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的時候看起來相貌清秀,安安靜靜的孩子,上幼兒園后慢慢發現他不合群,反應遲緩,有時又焦慮不安,甚至失控。幼兒園拿他(她)沒辦法。其實,他們是俗稱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癥兒童。
在幼兒園工作了十八年,接觸這類孩子有二十多個,(2011年針對廣州市幼兒園的調查,自閉癥患病率為1/133)他們的出現,給家庭帶來了痛苦,給幼兒園和老師們帶來各種挑戰,及早發現,積極干預,有效訓練是幫助這些孩子回歸主流社會的有效措施。近年來我們也在探索融合教育這條自閉癥兒童教育的特殊之路。
因孩子幼小,早期自閉癥的癥狀不明顯,在不斷發育成長中出現較輕微的異常表現,家長們都認為孩子小,大了以后會好的,難以引起注意;同時沒有同齡孩子的比較,很容易被父母忽視。當他們來到幼兒園以后,在人群中會顯示出明顯的差異,更易于被老師發現。一般來說,自閉癥孩子有以下主要表現:
不(少)看、不(少)指、不(少)應、不(少)說、不(少)笑、不點頭、不搖頭、不注視、不跟隨、不參照、不顯示、不炫耀、不尋求安慰、該怕不怕,不該怕卻怕,該笑(哭)不笑(哭)、不該笑(哭)卻笑(哭)。
概括起來就是:
一、社會交往、社交互動障礙
1、喜歡獨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與同伴一起玩,難于發展友誼關系
2、對多數指令常常充耳不聞
3、通常不怕陌生人
4、不喜歡擁抱或避免與他人接觸、沒有目光交流
5、無恰當的身體語言,例如點頭、搖頭
6、極少社交性的微笑,極少發起社交互動,對別人的社交示意反應低下,難以相處
7、與父母親的依賴情感障礙或延緩
8、不恰當、奇怪或延遲的交流或情感反應
9、語言發展遲緩,會說話但缺少功能性語言,缺乏心智解讀能力。
有部分具備語言能力甚至語言過多,但語言缺乏交流功能(如自言自語、語言內容單調、奇怪,難以理解;語言刻板、重復、鸚鵡學舌式的語言;分不清你、我等人稱代詞;自我中心的話題)
10、思維方式非常具體,通過字面意思理解語言
二、狹隘興趣、重復刻板行為:
1、重復動作(看手、轉圈、搖晃等)
2、重復行為(開關、撕紙、看電視廣告、天氣預告等)
3、強迫行為(迷戀固定的儀式,有固化行為,如固定睡眠位置、固化路線、認定廁位、認定座位等)
4、強迫思維(重復問題、難以擺脫的念頭等)
5、對某些事物或事情(美術、音樂、科學事實、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有不尋常的興趣。少數在某一或幾個方面有特殊的能力
三、感覺異常表現(因人而異)
1、聽覺異常:喜歡某種聲音,或對某些聲音特別恐懼
2、觸覺異常:表現在對物件的好惡
3、痛覺異常:常見痛覺遲鈍,不怕痛
4、視覺異常:對特別圖像的喜好或厭惡,喜歡斜視、側視。
5、本體感異常:喜歡坐車、喜歡旋轉、有的運動靈活,有的怕坐電梯
6、個別有優秀的機械記憶力、有的在音樂、繪畫和藝術方面有超常的能力。
7、有偏食、睡眠紊亂、抽動、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其他表現。
孤獨癥并非“孤獨”,自閉癥并非“自閉”,目前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但早期干預可以改變預后,有專家說:一年早療勝于十年教育,作為普通的教育機構幼兒園,在自閉癥兒童的教育中,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一、早篩查、早發現
由于幼兒園是群體生活,在人群中個別孩子的差異比較容易發現,幼兒園的老師可以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孩子的明顯差異。但要注意的是不能過早下定論,因為我們不是專業的醫生,另一方面孩子從家庭的小群體生活到幼兒園的大群體的生活必然會有不適應,要區分是因為入園產生的不適應、焦慮還是孩子獨有的行為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拍照、錄視頻等方式收集孩子的日常表現作為觀察分析的素材。對發現異常的孩子可以向家長提供篩查問卷,讓家長通過填寫問卷進行篩查。如果初步篩查有異常的,家長應該帶孩子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檢查評估,確診。切不可拖延,因為拖延就是對孩子的耽誤!
二、家園合作,及早干預
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癥對于任何一個家長來說都是不愿意接受的,因為這意味著這個家庭將面對不一樣的生活。但面對事實,我們只有接受并積極面對才能尋找應對之策。我們遇到過一些家長采取回避的態度,延誤了孩子的干預和治療,我們幼兒園單方面使力,收效甚微,令孩子與普通孩子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很是痛心與無奈。有的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后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帶孩子到醫院評估確診、到專業機構進行專門訓練;與幼兒園密切聯系,共同制定實施方案,聘請輔導老師陪伴支持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密切與老師的溝通,定期交流,及時調整策略。。。。。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地追趕上來,融入幼兒園的生活,順利地畢業走向新的生活。
三、園長介入,個案跟進
對于幼兒園和老師來說,一個特殊兒童所牽扯的精力是幾何級倍增的,因為這些孩子聽不懂指令,無法溝通,他們有的游離于集體之外,危險狀況隨時發生;有的獨行獨往,自娛自樂,影響了集體的活動。他們需要專人看管,但幼兒園又沒有多余的專門的人員進行一對一的跟進和輔導,班上老師無法兼顧特殊兒童和全班孩子,往往進入抓狂的狀態。
對于有特殊孩子的班級,我們采用園長介入制,收集孩子在園的照片、視頻、記錄等資料,約見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首先向家長表明我們的態度,盡管孩子特殊,我們不會拒絕他,不會要求他退園,讓家長放心。其次,我們要共同想對策,如何家園同步,幫助孩子。如鼓勵家長聘請陪讀老師輔導孩子;把見習、實習的學生和跟崗的人員派到有特殊孩子的班級,增加人手,個別看護。借力我們融合教育的課題研究,為自閉癥孩子設立個案,配備專門的特教助理,為每個自閉癥孩子召開IEP會議,由幼兒園行政主管、專業督導、特教助理、班級老師、家長和社工通過IEP會議,商議制定適合孩子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個別化教育計劃由特教助理具體實施,每天給這些孩子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參與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各方人員定期溝通反饋,分析孩子的情況,調整方案。有條件的家長也自行聘請陪讀老師,陪讀老師每天和班級老師溝通,了解班級的常規要求、學習進程,對孩子進行前置性的輔導和后置式的跟進,前置和分解老師的指令和要求,指導孩子慢慢跟上班級的節奏。根據特殊孩子的需要,特教助理
(所以個訓老師都已改為特教助理)和陪讀老師就帶孩子到幼兒園的感統活動室、體能活動室、心理活動室等進行個別訓練,個別訓練與集體活動穿插進行,有效利用孩子在園的時間和各種資源,進行補償性的教育。
四、寬容接納、同步成長
由于幼兒園的理解和支持,定期組織或派老師參加有關特殊教育的培訓,班上老師掌握了一定的特教方法,并以寬容接納的態度對待特殊孩子,包容他們的特殊以及他們給班級工作帶來的困擾,為他們安排適宜的活動,耐心地幫助指導他們。如自閉癥有孩子刻板行為、強迫行為,他會認定固定的洗手水龍頭、廁所尿兜、固定的廁位,要有很固定的生活規律。根據孩子的這些的特點,老師給孩子確認專門的標志,貼在多個水龍頭、廁所尿兜和廁位上,告訴孩子,凡是有這個標志的都是你使用的,消除了孩子因為不是自己的專屬位置而抓狂;消除因為搶自己認定的位置而引發的糾紛;對一天的常規要求和每天要進行的活動可以采取預先告知策略,事先與陪讀老師溝通,前置性地告訴孩子,令孩子有預知、有準備,以便順利地接受和融入活動;每天固定的安排發生變化的時候也要及早告訴孩子,避免孩子因常規被打破而引起的不適和焦慮。
特殊孩子的存在,也成為了一種教育資源,老師們以特殊孩子作為關愛教育的載體,引導孩子們接納他,關心他,幫助他,培養孩子們的是非分辨能力,不學習他的不適宜行為。在活動中孩子們成了老師的小助手,戶外活動時總有孩子去牽他,帶他;生活活動時也有孩子關注他,幫助他;當特殊孩子有困難跟不上時,大家耐心地等待他,鼓勵他……特殊孩子的存在,因為老師的有心,無疑帶給其他孩子另一種的教育:關愛、接納、包容,一種優秀的公民素養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發芽。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我們用接納欣賞的眼光看待他,靜待花開,孩子們一定會回報我們一個精彩的世界!
關愛每一個兒童,讓每一個兒童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讓我們在融和教育中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