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華
【關鍵詞】 課外閱讀;問題;學校;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94—01
一、學生閱讀存在的問題
1. 學校缺少系統推進學生閱讀的計劃。對于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學校沒有完整的分層設計,只有一些呆板的制度、零碎的要求。在學生閱讀活動的設計、推進、評估等方面不夠精細,方法單一,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整體效果不佳。
2. 學校藏書多與學生無書可讀的情況并存。一方面,學校圖書室藏書相對數量較多,生均30多冊,但新書和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少。另外,學校圖書管理體制落后,借閱率低,學生無書可讀。
3. 無人指導學生閱讀。教師的大部分精力用于課內教學,無暇顧及學生課外閱讀。家長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課外閱讀會影響成績,采取不支持的態度。學生除了閱讀一些與課本相關的書目外,其他課外讀本基本被禁止。
4. 無時間閱讀。學校里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回家后除了完成作業,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基本無時間閱讀課外書。
5. 促進學生開展閱讀的各方面資源開發不夠。學校沒有將社會資源、家庭資源有效整合,學生單打獨斗,閱讀資源沒有充分開發。
二、學校開展閱讀的嘗試
學校在推進學生閱讀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一是開發學校現有圖書資源,將圖書室裝飾一新,改善閱讀環境,吸引學生來讀書;二是將學生喜歡的圖書放到班級小書架上,方便學生閱讀;三是在中高年級安排了閱讀課,讓語文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四是讓家里有圖書的學生帶書到學校,與其他學生交換閱讀。這些措施雖然在促進學生閱讀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這些措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化的東西多,命令式、擠壓式的方法多,這樣簡單地強迫學生閱讀,忽視了學生的閱讀心理感受,學生被動閱讀,其效果難以保證。
三、行動策略與實施過程規劃
1.調查學生閱讀現狀。對各年級學生閱讀情況做一次全面摸底,積累原始數據,形成調查報告。
2.制定各項閱讀活動具體計劃,包括閱讀活動開展的時間、負責人、保障措施等。
(1)學生閱讀激勵計劃。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能激勵他們閱讀的激勵活動,如開展評先班級、年級、校級“讀書之星”活動,開展“我是小小讀書人”徽章獎勵活動等。
(2)讀書活動開展計劃。設計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讀書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在低年級開展“我會講故事”活動,高年級開展“讀書心得大比拼”活動,每個學生每月至少參與一次活動。
(3)校長帶動、教師引領閱讀活動計劃。校長作為閱讀活動的總策劃、總指揮,參與各項閱讀活動的計劃和實施,參與評估分析閱讀活動開展的情況,根據評估情況及時改進閱讀行動策略。班主任、語文教師作為閱讀活動的主力軍,負責具體實施各項閱讀活動,并及時反饋學生的閱讀效果。
(4)社會、家長閱讀資源開發計劃。充分利用社區圖書室補充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家長的閱讀積極性,調動家長參與學生閱讀,從而帶動學生閱讀。
3.前期宣傳動員。校長在全校作一次開展閱讀活動的動員報告,各班召開一次開展閱讀活動的主題班會,并通過學校各媒體向學生廣泛宣傳,在校園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
4.開展分階段閱讀活動。精心組織各項閱讀活動的開展,及時掌握學生閱讀動態,調整行動策略。
5.總結反思。對各階段開展閱讀活動進行小結,分析學生閱讀變化的情況,反思活動得失,并及時調整行動策略。對閱讀活動中評選出的“讀書之星”進行表彰,鼓勵學生積極開展閱讀。在開展上一階段閱讀活動的基礎上,安排部署下一階段的活動。
四、效果評估與反思改進措施
1. 設置閱讀情況監測班。每個年級選定一個班級作為監測班,記錄、監測學生閱讀情況。采取問卷調查、走訪了解等形式采集數據,定期匯總。
2. 根據閱讀活動開展情況,抽查圖書室借閱情況,根據數據變化情況分析學生閱讀活動效果,及時調整閱讀推進計劃。
3. 定期走訪教師、家長,了解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