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帶給孩子精神的食糧,認知的發展。
2014年筆者通過對廣州市荔灣區大班級180位家長的調查得知:廣州老城區幼兒家庭對親子閱讀多數抱有積極的態度,肯定其教育作用,積極創設閱讀條件,尊重孩子閱讀的主動性,但依然存在忽視的問題和需要應對的地方,下面簡談家庭親子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及歸因
1、父親教育角色的淡化
父母是幼兒的雙親,對他們的發展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觀念和相對父親工作時間較長的影響,父親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并沒有顯現出來,導致“父親淡出”的現象。
2、親子閱讀價值的偏差
大部分家長已經意識到閱讀對孩子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對閱讀的真正價值未能正確把握,更多家長看重親子閱讀可以提高幼兒認知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價值,未能看到對加深親情方面的價值。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有愛與歸屬的需要。親子閱讀是在輕松、溫馨的氛圍中邊欣賞讀物,邊傾聽講解,邊交流感受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中進行的,能滿足幼兒愛與歸屬的需要。親子閱讀的過程,首先是享受親情與快樂的過程,其次才是獲取知識的手段。
3、親子閱讀中缺乏主動性
家長還未真正意義上形成和幼兒分享閱讀的習慣,面對孩子在閱讀中提出的奇怪問題需要解答時,手足無措,出現隨便應付現象,顯示出家長雖然重視閱讀,能不惜為孩子購買讀物,但在親子閱讀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不足,沒能積極投入到親子閱讀中。
4、親子閱讀的知識和策略缺乏
調查中,筆者看到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親子閱讀并不等同于識字,主要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但多數家長的親子閱讀經驗源于自己的摸索,對孩子各年齡階段的閱讀能力發展的特點認識不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書籍選擇或閱讀指導欠缺,停留在隨機的教育過程,有效性不高。因此,家長應該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施親子閱讀的技術,選擇在適當時間,選適切書籍,用適合方式,在幼兒濃厚興趣的伴隨下,得心應手,主動與幼兒進行有質量的親子閱讀。
二、教育指導及建議
1、提高父親角色的投入
首先,從社會方面應有更多的宣傳,使父親認識到參與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擠出時間參與養育孩子,增進親子感情,履行教育權力。其次,母親要創造父親和幼兒相處機會,不孩子和父親疏遠。最后,父親要提高素質,改善角色投入的前期質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愛和父親偉大高明之處。
2、創設良好閱讀環境
美國教育家霍力斯·曼說過:“一個沒有書的家,就像一間沒有窗的房子。”首先,家長要為幼兒提供富含閱讀信息的教育環境,為幼兒提供閱讀經驗。如:在家中隨處可看到可拿到書,這樣孩子就會習慣與書為伴,書也會成為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家長可以在家中布置孩子自己的圖書箱,寫上孩子的名字,讓幼兒將自己所有的圖書都放進圖書箱里,擁有自己的書,自己保管,隨時可以拿出來翻閱欣賞。其次,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家長喜愛閱讀,經常在幼兒面前閱讀,耳濡目染,幼兒也會受到家長的影響,喜愛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選擇符合年齡的讀物
孩子的閱讀材料,一定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程度。在選擇時,要考慮以下幾點:第一,從內容來說,要選擇情節生動新奇,篇幅短小,角色數量少、時空轉換不多的。第二,從畫面來說,要選擇色彩鮮艷,形象生動、逼真,新穎有趣的。從語言來說,要選擇工整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的。這樣的圖書符合幼兒的需求,有利于培養閱讀興趣。如:3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對色彩鮮艷的物品感興趣,要選擇語言簡單,字體偏大,插畫豐富,貼近生活,故事性強,閱讀舒適感強的圖書。4歲孩子語言發展比較迅速,已有一定經驗,應選擇從圖畫過渡到文字,圖書內容略高于孩子本身發展水平的讀物。5歲孩子知識面擴大、求知欲提高,可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到選擇圖書。
4、家園合作共促發展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發展最重要的兩大環境。幼兒園可以通過家庭教育講座、開放日、小冊子、建立親子閱讀站、互聯網家教等方式向家長傳授親子閱讀的知識和技巧。家長應積極與幼兒園教師聯系,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閱讀表現,配合教育活動,也將自己在親子閱讀中的困惑反饋給教師,以求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