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顯春+張冬梅+賈昌梅+涂寧宇
[摘 要]“逆向設計,正向操作”的“3+1”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了OBE的教育理念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要求。解決企業招人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可以采取“逆向設計、正向操作”的方式改革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從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畢業要求入手,整合教學體系,采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實踐教學比例,培養高素質的、與社會無縫接軌的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環境工程;逆向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4-0147-02
隨著經濟轉型,一方面是社會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學生又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地方工科院校在實踐教學環節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尤其是不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問題。
因此為適應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解決應用型人才供需矛盾,在OBE工程教育理念指導下,我校與企業深度融合,確立在逆向設計和正向操作的原則下,以實踐和理論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對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3+1”培養模式進行研究與探索,優化實踐和理論教學環節,加強實踐和理論教學的內涵建設,體現石化特色,培養高素質的、與社會無縫接軌的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
一、按照OBE教育理念,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逆向設計實踐類課程
(一)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內涵建設
1.深度參與教師科研活動
為適應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增加石化特色的實踐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教學的科學創新性、研究性和綜合設計性實驗比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畢業要求為目標,逆向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具體體現在學生從大一開始,就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參與專業教師為企業和社會服務的科研活動,在科學研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性,讓他們用所學理論知識來就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環境問題,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2.深度參與企業生產活動
結合專業特色,安排學生到石化企業或相關環保企業深度參與生產實踐活動,注重學生應用性能力的培養。按照實際工作需要,以頂崗實習,策劃設計,環保工程施工和運營等形式,精心組織和選擇不同的實踐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尤其是注重環境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讓學生的理論和工程實踐學習更加貼近生產實際,利于學生畢業后在就業過程中和企業實現無縫接軌。
3.深度參與教學改革活動
結合OBE和環境工程專業認證所確定的培養目標,根據專業領域、企業實踐教學環境、企業的教師資源和以往校企合作情況,擇優選擇具有石化特色和專業特點的合作企業,校企聯合簽訂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積極采取訂單式人才培養等方式,和企業合作共同制訂出石化特色的應用型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并抓好落實和實施。
(二)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內涵建設
1.實驗教學優化
在實驗教學方面,在進行環境監測常規實驗的基礎上增加具有石化特色和地方特點的綜合設計性監測實驗比例,具體體現在環境工程微生物實驗增加微生物有關的石油方面的水、大氣和固廢等最新處理技術,使實驗與科學和工程緊密結合;水、大氣和固廢等專業實驗增加反映時代熱點的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地下水、PM2.5治理、石油類污水回用技術和危險廢物治理技術等,拓展與工程性課題緊密結合,具有石化特色的環境工程實驗。
2.課程設計優化
在課程設計方面,在原有煉油廢水等污水處理課程設計的基礎上,增加煉油等工業廢氣、危險廢物等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等具有石化特色的課程設計,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廢水、廢氣和固廢課程設計之間的有機結合,形成以廢水、廢氣、固廢等三個主要課程設計為主的設計平臺,從而組成環境工程專業整體合一、緊密相連的課程設計平臺。
3.實踐教學優化
全面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全過程監督和控制實踐教學質量,即從學生入學的認知階段開始,到學生參與階段,最后上升到提高階段的實踐教學全過程控制。以OBE培養理念入手,按照專業認證標準,按照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畢業要求,全面優化和整合通識教育實踐教學階段的實踐課程設置、專業基礎實踐課程設置和專業實踐課程設置,去除培養目標中不相關的實踐課程設置或內容設置,增加應用性較強的實踐課程或內容設置,全面實施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二、按照OBE教育理念,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逆向設計理論類課程
(一)優化理論教學環節,加強內涵建設
為了避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千校一面的狀況,為了不被“同質化”,為企業培養好“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按照OBD工程教育理念,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采取了“逆向設計、正向操作”的改革方案。具體做法有,一是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工程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二是從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畢業要求入手倒推設計學生需求的課程設置;三是學校進行頂層設計,專業與專家學者、企業工程師進行常態化的對接和互動,解決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脫節的問題;四是在改革的理念上注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改革的行動中注重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在改革的內容上注重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在改革的同時,時刻關注環境工程專業技術前沿發展狀況。
(二)優化理論教學內容,加強內涵建設
根據社會需求和社會上的反饋意見,學生在大四下半學年到企業的實習較短,只有2個月的時間,學生還沒有熟悉和掌握生產實踐內容就回到學校,沒有達到提高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企業不滿意,學生也不滿意。為此必須對過去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嘗試從“3.5+0.5”轉變為“3+1”的人才培養方案,即減少學生在學校的理論學習時間,從三年半減少到三年,增加學生在企業的實踐學習時間,從半年增加到一年,使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加強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學習與培養。
1.優化基礎課程教學內容
為實現“3+1”人才培養方案,就必須減少理論學習學時。環境工程基礎理論課程有別于其他工科專業,除了必須學習的大學英語、大學物理和高等數學等外,根據專業特點還需學習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等基礎知識,這就對基礎理論課程的改革帶來了難度。因此在基礎課程改革中,應更加注重與環境工程關聯的內容建設。減少理論課時,并不等于按照比例減少各門基礎課程的理論學習學時,而是根據環境工程專業特點,剔除與環境工程關聯度較小的教學內容,優化英語、大學物理、計算機、四大化學等課程的教學內容,把相關聯的內容放到該放的課程中去,實現精簡學時,不減內容。例如大學物理中的熱力學就可以放到物理化學教學中。
2.優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
在優化基礎課程的同時,根據環境工程專業課程的特點,優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剔除重復教學的部分內容。這樣看似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夠完整,但是整體下來卻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專業知識鏈。例如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管理、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廢等課程中都有環境標準的講授,重復率高,既浪費了時間,又耽誤了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專業課程改革中統籌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環境標準只放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門課程中講授,在課程安排的順序上注重課程與課程間的邏輯性,把重復的內容安排在首先講授的課程上,這樣的改革雖然減少了理論課程的學時,但是不減教學內容,單一課程看似缺少系統性,但是整個專業課程緊密相連,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逆向設計,正向操作”的“3+1”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了OBE的教育理念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要求,既培養有優秀思想品德、高尚道德情操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又能體現具有石化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特點,避免同質化,達到了地方院校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目的,實現了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無縫接軌,全面提升了我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楊建設,牛顯春.環境工程課程體系的改革創新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5(17):195-196.
[2] 牛顯春,賈昌梅,涂寧宇,陳梅芹.基于“三位一體”培養模式的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和平臺建設 [J].廣東化工,2015(4):114-115.
[3] 李元高,嚴濱,曾孟祥,傅海燕.基于就業導向的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8):67-68.
[4] 黃中華,李健生,孫秀云,江芳,蔣正飛,陳鷺寶.基于工程教育認證和評價體系的應用型人才培養[J].大學教育,2016(6):8-9.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