物回到座位上進行閱讀,而有些幼兒吃飯還不能完全自理,吃飯速度很慢,常常就失去了這個時間段的閱讀機會。
在閱讀過程中,很多幼兒只是看看書中的圖畫,根本就不知道圖畫內容是什么,他們不了解圖畫故事本身所提供的一些文字與符號的含義,圖畫下面的文字符號還不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而教師對他們的閱讀沒有進行任何的指導。即使幼兒間偶爾出現追逐吵鬧或是爭搶圖書的現象,教師也只是簡單地維持閱讀秩序。
(四)幼兒教師對早期閱讀活動的指導
幼兒教師的指導行為在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有著重要影響,適當的指導能促進幼兒語言、認知、情緒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發展。
筆者對幼兒園小班的教師在不同形式閱讀活動中的指導情況進行了觀察和記錄。
1.集體閱讀活動的指導
在觀察期間,筆者通過與指導教師交談了解到,小班計劃每周都有集體的早期閱讀活動,包括書面閱讀和視頻閱讀。但從上表可以看到,書面閱讀活動開展得較少,視頻閱讀活動雖然開展很多次,但是教師卻很少進行相關的指導。
當然在書面閱讀活動開展前,教師會根據計劃的閱讀內容進行備課,準備好與教學內容對應的掛圖、教具、多媒體資源等;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活動的內容,讓幼兒跟著自己的教學計劃共同閱讀,中途會穿插向幼兒提問相關問題的環節,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一起進行閱讀活動。在閱讀活動后,教師讓幼兒回家后與父母一起再次鞏固當天的閱讀內容。在這里,教師的統籌規劃是做得很詳盡的,但是在這樣的閱讀形式中教師和幼兒這兩個主體應該如何擺放呢?
2.自主閱讀活動的指導
由上表可知,該班總共開展了7次自主閱讀活動,沒有進行過圖書室閱讀,這與原有計劃安排的活動次數有著很大的差距。教師共進行過2次閱讀指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讓幼兒完全自主地閱讀,偶爾在閱讀環境比較吵的情況下,教師會停下來重新組織閱讀秩序,再繼續剛剛的指導活動。
在自主閱讀活動中,特別是小班的幼兒,他們閱讀本身就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譬如閱讀興趣不濃厚,閱讀習慣不良,在這樣的閱讀氛圍中,幼兒很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獲得較強的閱讀技能技巧。
四、思考建議
(一)創設良好的早期閱讀環境
早期閱讀活動重在為學前兒童提供閱讀經驗,因而需要向兒童提供合有較多閱讀信息的教育環境。作為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為幼兒創設一個安靜、寬敞、明亮、舒適的閱讀環境,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接受相關的知識內容。在這里,筆者主要論述的早期閱讀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
1.精神環境的創設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閱讀氛圍。兒童可以自己閱讀圖書,可以與同伴一起閱讀,也可以圍坐在教師的旁邊認真地聆聽故事。這樣,在不同的閱讀方式中,輕松而自由的閱讀氛圍將有助于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讀書的樂趣。
2.物質環境的創設
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敞舒適的物質環境是十分必要的,筆者在這里強調的包括合理的空間位置的選取以及采光好的閱讀環境。
幼兒園在選取圖書室的空間位置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全面地考慮,特別是要照顧低幼年齡班的幼兒,盡量讓圖書室的設置能夠方便全園幼兒。對于班級圖書區位置的選取,應該盡量設置在班級靠窗戶的地方,空間大小應根據班級的人數和教室的空間大小決定,一般應可以容納6名幼兒共同閱讀。當然,也可以提供一些布娃娃、枕頭等生活用品,使圖書區看起來更溫馨。同時提供一些桌椅、筆和紙,滿足幼兒自己創作圖書的欲望。
布置閱讀環境時,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要選擇一個采光條件較好的位置,不管是幼兒園的圖書室還是班級的圖書區,都需要有充足的自然光線,再根據幼兒的喜好要求,將閱讀區布置成有多種閱讀形式的環境,讓幼兒在圖書閱讀中自由愜意地享受閱讀的樂趣。
(二)配置豐富的早期閱讀讀物
幼兒閱讀不同于成人閱讀,他們還沒有完全自主選擇讀物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為他們選擇合適的讀物。3~6歲的幼兒應選擇以畫面為主配有文字或拼音的圖書,圖文并茂,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針對小班的幼兒,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圍繞小班幼兒早期閱讀的目標,從幼兒的生活經驗著手選材。小班幼兒比較側重于生活類閱讀材料,如食品、玩具、衣服等,對新穎的、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直觀材料較感興趣,而且有較強的從眾心理。
首先,在讀物的形式上,兒童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在進行閱讀活動時,首先注意的是圖畫,文字是在成人的引導和他們自身積累了一定的文字經驗之后,才會逐步注意的。因此,讀物的畫面色彩要單一明亮,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色彩逐漸豐富,并附上相應的文字符號。
其次,在讀物的內容上,小班幼兒要以情感、認知教育為主,故事情節要單一,有一定的重復內容,同時句型要短小,語意要清楚,避免一句話中出現多種意思。
再者,在讀物的類型上,依據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活動的主要形式,可以將幼兒園早期閱讀材料分為成人引導性閱讀材料和兒童生成性閱讀材料兩種。在這里,成人引導性閱讀材料包括教育活動中的集體閱讀材料和區角活動中的個別閱讀材料,比如中外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益智類圖書等;幼兒生成性閱讀材料分為自發生成的閱讀材料、偶發生成的閱讀材料和兒童自制的閱讀材料。
筆者認為幼兒園圖書室的讀物應該包含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讀物,并且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和需要對其中的閱讀讀物進行定期的更新。對班級圖書區讀物的投放,除了幼兒從家里帶來的讀物外,班級也應該為幼兒配置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讀物。
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并引導幼兒一起制作圖書,或者是通過家園合作的形式,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圖書。自制圖書可以是幼兒自制的資料,如自己的影集、標志書、工具書等,也可以是在教師和家長指導下制作的故事類圖書。這不僅能夠充分地把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利用起來,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體會到制作圖書的過程,擁有制作圖書的經驗,了解到自制圖書的步驟,同時讓幼兒在無形中形成愛護圖書、保護圖書的意識。幼兒在圖書區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從而不斷激發他們閱讀圖書的興趣。
(三)開展多樣的早期閱讀活動
1.閱讀資源的充分利用
對于幼兒園內豐富的閱讀資源,不僅僅只是一個擺設,而應該要讓有效的資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使其價值得以充分地體現。為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多方面地統籌規劃,把園內所擁有的閱讀資源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充分地利用。
幼兒園的圖書室是給全園幼兒和教師共享的,為此,在每次去圖書室閱讀之前,教師都應該計劃好每次的閱讀任務,這樣可以避免幼兒毫無目的地選擇,讓幼兒的每一次閱讀都能獲得更多的收獲。
班級圖書區配置的閱讀讀物,教師可以在一定的周期內與同年級的班級之間進行互換,這樣不僅擴大了幼兒閱讀的內容,而且也提升了閱讀材料的閱讀價值,使閱讀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和有效地利用。
幼兒園和班級教室的墻飾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閱讀資源,因為它的功能已超出了認知漢字這一方面,還包括了美化環境、劃分區域等。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有意無意地引導,讓幼兒在無形中對文字符號有了更廣泛的認識,不自覺地將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相結合,從而逐步形成早期閱讀能力。
2.閱讀時間的充分利用
早期閱讀經驗以及基本的自主閱讀能力的習得需要一個漫長的累積過程,僅僅幾次針對性的閱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在大量的專門性閱讀活動和日常閱讀活動中逐步得到鞏固和發展。
教師組織開展閱讀活動時,除了要積極地開展好專門性閱讀活動外,還要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有一定的自由閱讀時間,比如說晨間來園、晚間離園等。因為幼兒吃飯有快慢、家長接送孩子有先后、區域活動有個人喜好,教師要怎么保證所有的幼兒都有充足的閱讀時間呢?這就需要有一個自由的閱讀時間來彌補,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各種信息,促進他們有意識地獲得閱讀經驗和技能。
(四)加強對早期閱讀活動的指導
1.激發幼兒濃厚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興趣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指導之一。從興趣入手,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可以保證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積極的閱讀效果。
在閱讀活動開展前,教師可以向幼兒“拋”出一個問題,比如一個謎語或是一段故事的開頭,讓幼兒猜猜發生了什么事情,后來會怎么樣,以此來引起幼兒的興趣。當幼兒很想知道答案或結果時,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導幼兒去看看書中是怎么說的,由此讓幼兒帶著懸念去看書。這樣,就激發了幼兒想看圖書、看懂圖書、看完圖書的愿望,增強了幼兒閱讀的目的性。
教師應該利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如自然閱讀、情境閱讀等,讓幼兒通過自己不同的感官產生閱讀興趣和求知欲,從而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利用和閱讀圖書。
2.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幼兒園教師,注重幼兒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為幼兒今后更好地閱讀打下基礎。對于幼兒來講,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翻書正確、坐姿正確、愛護書籍、不撕毀圖書等等。
在集體閱讀活動時,幼兒一般都是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閱讀;而幼兒在自主閱讀時,則主要以幼兒為主,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常常就變得迷茫,不知所措,此時教師就特別要注意觀察幼兒的閱讀習慣并加以必要的指導。
第一,指導幼兒有序地翻看圖書。小班部分幼兒還處于分不清楚封底、封面的階段。作為教師要懂得運用方法,使幼兒更容易掌握正確閱讀圖書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把一本書比作一座房子:封面是前門,封底是后門,頁碼是小房間。看書時要把前門打開,走進小房間,小房間里會有許多精彩的故事,看完故事要從后門走出來,最后把門關上。這樣的方法幼兒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幼兒習得正確的翻書方法。
第二,提醒幼兒端正看書姿勢。在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正置圖書,坐姿端正,這不僅有助于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于幼兒高效率地閱讀,只有良好的閱讀狀態才能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第三,培養幼兒愛護圖書的意識。教師在閱讀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愛護圖書,讓他們從小就養成愛護圖書、不撕毀圖書的良好習慣。
3.指導幼兒多形式的閱讀
在幼兒有著濃厚的閱讀興趣,并初步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指導幼兒如何有效地進行自主閱讀了。
在各種不同形式的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多種方式相結合,促進幼兒的有效閱讀。首先,教師可以在幼兒進行自主閱讀活動時適當地為他們創設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閱讀氛圍,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欲。
其次,教師也可以讓幼兒自主形成小組探索閱讀的內容,相互交流與探討,教師則在閱讀過程中及時地為他們解決其中產生的問題與疑惑。
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圖書,利用磁帶等多媒體工具引導幼兒指讀和跟讀,從而多方面地促進幼兒的有效閱讀。
最后,在幼兒讀完一本書之后,教師應該與幼兒交流讀后感。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兒的閱讀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兒的思想感受,為以后的閱讀活動做好準備。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教師都要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掌握早期閱讀能力。
4.充分利用生活環境資源
對于幼兒園及班級教室的環境資源方面,教師起初的設想是好的,但是往往有很多教師在創設完之后就忘記了如何積極地利用這些資源。
筆者認為,教師在第一次介紹完相應的區域環境布置之后,應在以后相關的閱讀活動中有計劃地帶領幼兒再次去關注和閱讀這些資源,并在潛移默化中逐步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和觀察力,讓他們在一日生活中逐步地熟悉文字符號與圖畫,以及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在家園合作中,也可以通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相關的閱讀教育。
當然,這些環境資源也需要進行定期的更換,根據不同的時節變換不同的主題,讓幼兒能夠在有意無意中發現這其中的不同,從而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