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仙麗
小學生到了五六年級,英語學習的差距性就漸漸地拉大了,學得好的同學已經能看懂整篇的短文,學得不好的同學甚至連書上的單詞都不會讀也不會認更不會寫,上課聽不懂老師講課,課后作業不知道從何下手,長期下去導致他們在課堂上就無所事事,從上課鈴聲響就盼望聽到下課鈴聲,這過程無論是老師看在眼里還是他們自己,都是揪心的。學困生們自己上課不好好學,不僅影響自己,也會影響他人,更會影響到老師上課,因此一旦上課面對學生,我就必定會想到怎樣才能轉變這些學困生們的學習,對這問題,我也已經觀察許久思考許久。
一、學困生的成因
對于學困生的成因,我們通過前期調查與分析,從自身因素與外界因素兩方面入手,得出其主要原因有:
1.自尊心強,易敏感,自信心不足。學困生最顯著的個性特征就是他們自我評價低,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調控水平低。對學習成績不好往往歸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學生學英語“開口”很重要,很多孩子由于開口開不好導致對英語學習極度缺乏信心,這些孩子可能其實很聰明但是就是會因此對英語學習有陰影從而在心里抵觸學習英語,長久下去就會導致英語學不好。
2.學習態度、習慣不良。這個很好理解,我們都說“態度決定一切”,這話一點不假。學困生們在學習上往往表現出對學習不敢興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學習毅力,學習懶惰,不愛動腦、動手,上課不專心,家庭作業不完成等都會導致他們學習困難。
3.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大家都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學生成績不好時各界都是先把矛頭直接指向老師,更有甚者有些家長會說“為什么他的孩子學這么好,我的孩子就學這么差,老師都不教我孩子”之類的話,這話在作為一個小學英語老師的我看來也不無道理。
教師的教學水平不一樣,同批孩子不同老師教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各方面能力強的老師教出的班級里學困生也相應少些,一些新老師或一些能力弱的老師在課堂上駕馭能力不夠或是課堂上只關注自己的教學流程從而會忽學生的學這一塊,碰到的這樣的老師,一些學習不是很好的學生就很容易漸漸地淪為學困生。
4.家庭教育滯后。說到小學英語學困生,就不得不說到家長的因素。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家長其實還是以為小學階段英語學習不重要,他們覺得小學階段只要學好語數就可以,認為英語學不好沒什么關系,反正小學升初中時也不看英語的成績,因此很多家長會以為英語到了初中后再開始好好學也不晚,認為小學英語學差了就學差了,到初中再開始努力也來得及。
二、學困生轉變的策略
1.家校溝通,協同轉化。
(1)教師與家長多溝通,同步了解孩子。學生在英語學習出現問題,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也知曉孩子的學習情況并與之一起幫助孩子。教師不能為了怕家長不喜歡老師報憂就不把孩子的情況反應給家長,不反應,家長就不知道孩子情況,也就沒法做出相應措施配合老師,尤其是家庭作業這塊,就很需要家長的配合。
(2)教師指導家長使用教輔資料。英語學困生底子弱,光一星期三節英語課對他們來說學習頻率太低,教師可以拜托家長在家里陪孩子學習英語。PEP小學英語教材給每本書都配有光盤,包括書本里出現的任何聽力全都有,如果這樣不夠直觀,另外每個孩子在開學時都會發到英語的資源包,這個不僅不僅包括音頻,還包括非常直觀的圖片和視頻,孩子學起來相當直觀且很方便。
(3)家長幫助孩子聽寫,積累單詞。很多家長會說自己不懂英語所以沒法堅持孩子的英語作業,其實不是的,上面說到的教輔資料就可以幫助家長幫助孩子學英語,另外一點,小學英語到高段,對孩子記單詞這塊要求還是挺高的,因為要為初中寫英語作文打好單詞書寫和單詞積累的基礎,因此聽寫單詞就變得很有必要。課堂上教師有時課時緊張沒有時間聽,尤其學困生在課堂上教師給的有限的時間里很難記住單詞,因此回家聽寫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這里要說的是,家長給孩子聽寫時如果會讀單詞更好,如果不會英語也沒有障礙,家長可以給孩子念中文,讓孩子寫出其相應的英文單詞.
2.雙管齊下,針對性轉化。
(1)了解清楚學生個體情況,切忌好心辦壞事。教師對學困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了解他的性格脾氣等特點,否則可能會導致效果適得其反。這也是我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吸取到的教訓。
(2)幫助他們正視自己的缺點,制定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學困生有時候并不是真的智力有問題,比如有些學困生是有心理陰影。如有些學生口齒不清楚,那么在課堂上就會擔心受到同學的嘲笑而不敢開口,久而久之就變得真的不會開口了,漸漸地也就淪為學困生。針對類似情況,教師一定要找機會對該類學生進行開導,鼓勵他們勇于面對自己的問題,鼓勵他們在其他方面多做努力,告訴他們不管怎么樣都能把英語學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3)通過評價與獎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學困生我們教師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鼓勵是最首要的,我們相信好孩子還是夸出來的多,對學困生的上課表現、課后作業、考試成績等方方面面教師都可以以特別的方式對待,如課堂上多請他們發言,不管表現怎么樣我們都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積極評價,不能因為其回答錯誤就立馬給不好的臉色或是批評,這樣很不可取,學困生本身內心就相比別的孩子脆弱,也容易敏感,所以教師積極肯定的言行對他們特別重要,教師要通過尋找學困生正面的一面進行肯定,這點對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尤其重要,如果教師一直堅持這么做,效果會好得讓你意想不到。
(4)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雖然學習英語也有積極性,且他們并不比其它學生少下功夫,但是他們的英語成績卻總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英語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英語認知過程與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會學。”因此,我們對這樣的學困生在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中,應以英語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熟悉英語思維活動的特點,盡可能讓他們把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善于靈活應用各方法的能力。
3.教師有的放矢,有效轉化。
(1)課堂上提問要關注到每位學生。教師要給學困生多點機會與耐心,教師在上課時切忌只顧自己教學步驟的行云流水而直接忽視了學困生的參與,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要只顧到少數好的學生,不要因為學困生基礎差就避免讓他們起來回答問題,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時刻關注學困生,提問要盡量創造機會讓學困生也有機會答對,讓學困生也能體驗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2)改善教學方法,促進學困生轉化。課堂是通向知識海洋和能力彼岸的綠舟。只有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讓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保障。這也要求我們教師多花點時間在備課上,除了考慮如何落實教學內容,還要去了解學生的基礎、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尤其是要考慮到學困生的情況。教師在備課中如果做到精心設計,課堂上才能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也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用更少的時間收獲最大的效益。
我相信:愛是轉化后進生的催化劑。只要教師施以愛心,有契而不舍的精神,不斷的幫助其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轉困一定有收獲。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有恒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促使他們有所進步,有所提高,有所發展。我相信老師的愛就像陽光和雨露,只要澆灌,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會開出一朵花。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
[2]李富強.讓生命充滿色彩的英語學困生課堂[J].小學教學設計,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