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教育回歸生活”理念越來越為教育界所重視,尤其是社會中對幼兒教育回歸生活的呼吁聲越來越響。在幼兒園教育中,讓課程回歸生活需要遵守四項原則:整體綜合性、直觀具體性、主動探究性以及趣味靈活性。當然,若想開展好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首先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明確科學的教育目標。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具體措施進行了研究,希望對我國幼兒園教育事業有所助益。
關鍵詞:幼兒園 幼兒園課程 回歸生活 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117-01
教育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的各項內容都源于生活,而生活中也處處存在著教育。尤其是對于正處于性格、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的幼兒來說,其在生活中學到的東西要遠比在課堂上多。但在目前的幼兒園課程中,由于過于爭取“教育榮譽”和牟取商業暴力,充斥著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等等,卻完全忽略了教育的生活化,使得幼兒脫離了現實生活世界,嚴重阻礙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當前的幼兒園課程亟需回歸生活,教師也要重新正視生活化教育的意義。以下筆者就結合相關教育經驗來談談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教育措施。
一、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概念及意義
如果用手掌比作生活,那么孩子的五指必須要長在其自己的手掌上,而非家長等成人的手掌上。也即是說,幼兒教育必須要基于幼兒的生活,而非成人的世界。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不單單指的簡單地讓幼兒回歸常規生活和保育,也不單單是指幼兒生活事件的積累,而是建立幼兒與其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為其創設一個可以獲取有益經驗的情境,以使幼兒親自去感受、去體驗自己的生活。幼兒的生活世界是具體的、是直觀的、是形象的,在幼兒的生活世界中,幼兒自己是主人,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占有主體地位,而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只是一個引導者和幫助者,價值和作用體現在引導和幫助幼兒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世界當中。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發展和進步,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是必然趨勢。只有讓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幼兒的潛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幼兒創造一個美好的童年時代。
二、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基本原則
1.整體綜合性
幼兒的學習是整體的、綜合的,在幼兒園課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及已有經驗而綜合、整體、靈活地設計教育內容,開展教育活動,從而使幼兒在學習中獲得完整的經驗。例如幼兒大多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所以幼兒園課程也應當遵循幼兒的這一特點,多組織幼兒出去活動,種小樹、撿樹葉等,帶領幼兒認知世界。
2.直觀具體性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集中化的、不可逆的,他們往往不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但卻容易被直觀具體和觸手可及的事物所吸引。而幼兒園課程若想回歸生活,就必須要積極為幼兒呈現那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直觀具體的事物,借此來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及培養其思維能力。例如教師想教給幼兒認識“球形”,就要將球形的物品真實地擺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自己觀察,而非通過語言來進行描述。
3.主動探究性
幼兒作為自己生活世界的主人,其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必然免不了對自己眼中的世界進行探究。幼兒只有充分融入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探究,才能夠逐漸產生和發展高級心理機能。所以,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教育必須要重在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究意識和能力。
4.趣味靈活性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通過引導幼兒接觸真實生活,使之發現生活中的新奇和美好之處,進而激發其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重要表現,也是其應遵循的教育原則。也即是說,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積極為幼兒呈現生活中新鮮有趣的事物,重在培養幼兒的興趣。
三、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具體措施
1.設計生活化的課程目標
幼兒的生活應該是充滿趣味的,幼兒們通過在自己的世界里進行不停地探索,而發現與外界之間的聯系,從而獲得知識和經驗。所以,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在設計課程目標之時,應當要尊重幼兒的天性,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生活,切忌不要過于“小學化”和“成人化”,也不要過于強調對幼兒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而應當將重點放在關注幼兒的人格形成、性格發展以及情緒變化上面,盡可能地滿足幼兒的現實生活需要。例如幼兒園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是教會幼兒學會分享,所以教師可以專門安排一些課程,讓幼兒自己從家帶不同的道具,在課堂上大家互相使用,集體制作。
2.選擇生活化的課程內容
活潑好動、天真可愛、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是幼兒的天性,所以幼兒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強烈的,對于幼兒來說“十萬個為什么”乃是常態。作為教師,不能否定幼兒的個性,要順應其天性令其自然發展,而教師只需做好對其的正確引導,避免他們走上歪路。具體來說,在選擇課程內容之時,教師應注重幼兒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現實生活進行適當拓展,而不能被課本所局限。例如,在教給幼兒認識季節之時,教師不能只依靠課本來給幼兒灌輸知識,而應當帶領幼兒親自走進大自然,去感受四季的變化。
3.教學評價要注重生活化
教師在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評價時,不能只關注教學結果,而應當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在教學過程上面。因為對于幼兒來說,最終的學習結果并不重要,他們還沒到在乎成績的時候,幼兒園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孩子的人格品德和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之時應當要更關注幼兒在生活中快樂與否、生活得有沒有意義、在生活中體會到了什么感悟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幼兒自身在學習中也更加在乎這些方面,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體會生活、關注生活的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是建立幼兒與其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促使幼兒主動感受、體驗生活。當前的幼兒園課程亟需回歸生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幼兒擁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周艷玲. 回歸生活課程生態觀及其對學前課程設計的意義[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12:81-84.
[2]張燕.淺析幼兒生活教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實現途徑[J].亞太教育,2015,13:11.
作者簡介:梁秀梅(1978.7-),女,漢族,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人,本科學歷, 職稱: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 :幼兒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