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
【摘要】小學階段對于學生良好英語基礎的打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一點在城區學校已經得到了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廣泛認可和關注。然而在廣袤的農村地區,忽視英語學習的現象卻非常普遍且難以根除。究其原因,其中既有農村物質條件的客觀制約,同時也有學生的主觀學習方法的影響。廣闊農村的小學英語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之一,也是現階段的難點之一。農村的學生很多都是客觀意義上的留守兒童,因為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和限制,很多的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
【關鍵詞】小學生 網絡時代 師生關系 英語學習方式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科學技術已經深入到了尋常百姓家,對人們學習和生活可說是影響重大。而在教育文化方面,各種新的理念在學校以及家庭的教育中已經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對于英語學習方式的這七個方面來說,改變既有進步的一面,卻也同時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二、調研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
本次調研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學生們在課堂以及在家中的英語學習方式和方法,從中找到規律性的地方,揚長避短,為廣大教師和家長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真實可靠的數據分析結果,從未達到提高小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終目的。
三、調研樣本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共抽取了110份樣本,均為淮安市淮陰區西宋集中心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小學六個年級中,以六年級學生最為年長,心智發展也最為全面。所以,選取六年級學生作為樣本,將能取得更為準確的調研結果也具有更加實際的指導意義。
四、調研的結果及分析
1.小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概況。本次調研首先關注了被調研學生的文化成績,因為這一點與他們的英語學習方式有著很直接的聯系。有效的英語學習方式促成了優秀的文化成績,而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往往也在英語學習方式方面存在這樣或是那樣的不足。
調研問卷也聚焦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情況。110名學生中,課前能夠經常預習并提出問題的學生達到了88位,占比達到了80%。這是我校在多年的教育改革下所取得的優良成績,與我校“輕負擔,高質量”的辦學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2.課堂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課堂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是教師和學生們交流的主要場所。成功的課堂學習方法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同時,在課堂上發生問題的碰撞,與老師的觀點不一致時,34位同學選擇是“立即發言”,55名學生選擇了“爭取發言”,15名同學是“愿意表達但不主動”,同時也有6名同學是“無表達欲望”。
3.家庭中,英語學習方式有不同。家庭中,家長比老師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在家學習的主要監督者和指導者。受訪學生中,49名學生表示家長從未指導過自己的學習;12名學生的家長是偶爾指導;只有4名學生的家長是經常指導。
4.假期里,英語學習方式差異最大化。有鑒于此,很多學生都被老師和家長要求盡快完成假期作業。其中,43.63%學生的選擇是“在放假后最短的幾天內盡快完成,然后再進行別的活動”; 48.18%名學生選擇“詳細計劃,每天完成一部分”; 3.64%學生的心態是“不急,等到假期要結束的時候再做”;同時,也有3.64%學生是“聽家長安排”。
五、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成因
其一是老師的原因。教師的個人性格,以及喜好都影響他對學生的評價和態度。而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以及所給予的評價又是學生發展的動力之一,且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對這位老師、乃至是這門學科的情感。其二是學生自己。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根本原因。那么,在學習上面,學生內在的“向上”的內驅力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力量,是解決問題的主要力量,也是這個教學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三則是教育環境。家庭以及學校給予了一個學生什么樣的環境對于他的成長有著很重大的意義,君不聞“孟母三遷”的典故?這個教育環境既是指整個國家、整個民族、整個社會,也可以是整個學校、整個班級乃至是他周圍的所形成的“小團體”。
六、轉變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幾點建議
首先,教師需要給學生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和引導,讓學生們樹立起積極樂觀的心態,同時這也有助于新型平等師生關系的形成。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不僅僅是解答題目、教授知識,也應該是學生人格發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應該幫助他們更好地去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中國的家長對待孩子的那份心可能是全世界最真誠、最全面的,但是卻恰恰掩蓋了孩子們自己的需要。一味的溺愛不對,一味地將孩子交給學校,而自己做“甩手掌柜”則更是大錯特錯。
最后,則是學生們自己。老師和家長所能給予你的只是幫助和引導,大部分的事情還是得你自己去完成。
參考文獻:
[1]余存裕,郭賽群.淺談在新課程背景下英語學習方式的轉變[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4).
[2]楊倩.有關轉變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問題[J].考試周刊.2008 (22).
[3]鄒翠琳.淺談新課標下數學英語學習方式的改變[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8).
[4]白詠梅.“自主、合作、探究”式英語學習方式的理解與嘗試[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