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讓幼兒了解社會、熟悉社會、融入社會,與社會接軌。我園在本學期開展了社會體驗游戲活動,這是我園開展的全園聯動式主題角色游戲活動,涵蓋了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職業體驗活動。體驗游戲強調以“真實、自然”的生活經驗作為活動內容,孩子們可以自主的選擇活動場所,自主的選擇真實的、可操作的材料,自主的進行真實體驗,自主地實現交往,真正的做到“我的游戲我做主”。通過開展社會體驗游戲活動,很好的促進了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社會體驗游戲,加強了幼兒對社會的了解
體驗游戲是一種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游戲,這種游戲帶有很大的模擬性,幼兒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這種模擬游戲來熟悉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體驗游戲,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個游戲的場所,創設一個游戲的情節,提供一些游戲的材料,讓幼兒從不同的方面了解社會,熟悉社會,這就是體驗游戲較其他游戲的不同所在。例如:目前,我園為孩子們創設了20個游戲館。有娃娃自助餐廳、溫馨之家、愛嬰坊、喜洋洋花店、小小建筑師、振興車站、小繡坊、機幼警局、美食一條街、兒童醫院、貝貝美發店、彩虹書屋、天天影院、廣式燒烤、民間小食坊、開心超市、快樂童年劇場等。通過創設這樣一個各行各業微縮的社會,孩子們可以像大人一樣體驗生活。孩子們需要去一些游戲館打工攢錢,主動應聘各種各樣的工作人員,包括醫生、護士、銷售員、司機、售票員、廚師、警察等等(每做一項工作,就會得到1個或2個印章,這些印章等同于錢幣,用來消費)。孩子們再用打工攢來的錢進行消費,例如:去看電影,去開心超市買好吃的,去美發店理發,去吃燒烤等。這一系列游戲活動都有著自主管理、真實體驗、社會交往的特點,在體驗游戲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游戲,能讓孩子們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經驗、懂得一些道理、體會一些情感,讓幼兒知道,要付出才有收獲。
二、社會體驗游戲,培養了幼兒的積極情感
積極情感,這里所指的包括兩個方面:對人的積極情感、對社會的積極情感。我們的孩子生活在這個社會里,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愛憎分明,是我們體驗游戲中重要的教育內容。例如:穿上警服,頭戴警帽的小小警察員,手拿對講機,腰上別上手銬,來回的巡邏在各層的樓道上,不時的說上一句:“一切正常,沒有發現‘違法’行為”。如果警察員發現有小朋友違反游戲規則的,就會上前警告,嚴重的會帶到“機幼警局”進行教育。又或者如果有小朋友需要幫忙的,可以到“機幼警局”報警,讓警察員幫忙解決問題。這種模擬體驗,讓孩子們知道:要遵守社會規則和公共秩序,如果違反社會制度,是要受到懲罰的;同時,也激發孩子的正義之心,讓孩子體驗助人為樂的情感。
三、社會體驗游戲,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交往能力
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幼兒很容易接受正確的、美好的、規范的刺激,這對他們養成良好習慣至關重要。在體驗游戲中,我們除了要求孩子們遵守游戲的規則,如: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排隊購票游戲,不在樓道奔跑等。我們還特別突出“大帶小”,就是讓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帶著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去玩。目的:一是增強哥哥姐姐的責任感和滿足感,提高交往能力。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帶著小班的弟弟妹妹去體驗各種游戲,除了讓小班的孩子更快的熟悉各種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之外,也讓中大班的孩子在這過程中產生一種幫助人的滿足感。因此,經常出現這種有愛的鏡頭:“妹妹,拉著哥哥的手,我帶你去看電影,好嗎?”“弟弟,你坐好了嗎?我要開車了”“妹妹,這是假的蛋糕,不能放到嘴里吃的”……二是相互提醒,相互學習。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使他們對老師的話特別上心。樓道上,一位大班的哥哥看似想快點去“天天影院”看電影,拉著小妹妹的手就向影院跑,可小妹妹反而拉住哥哥的手,奶聲奶氣地說:“老師說不能跑,要用走的?!备绺缏犃?,停下跑的腳步,但也說:“那你走快點哦。”正是這種“大帶小”,讓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交往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強。在體驗游戲中,孩子們相互學到了關心他人,互相幫助等優良品質,也逐步培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讓孩子們之間的相處更溫馨、和諧。
四、社會體驗游戲,提高了幼兒對社會性知識的了解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由此可見,在體驗游戲中讓幼兒獲得知識,對孩子來說學得輕松;對老師來說教得自然。事實上,在體驗游戲中可以豐富幼兒的社會性知識有許多許多。例如:交通規則、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洗發剪發的程序、BB的護理、警察的職責、油站工作人員的操作規程等等。這些社會性知識的傳播在游戲中是幼兒最渴望獲得的,若將其融入到游戲中,效果會比一次又一次說教好得多。例如振興車站,老師在操場模擬一個道路:有車道、斑馬線、紅綠燈、加油站等,要求幼兒按交通規則“行車”: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斑馬線;乘客在乘車時要扶穩坐好;加油時要先熄火;在油站不能接、打電話等。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都會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知識的教育,但這種更直觀的游戲體驗,幼兒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就需要老師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知識,轉化為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社會性知識。
五、社會體驗游戲,提高幼兒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體驗游戲“試業”階段,孩子們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見了進區卡的,不見了印章記錄本的,不見了衣服的,“不見”了弟弟妹妹的?;顒右唤Y束,辦公室都會有孩子或老師撿來的進區卡、印章記錄本、衣服等。一天,體驗游戲結束后,一女孩子在二樓樓道著急地跑來跑去,滿頭大汗,攔住她問:“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我的衣服不見了?!庇謫枺骸澳阍谀牟灰娏??”“我在二樓不見了。”再問:“這是二樓,你想想在哪個游戲館不見了?”女孩子左看右看,想了想說:“不是這里,我上三樓看看。”忍不住跟著她,只見她在三樓的班級門口瞄一瞄,看不到自己的衣服就又跑了,再一次拉住她,問:“你剛才和誰一起玩嗎?你的朋友或許知道呢?”她一聽,馬上笑了,說“我知道了,我和琪琪一起的。”回到班,她拉住琪琪的手說:“琪琪,我的衣服不見了,你能幫我找找嗎?”衣服找到了,原來在“兒童醫院”看病“吊針”時把衣服脫了,走的時候沒有帶上。還有一次,一名叫博文的小男孩在樓道里哭,我問他哭什么,他說他的進區卡和印章記錄本不見了,我問:“你剛剛去哪玩了?找找?!薄罢伊?,沒有。”“你問問志愿者叔叔或阿姨有沒有撿到?”“哦!”不一會兒,博文又回來找我,說:“問了叔叔阿姨,都沒有看到我的進區卡和本子,再找不到,游戲都結束了,你幫我用廣播吧,看有沒有小朋友撿到?!斌@訝于他竟然會知道要用廣播來尋物,我很爽快的答應他開廣播幫他尋物。雖然最終還是沒有找到,但孩子在碰到問題需要解決、需要處理時能動腦筋去解決,這對將來踏上社會是個很有效的預備。所以,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為幼兒設置一些小小的問題鼓勵他們去解決、去處理,使他們從小看見問題,遇到困難就不足為怪,能想辦法解決。
總而言之,社會體驗游戲是一種以孩子們為主體,由孩子們扮演角色,模仿成人日常生活體現的意愿性游戲。它是一個載體,是孩子們在自發的游戲中把生活的經驗在游戲中重現,是孩子們把自己想象的、幻想的情景在游戲中體現,是孩子們把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但又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踐的事件在游戲中進行。因此,只要教師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孩子,讓孩子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自身體驗,就能在游戲過程中自我獲取經驗和提升經驗,進一步促進孩子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