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080-01
雙城地處松嫩平原腹地,南臨拉林河,北依松花江,是黑龍江省“南大門”,滿族發源地之一,解放戰爭重鎮,東北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按照哈爾濱市“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工作理念,全面推進“文化強區、旅游興區”戰略,文化旅游業取得長足發展。
一、發展現狀
1.“四野”紅色游獨樹一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舊址位于城區東北隅,始建于1917年。1946年10月至1948年10月年間,林彪、羅榮桓等著名將領在此先后指揮了22次戰役,成功策劃了歷時52天、殲敵47萬的遼沈戰役,為解放全東北、奪取全國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四野”指揮部于1998年修繕并對外開放,2008年辟建主題廣場,2009年成立黑龍江省“四野”研究會。先后被評為黑龍江最值得去的100個地方之一,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目前,“四野”紀念館已接受央視等各類媒體攝制采訪400余次,大型歷史巨片《大決戰》第一部《遼沈戰役》中有上百個鏡頭在這里拍攝。
2.汽車博覽游獨具特色。哈爾濱世紀汽車歷史博物館創建于2009年8月,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由世界老爺車聯盟理事、中國老爺車聯盟副主席劉波先生辟建。館內珍藏古董老爺車120多輛,涵蓋紅旗、林肯等世界頂級汽車品牌,車型達50多個,時間跨度近百年,藏品不乏業界公認的“珍品、孤品”。建館以來,已接待游人10多萬人次。
3.魁星狀元游東北聞名。魁星樓位于承旭公園南側,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始建于光緒十八年,于1993年原址復建。魁星雕塑坐落于第三層,立北面南,高9.9米,左手提墨斗,右手提朱筆,形似選點狀元。魁星樓與雙城現存建于1868年的承旭門、建于1899年的雙城堡火車站、建于民國的觀音寺等建筑成為雙城旅游的經典線路,每年來景區的游人達20萬人次。
4.生態濕地游方興未艾。境內有占地面積3.9萬公頃自然濕地,沿拉林河北岸向松花江南岸延伸的半環形帶狀。 濕地資源十分豐富,有高等植物89科549種,野生動物747種,脊椎動物273種,魚類39種,以丹頂鶴為代表的33種鳥類,是松花江、拉林河流域鳥類棲息繁殖最具代表性濕地。
5.食品產業游有待發掘。雙城現有雀巢、娃哈哈、匯源等產品展示館,花園白酒文化館、永興復白酒釀造博物館,另有“喜豐收”烤醋、“八家子”小米等地產旅游食品60多種,每年均接待大量游客,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文化產業的雛形。同時,積極保護傳統文化,建成了皮影戲紀念館、遼金文化收藏館、雙井影視基地,形成了以薩滿神曲、二人轉以及剪紙、刺繡品等為主的民俗文化形態。
二、面臨問題
1.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產業基礎較弱。我區文化旅游業尚處于發展起步階段,在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市場開拓等方面沒有形成規模。目前,只有“四野”紀念館一處國家級景區,總投入不足800萬元,其他景區基本沒有投入。另外,域內還有很多文化古跡亟待開發,如:吳將軍府遺址、關將軍府遺址等。
2.文化與旅游融合度低,亟待挖掘整合。我區雖然已經開發了一些旅游景區,但往往只注重硬件建設,忽略歷史文化的挖掘與整理,存在解說詞老舊、格式千篇一律、缺乏人文拓展。此外,能夠承載景點文化的各類紀念章、明信片、故事書等文化紀念品十分短缺。
3.資源開發利用不到位,綜合效益不高。我區雖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但是由于規劃缺位,多數景區處于各自獨立的狀態,沒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線路。城區還沒有比較成型的旅行社、高檔星級賓館等配套服務,僅有的一些小旅行社,內部管理松散,旅游要素明顯失衡。
4.宣傳推介有待加強,知名度還不高。雙城區不斷加大對特色旅游產業的宣傳力度,爭取各類解放戰爭題材電影來雙城取景,但是與其他區縣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亟需進一步創新宣傳推介平臺,在增強吸引力上多下功夫,提升旅游文化對外影響力。
三、對策及建議
1.加強產業規劃,延伸產業鏈。規劃是提升旅游效益的前提。在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要牢固樹立“大文化”、“大旅游”觀念,將雙城納入哈爾濱旅游全局進行規劃,堅持與市場主體培育相結合、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突出地域特色,體現線路、精品和特點,提高文化旅游業與地方傳統一、二產業的關聯度。
2.加大資金投入,打造精品區。加大投入是推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去年以來,在廣泛征求“四野”將帥后代及老戰士意見基礎上,聘請專家進行實地踏查,制定形成了《雙城“四野”文化景區總體規劃》和《控詳規劃》,擬利用1-2年時間對“四野”進行擴建,總體預算近億元,由于地方財政投入有限,目前還沒有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建議上級部門劃撥專項啟動資金,推動《規劃》早日實施,打造享譽全國的“四野”紅色旅游經典。
3.加強區域合作,形成旅游圈。進一步優化景點布局,打造“一核二極三帶”,形成“紅、古、綠”文化旅游新亮點。一核即以“四野”為核心;二極即以雙城堡火車站為代表的中東鐵路建筑群和以魁星樓、觀音寺為代表的宗教文廟群;三帶:即希勤鄉全國農業合作化第一村、汽車博物館、三五將軍園,形成“紅色土地、古色文化、綠色家園”三色交相輝映的旅游格局。此外,通過舉辦主題文化節、拍攝專題風光片,舉行各類文化展演等形式,吸引游客、吸引投資,擴大知名度。
4.理順管理體制,優化軟環境。優化服務是發展文化旅游的重中之重。一是完善健全旅游機構,整合機構職能,增加編制、配齊配強管理人員,實現文化產業與旅游市場一體化管理。二是規范市場經營,加快旅游網絡信息等中介服務,引導建立相應實體性旅游公司,負責實施旅游項目的開發和經營。三是強化行業管理,推進旅游工作標準化,規范各類旅游單位和個人的經營服務行為,確保文化旅游業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那瑩,(1981.4-),女,滿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文化學,現任哈爾濱市雙城區區委黨校教研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