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巨軍
摘 要: “學生聽得懂,不會做”是高中學生常說的一句話,實際上就是內容好學,解不出題,考試考不好,因此,本文將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聽得懂 不會做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200-02
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之后很不適應,特別是高一年級,進校后 “學生聽得懂,不會做”成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常見到的問題,下面我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對策,供大家參考。
一、研究“學生聽得懂,不會做”的原因
1.“學生聽得懂,不會做”的原因調查
根據最近兩次測驗回答下面“不會做題”導致不及格的原因
學生的學習與考試也有很多問題,我最近做了調查,內容如下:(班級總人數54人)
從上表發現,學生學習中有以下常見問題:
1.1課本題沒有認真做,課本知識不完全掌握,脫離課本,去做課外的題目;
1.2考試時間把握不準,有的題目無時間做,考試方法差,有的由于運算速度不夠,算不完;
1.3計算能力較差,常算錯,高一學生還以為像初中那樣,做一點題目就行了,高中數學是要見過各種題型;
1.4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難度大一點就做不出,選不對方法,不會換位思考。
1.5還有的學生基礎較差,錄取的高一新生有很多是基礎較差的,初中知識漏洞太大;
1.6有的題目學生以為會做,實際上其中有的步驟過不去,只要有一環節不通,就會做錯。
因此,“學生聽得懂,不會做”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自己沒掌握必要的知識,沒有形成數學的基本能力,沒有掌握好考試方法。
2.高中數學的特點決定了學著易做來難。
學生沒有掌握必要的知識,做題一定不會,知識沒掌握就是知識難學,看看高中數學知識的特點就知道:
2.1高中數學的嚴謹性、抽象性、廣泛的應用性有較大提高
數學的三大特點:嚴謹性、抽象性、廣泛的應用性,所謂數學的嚴謹性,指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較高的精確性,一般以公理化體系來體現。什么是公理化體系呢?指選用少數幾個不加定義的概念和不加邏輯證明的命題為基礎,推出一些定理,使之成為數學體系。抽象性是數學不考慮研究對象的物理和化學等特征,而抽象出對象的數學特征,如立體幾何中的“平面”概念。廣泛的應用性是指數學能用在各門學科之中。
2.2高中數學比初中數學多了很多內容
教材內容的多少一看就知,不用多說。初中數學主要是方程、平面幾何與簡單函數,高中數學在方程、平面幾何與函數都有大提高,還增加了三角、數列、不等式、導數微積分、解析幾何、概率與統計等等。
2.3難度增大
初中的代數就學了點方程式,高中提高到函數,增加了運動變化的觀點,初中學了點平面幾何,高中提高到空間,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天就能到位的。運算的復雜層度也有較大提高。增加了許多數學思想與方法。
2.4要求提高
課本知識和高考要求有較大差距,應試資源的不斷豐富,高考試題難度也在提高,課本前言中還美其名曰:總復習題是僅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的,可是,做完課本題就參加高考只能考60分。實際上,課本只是掃盲用的,根本不能用于應試。
高中數學本就比初中數學難了許多,也多了許多且還有很多的能力要求,比如: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等,故,高中數學要真正的學懂也不容易,形成能力就更難。
3.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
高中數學不是學生自己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特別是有思想性、有方法、有技巧的內容,也就是要培養能力的內容,老師不點撥,不講究一定的教法,學生是學不會的。有的教師講的好,講得細,各種題型都講了,悟性好的學生可能學得好,考得也很好,但是,中差生根本無法解出題目,表面上聽懂了,實際上卻沒懂.如老師講解方法并讓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操作,就會發現有學生解不出來,教學重要的是讓學生多動手,還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展示。
二、“學生聽得懂,不會做”的對策
1.老師要教會學生一套好的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習需經過聽(各種人的講)、閱(自學復習等)、做(各種練習與試驗)、錄(對各方面的記錄)、辯(討論與改卷等)、講(各種展示)、創(各種創新與發現),且每個環節都要動腦去想,去思考。教師要給學生各種機會。學習方法是一套理論,下面只是簡單論述:
1.1改變觀念,提高聽課效率是關鍵
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預習后把自己理解后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1.2聽課過程中的科學
首先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以使得上課時不出現書、本等物丟三落四的現象;上課前不宜做過于激烈的體育運動或看小書、下棋、打牌、激烈爭論等。以免上課后不能平靜下來。其次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1.3做好復習和總結工作。
課后要復習,有的人說重復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課后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把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也為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
1.4必須做一定量的練習
要形成能力,必須做一定的題目,就像練武功,要有基本動作,還要實戰訓練,能力才會提高。每種練中,都要想著數學思想方法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想,是否還有別的想法和解法,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題時,是否也用到過,把它們聯系起來。重要的是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這將有利于今后的學習。當然沒有一定的練習就不能形成技能,必然也考不好。
2.老師要交給學生一套好的考試方法
對于考試方法,也是一套體系,由于篇幅問題,不能詳細論述。大體要注意;準備工作、總體策略、心理調節、解題順序、選擇題和填空題解題策略、解答題解題策略和特殊技巧。這里只提一下總體策略;
總論:知識分概念特例,步驟按化整為零;方法用劃歸轉化,技巧算加減乘除。
考法:首兩刻做12345題,次半刻拿13和14題,再三刻搞定六大題之一半。如果命不貴,分已得大半。剩時三十五,不可全靠估。至于怎么辦,接著往下看:
遵照先八與后八,分數不下十個八:
先易后難、先熟后生、先同后異、先小后大、先點后面、先局部后整體、先面后點、先高(分)后低(分),謹防“高分題久攻不下,低分題無暇顧及”
記得抓分小九九,分數不低十個九:
審題要細,做題要實;分段評分,分段抓分 。踩點給分,對點下筆。缺步解答,跳步答題 。退步解答,逆向解答。輔助解答,不留空題。
避免:“會而不對,對而不全”,達到:“瞄準中下考題,力爭高超水平”。
解題四步化:細心觀察,廣泛聯想,巧妙轉換,規范答題。
考試八防范:防審題錯誤,防概念不清;防手忙腳亂,防不求甚解;防掉入陷阱,防迷路不回;防過程紊亂,防草率收兵。
3.老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改進,使得教法適合當時的學生
關于教法,本人經過多次學習與改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大城市搞改革,農村去學,最近,是農村搞改革,全國去學,都在折騰,實際上,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關鍵是適合自己的學生,如哪個方法給老師和學生增加負擔,就不會是好方法,哪個方法沒提高高考成績也不是好方法。本人認為一主三輔教學法是很好的;一主:師生互動為主,三輔是:點撥傳受為輔,生生互動為輔,學生展示為輔。