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規律中有一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有一次,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到一個學校里做完調查后,劃了一部分名單告訴老師,這些學生很有發展潛力,但要求老師不要告訴學生。一個學期后發現這些學生進步很快,其實這些學生都是隨便劃出的,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又叫期望效應。
在一次美工《變紙繩》的活動中,目標是要孩子們把寬寬的長條鄒紋紙變成繩子,老師先后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分別組織中班和小班的活動,同樣的時間,收到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對于中班,老師采取的是傳統的教授方式。老師示范,再由孩子模仿,結果20個孩子只有5個孩子真正完成了目標。老師的方法是用兩個膝蓋夾住紙條的一端,兩只手拉直紙條并手心相對的搓。實操中,孩子們一會是膝蓋夾不緊,一會是手不小心松開了,要么就是手腳不協調。因為老師提前做了示范,以至于孩子們無法跳出思維,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方法,半小時下來,孩子們沒有體驗到成就感。對于小班,老師是采用相信和支持的教學方式。此次沒有做任何的示范,老師只是告訴孩子們要用自己的方法把紙條變成紙繩,如果和別人的方法不一樣會更好!在這種方式下,20個孩子全部完成了目標,而且還有了分享自己的方法的時間和機會,還有了自己探索紙繩不同玩法的時間。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老師通過觀察,尋找到了很多贊揚孩子的契機,不但幫助孩子們收獲了成就感,還發散出了更多的教育意義。
相信孩子,他們就會體察到老師對自己的期望,就會受到激勵,因而更加努力并敢于探索。期望效應對家庭教育同樣適用,對孩子的信任,會在多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有些父母和老師會說,當我嘗試相信孩子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出現毫無控制地玩,甚至會出現撒謊,馬虎了事,不知所措等現象。為了能有效地運用相信的教育方式,父母和老師還需要學習一些如何支持孩子思考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通過提問引導孩子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不同性格和氣質的孩子的行為表現和學習方式;如何運用描述式贊美來激勵孩子;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特點等等。相信孩子,并給予適當等待,留給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是支持孩子的關鍵點。相信和支持孩子,也是需要長期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