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貴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079-01
扶貧大攻堅,交通要先行,是夯實轉型跨越發展基礎的客觀需要。目前鎮遠縣有110個行政村,44個貧困村,這些地區貧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交通不便有關,所以交通是發展的“主動脈”和“加速器”,是加快扶貧攻堅的“大通道”。只有形成了國、省、縣、鄉、村聯通的強大交通網,才能真正發揮好交通助脫貧的作用,也才能確?!扒洺錾健钡母咝А⒈憬?。
一、全縣公路基本情況
我縣轄12個鄉鎮,119個村級行政單位,到2010年底,已實現100%的鄉(鎮)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另有29個建制村、居委會實現通暢,建制村通暢率僅為24.3%。2014年底,縣境內公路總里程1743.7公里。
二、交通事業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
1.交通促進了我縣的經濟發展
交通讓我縣充分融入全國的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交通讓旅游資源得到充分發掘,讓旅游資源優勢最大化的轉變為經濟優勢,把坐在旅游金山而沒有飯吃變成過去時,通過游客口口相傳,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譽度,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長。
2.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交通項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腦力和體力勞動者,從而創造了相應的就業崗位,交通建設項目能讓我縣的部分勞動者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通過就業獲得相應的報酬,過上有體面的生活。
3.強化了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的凝聚力
公路通暢了,為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人民群眾能從發展中第一時間獲得信息資源,減少了因信息資源的不對等而輸在起跑線上的情況發生,同時人民群眾也從發展變化當中得到了實惠,享受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增強了干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健康了,黨和國家的凝聚力更強了。
三、通村油(水泥)路規劃及建設情況
1.通村公路規劃
按交通運輸部相關規定,通村公路是指鄉(鎮)通往建制村或干線公路就近連接到建制村的公路,一般應通到村委會駐地或村小學,村中的到組、進寨、到戶路不屬于通村公路;一個建制村只能有一條公路申報通村油(水泥)路項目,即“一村一路”的原則。
2.項目建設情況
2011-2014年,建成通村油(水泥)路382.8公里,完成投資23221.6萬元(其中中央車購稅補助17670.5萬元),新增36個建制村通暢,建制村通暢累計達65個,通暢率54.6%,2014年,尚寨、報京兩鄉建制村通暢率達100%,率先實現村村通油路。并提交省、州交(竣)工驗收。
四、農村公路三年會戰工作安排情況
按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全省開展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我縣為確保農村公路三年會戰順利推進,制訂了《鎮遠縣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實施方案》。將全面實現4個百分之百目標,即建制村通暢率達100%、建制村通客運率達100%、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重點路段安全隱患治理率達100%。
五、通村油(水泥)路建設存在的問題
1.工程建設項目資金籌措難
因縣級財力緊張,工程建設項目配套資金以及提前實施項目貸款貼息資金、征地拆遷資金等難以籌措到位。
2.工程建設協調工作難
通村公路建設占用田、土、拆遷不予補償,依靠鄉鎮組織村、組由村民自愿調劑解決,同時砂石料場和運輸車輛矛盾糾紛協調難度較大。
3.村公路養護資金嚴重不足
農村公路養護體制進行改革后,小修保養經費主要由縣級財政承擔。因財力困難,解決日常小修保養經費都比較困難,如遇災害更難及時解決恢復資金。村民愛路護路意識差,沒有真正形成“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管理體制。
4.編制少,工程技術人員匱乏
受編制所限,縣交通運輸局機關編制僅9人,綜合計劃股無編制人員,各鄉鎮站點只有1-2人,而農村公路工程建設取消社會監理,加上開通農村客運后,交通運輸局及鄉鎮的工作任務將成倍增長,目前人員不能適應當前交通建設迅猛發展的需求。
六、針對問題的幾點建議
1.落實機構人員
州、縣(市、區)要強化公路管理、運輸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建立鄉鎮交通運輸管理站,隸屬于鄉鎮正股級機構,縣(市、區)交通運輸局負責行業監管和指導。按照每30公里不低于1人配置鄉鎮農村公路專職管理人員,全州應配備鄉鎮農村公路養護人員640人,目前已配備214人,還需配備426人,剩余人員426人應在2017年底全部配備到位。
2.確保資金投入
一是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三年會戰2015-2017年共計投入64億元,其中“十三五”可爭取國家補助57億元,州、縣(市、區)自籌7億元。擬爭取國家補助的57億元預計2016-2017年可到位24億元,另33億元還需由地方先籌集,2018-2020年國家補助資金到位后償還。二是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省交通運輸廳按照縣道7000元/公里·年、鄉道3500元/公里·年、村道1000元/公里·年的標準落實養護資金(具體按照各縣市農村公路養護里程比例進行分配)。
3.加強部門聯動
圍繞規劃設計、征地拆遷、資金籌措、材料供應、施工管理等關鍵環節,明確交、發改、財政、國土、水利、林業等部門的職責職能,其中,交通部門具體負責項目實施監管,發改部門負責項目前期審批,財政部門負責項目資金籌集及監管,國土部門負責協調解決用地指標,水利部門負責統籌水利項目及資金用于公路綠化建設。
4.加強項目管理
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落實質量管理各項制度,建立健全質量管理責任體系,強化建設質量、進度、資金、安全管理,全面落實農村公路“六個同步”要求和“剛性”質量問責制,做到嚴格工序檢查、嚴格過程監督、嚴格竣工驗收,確保建成優質工程、放心工程、群眾滿意工程。
5.加大改革力度
積極推動與中央建筑企業的合作,以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服務采購模式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堅持“政府主導、分級負責、以縣為主、群管群養”,深入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探索多元化分級管理養護模式,推行縣鄉公路管養分離和市場化養護制度,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優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6.加強督查調度考核
建立完善農村公路督查調度考評機制,每季度由州委州政府督查室牽頭,交通、發改、財政等部門參加,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督查,并將督查情況報告州委、州政府。形成“月調度督導、季考評通報、年終綜合評定”、“專項調度、會議觀摩、現場點評”的督查調度和考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